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巫蒙冤死 恶少罪难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完方孝孺的《越巫》之后,心里总是感到有点迷惑。
  《教师教学用书》认为,“恶少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越巫呢,只落得自食其果的下场。骗人者没有真才实学却到处招摇撞骗,自欺欺人,其结果必然是先则害人,最后害己。”
  《古文苑精萃》(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是这样分析的:“文章生动地描述了装神弄鬼的越巫,被恶少装鬼而吓死的故事,鞭挞了招摇撞骗、自欺欺人的越巫之流;也形象地揭示了骗人者始则害人、终则害己这一古训。”
  《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认为这篇寓言“意在揭露社会上有些人,没有真才实学而招摇撞骗,自欺欺人,其结果必是先则害人,最后害了自己”。
  三者为出一辙。但我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首先,分析人士都对恶少们持赞扬的态度,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大家都认为恶少们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意在赞扬他们的“治”人行为。实际情形为何呢?此种做法初看起来有点为受骗者鸣不平的味道(可能还有点妒忌越巫有吃有喝还有拿吧),似乎也有那么一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心肠,是在为民“除害”;并且当受骗者知道自己受了骗之后,确实可以解心中之恨;好象也回到了“害人终害己”的道德古训上。但深究一下,我以为恶少们的做法有点像当今社会的以暴制暴,以恶治恶,这样做只会出现更为惨烈的悲剧,是不足取的。事实上恶少们就犯了命案,因为是他们扮做鬼魅,才把越巫吓死了。虽然越巫的直接死因是“胆裂”,但间接死因却是被恶少们所吓。越巫之死的整个过程就是:被吓→胆裂→死。从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来说,从法律的准绳来讲,恶少们都应受到严惩。
  其次,所有的人都认为越巫是“自食其果”,我认为这也是不成立的。这里所谓的“自食其果”,也即是说越巫装神弄鬼骗人,别人也扮作鬼魅来吓他,就算把他吓死了,也是他自己的责任。这就有问题了。比如甲曾用刀砍过人,但未砍死(他肯定犯了法),后来乙用刀把甲砍死了,难道说甲是“自食其果”?我们再来分析越巫,他骗人固然不对(或许那时人们头脑里也没有“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就是现今人们头脑中有了这种思想,不是还有人相信迷信吗?当然这是题外语),但他之所以能达到行骗的目的,是因为受骗方的无知,甘愿受骗。试想,假如患者或家属等不请人家来“治病”,越巫怎么能到患者家里去“驱鬼”呢?并且怎么能“馔酒食,持其赀去”呢?“酒食”是你的呀,钱在你的口袋里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恶少们用越巫装神弄鬼的方法反过来治他也无可厚非。可能恶少们的本意也只是想吓吓他而已,没想到一吓就把人给吓死了。现在关键问题是出了人命,这就非同儿戏了。越巫骗酒骗饭骗钱,可能还不至于死吧。假如越巫未死,只是吓了个半死,甚至病了十月半载的,那就好说得多了。现在人已死了(且死得较冤枉的,因为“巫至死也不知其非鬼”),那就不是“自食其果”的问题了。我们不能说越巫是自己害了自己,所谓“先则害人”是对的,“最后害己”的说法是欠考虑的。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越巫确实死得冤屈。不但他自己不知死因,就是分析人士(是否也应包括作者?)也认为他是“自食其果”。但笔者认为,越巫之死的责任完全应由恶少们承担,他们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法制越来越健全,这样的事假如发生了,恶少们肯定是要吃官司的。
  笔者认为,这篇文章不选入教材为好。否则,在青少年的思想深处有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以恶少们为“榜样”,做出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
  
  单位:江西丰城市铁路中学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两方面进行综合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积
期刊
盐城市教育局提出了“让学引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树立生本主义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地站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帮助他们在深入交流中获得丰富感知体验.让位给学
期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写的一首短诗,也是一首清新快乐充满昂扬激情的诗歌。  它让人联想生命中一切纯净的温暖的东西,想象勾勒出尘世生活的美好,也让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快乐、热情、生机勃勃的人。  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写完这首诗,两个月后海子就自杀了。  诗人西川说,海子没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他一直在贫穷、单调、孤独中写作。读海子的《秋》:这个世界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
激励教学法是一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旨在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肯定,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凸
期刊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属于说明文。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阅读说明文不能脱离阅读现代语文体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同时又要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进行。其常见的阅读方法是:    一、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首先应在整体感知
新课程下的课堂,众口一词“异口同声”的情况将大大减少,学生会喊出多种声音,甚至可能有些是“别样的声音”,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接纳这种“别样的声音”。  翻开语文新教材中的“研讨与练习”,我们便不难发现,与过去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相比,它更强调阅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加注重多元思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新课程就大大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进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与应用.相对于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在交际中有更直接、更便捷、更准确、更易表达情感的特点,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学习是一
期刊
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浓厚,但农村学生因条件所限,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农村教师更应在教学实际中有意识地做一个“
期刊
有人说学校像家,因为学校应该有家庭般的温暖、友爱和支持。于是,无论是在班级、年级还是各个社团,教师都将其当成“家”一样用心经营着,为的是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超越血缘关系,所有人友好相处、互帮互学的大家庭。中关村第三小学万柳北校区“三室一厅”的设计,在空间布局上就很像居家过日子,里面住着不同年龄段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在这样家庭般的学习生活基地中,一同生活,一同长大。  有人说学校似家,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那
期刊
引言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期望通过“使用自有设备”方式,在多种环境下利用碎片时间通过移动设备完成工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BYOD(BringYourOwn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