在自学中感知 在研讨中深化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angyun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改革数学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创新学习,并发展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是我们全体小学教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自学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正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此方法的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这里,我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 实施“自学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创设问题情境,其作用就在于激发兴趣、引发思维、迁移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可以创设数学故事情境,以趣激发思维;也可以创设生活实践情境,以实引发思维;还可以创设知识问题情境,以疑打开思维。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通过放一段商店购物的录像,让学生看到钢笔的定价:3.50元。激发学生说说3.50元表示什么意思,它与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同点。这样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发学生去思维、学习。“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
  二、实施“自学研讨式”教法,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1.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读课本,理解知识,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已有求知欲望,教师要让全班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自学课本,画出要点,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尝试练习。现在的教材编排,采用的是密台阶、小步子,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往往只需要学生“踮踮脚”就能“拿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实施“自学研讨式”教学方法,再次就是要积极开展合作研讨,形成知识共识
  合作研讨既可以开阔思路,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知识共识、巩固,开发创造潜能。如在进行“4300÷200=?”尝试练习中,出现了两种情况:
  显然,②题有错误之处,这时,我就余数为什么是“100”而不是“1”展开讨论,给学生创设了多向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弄清了原因,这是由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学生也明白了在做这样的题时,一定要把除数还原。这样教学,不仅使知识达成共识,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得到了训练。
  四、实施“自学研讨式”教学方法,最后要重视全班交流,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对比,在对比中归纳
  其实,交流在一节课中自始至终进行着,我这里所说的交流是指合作研讨后的交流。在合作研讨时,一般都是两个或几个人一起讨论,知识的共识是在小范围内。如何使知识达到全班共识,那就要广泛交流,让学生畅说讨论的收获。交流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对比、归纳的过程。如在上例中,学生讨论清楚了余数为什么是“100”后,我让学生广泛交流。在交流中有个同学说应该把前面所学的除法商变化规律(注:前面刚学过,即商不变性质),再补加一句:“但余数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对他的回答我没有及时肯定,而是让学生再去讨论,最后一致同意正确,全班很流利地背出了补加后的变化规律。像这样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体验的形式来优化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语言等能力,更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创造性学力的发展。
  以上四点,可以概括为:问题情境→自学尝试→合作研讨→全班交流。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验,我认为这一过程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洋县湑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
其他文献
大家都知道,课后作业的布置就非常有必要。但稍不注意,作业就变成了机械重复的练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怎样的作业,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乐于完成呢?数学日记是我所做的一个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学习了有余数除法后,我鼓励学生在身边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并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孩子们的兴趣很浓,积极地去观察,去思
期刊
大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结课时不是草草收场,不是书到临尾渐渐松,而是课了事未休,课终情更浓,课结智不停,不仅仅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内,还要使学生在课外仍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其实,一节课结尾该如何收束,应讲究艺术,需潜心研究。下面是笔者对结课艺术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归纳总结,耐人寻味  演绎和归纳是最常见的两种逻辑思维方式。语文课堂教学较多采用的则是归纳式。因为学生对一篇课文的理解,一般要经历由具
期刊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情趣,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也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让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益,教师探究式教学方法十分重要,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四种意识。  一是情感意识。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始终是以情感为推动力的,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挖掘学生
期刊
儿童眼里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美好的诗意,儿童也只有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他们诗意的潜能。诗意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美好的、蕴含着意境的课堂,很多人认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赞美是:像一首诗!使小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学到语文知识,得到诗意之美的陶冶,启发智慧的心灵。由此,我们教师要带领学生踏着如诗的行板走向诗意的课堂!  一、开展诗意的阅读  语文课堂应该流动着美的文章,诗意的阅读,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提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学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拓展校本资源开发的途径,同时也能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有效性。合理地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开发校本教学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空竹是具有强烈地区特色的传统民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一、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提高教学实效性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
期刊
《百家讲坛》本是大家熟悉和喜欢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的讲座式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的品牌栏目。而我所说的“百家讲坛”则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总结运用的一种手段和办法。“百家”其实就是我们班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讲坛是我为同学们提供的在班级展示个人优势、互相促进学习的一个平台,即平时我们老师的那三尺讲台。近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通过组织开展“百家讲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班主任是一
期刊
在小教组的组织安排下,我们有幸听了两节美术课,一节是李老师的《闹花灯》,一节是王老师的《有特点的人脸》。让我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在欣赏中学习”是我对王老师的《有特点的人脸》的评价。王老师从开课揭题中国画,到简介中国画家贺荣敏,到欣赏《闹春节》的画面,到出示人物画像《齐白石》等,都是在欣赏中导入了新课,然后通过观察,将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脸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
期刊
新课程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开始形成。带着对新课改的美好憧憬,几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大胆地实践,现将自己的一些点滴拙见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激活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业无趣
期刊
基于我近年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教学模式,具体环节如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在导课前,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的课程标准,向学生出示或说明这堂课三维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的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三个维度,三个方面,要尽量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做到了这些方面,会对导课带来极大的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