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时代激情 抒传统韵味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nge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姬》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首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作品,其中渗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音乐元素之韵味,透过民族声乐女高音演唱,运用润腔等技巧塑造了虞姬与项羽传唱千古的爱情故事形象。
  作品由王祖皆和张卓娅作曲,他们擅长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其中,《别姬》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别姬》的词作者是阎肃,他将《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霸王别姬”这个故事,通过虞姬的人物来再现此情此景,叙事性强。本文将从作品本身及演唱视角出发试析之。
  
  一、歌曲的审美意境
  
  1.词韵
  中国民族声乐特殊韵味在于以“声(五音)、韵(四呼)、调(四声)为特点的汉语发音规则”,讲究字正腔圆,尤其在艺术歌曲中,歌词是表达整个内涵的精神所旨。首先,我们从《别姬》的歌词来看:
  “一弯冷月,两换铁甲。(呀~)
  一弯冷月两换铁甲,三度冲杀四面楚歌五方重压六军不发。
  七方征尘八千子弟,被困在这九里垓下,拼将血染黄沙。
  长嘶悲鸣,是那能征惯战的乌骓马。
  仰天长啸,难道霸业竟成流水落花。
  力拔山兮气盖世,也无力与它挣扎,也无力与它挣扎。(呀~)
  九里垓下八面威风,七彩云霞六载情爱,五方驰骋四海为家。
  三星作证一片痴心,甘愿献这二八年华,伴君直向天涯。
  碧血忠魂,知我女儿有泪不轻洒。此行何处,明朝春晓天边一抹红霞。
  明朝春晓天边一抹红霞,(啊)红霞。”①
  歌词共十句,叙事清晰、意境深刻,通过寥寥数语再现“霸王别姬”的故事。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以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为主线贯穿整曲。如“碧血忠魂,知我女儿有泪不轻洒。”歌词简练又准确地刻画虞姬的内心活动;“此行何处,明朝春晓天边一抹红霞。”刻画了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曾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这首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再一次抒写,歌词的传神、押韵与旋律走向浑然天成,别有一番风味。
  旋律依循歌词语言歌唱性特点,抑扬顿挫、四声起伏,讲究韵母的延伸。值得关注的是,在曲中还运用了京剧里常出现的念白:“呀?觸”?熏突出语气与表达虞姬内心活动,意味深远。
  2.声韵
  这首《别姬》曲调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展开,并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声韵。
  
  从曲式分析来看,作品属于复合曲式,其一是ABA1BA2结构属于双重复三部曲式;其二,由于在A1部分出现新的材料c,这个材料其实是a段的变体,于是又显出回旋曲的特性。整曲节奏速度由引子的?眼快板?演—进入A段?眼慢板?演(稍自由)—间奏+B段?眼急板?演—间奏+A1?眼慢板?演—B段?眼急板?演—A2段?眼慢板?演组成。AB段循环,快板慢板交替、一张一弛、时抑时扬,既富戏曲风格,又具新意。急板段以强烈的情绪准备,带声起唱,用强有力的气息,使字字明朗,叙述性强,高音区展示声音的爆发力。慢板时,注重气息的延续、连贯,咬字吐字以字头重咬的“喷口”为主要出字方式,依唱词内容与形式稍有变化。
  歌曲第一句起音就是一个八度大跳,最后结束在F羽调式,在吸取京剧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加以凝练。此外,作品很好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板腔体”曲式中“单主题板式变化”的手法,融合了传统曲式与西方曲式,使音乐形象更为生动具体。可见,旋律节奏方面精心设计安排,音乐与歌词统一,富有戏剧性,突出民族风格和情绪的张力。
  3.琴韵
  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一就是钢琴伴奏和声乐旋律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钢琴伴奏不只是起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丰富、更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
  
  
  《别姬》的钢琴声部运用主题原型及其变体的素材,交替使用,综合性组合,在每一处都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开始的引子部分,15小节用快板、紧张的情绪来烘托当时复杂局势的特殊气氛。由慢起至快的节奏型,让人联想到金戈铁马、战死沙场的楚汉时代,随情绪发展和声音响效果也是逐步紧张。左手基本伴奏型前半段为“×××× ×××× ”;后半段情绪的递进,基本伴奏型为“×00×
  ×00× ”,歌词旋律配合仿佛戏曲中的紧拉慢唱,或是紧打紧唱,与稍自由的旋律形成对比。
  此外,作者使用大量不协和和弦,来制造紧张情绪,间奏部分都是落在人声旋律的长音保持上,从而推动整曲的律动,与旋律声部遥相呼应。钢琴伴奏部分不但有力烘托歌词,并赋予歌曲新意和渲染气氛,在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有特殊的作用。在钢琴伴奏声部的衬托下,为歌唱者演唱提供想象的空间,营造氛围,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曲律》(明代魏良辅著)中有言:“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对应在艺术歌曲中,则非常讲究“韵味”,即词韵、声韵、琴韵。从分析这首歌曲的审美意境来看,三者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韵味之美。
  
  二、歌曲的润腔特色
  
  《别姬》的曲调富于戏剧性,钢琴伴奏烘托情节,具有独特的张力。润腔是民族唱法中一种重要的演唱技巧。所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②,歌曲的风格特色之精华在于修饰唱腔。尤其在此曲中,有浓重的戏曲韵味,润腔是演绎此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1.腔以字为根
  民族声乐首要审美标准就是准确清晰的歌唱语言,所谓“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要解决技术问题、表现问题、音乐形象的雕琢等等,都必须立足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语言无疑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各国的声乐艺术也无一例外。”③在演绎此作品风格时,需要在咬字吐字上精心设计,找准行腔规律,遵循依字运腔、顿挫运腔、轻重运腔、缓急运腔。
  首先,做到字与腔的统一。润腔直接影响歌曲的音乐形象,歌词的声、韵、调及句逗四个因素是歌曲旋律形成的基石。抓住审字辨音、唱字用声、以字领腔的原则,来灵活运用。除元音、辅音发准,字的韵腹、韵头、韵尾也要到位。这首作品,几乎每个乐句最后一字都有拖腔,这就需要歌唱者注意字声关系中字腹所起的作用。如“悲鸣”的“鸣”字,字头“m”出来后在气息控制下保持韵腹“i”来获得共鸣及气息的流动,最后交代字尾,归韵收音到“ng”。同时注意保持字腹的发生状态,延续共鸣,以增强音色的美感和润腔的效果。
  其次,讲究语感与乐感的统一。润腔依附旋律乐汇形成语感,而旋律又必须通过润腔来增加色彩形成乐感。演唱时,除吐字清晰、出字有味外,应把握唱词语气和音乐腔句的有机结合,发挥语言中的语气、语调、语势的表现力,以表达各种不同的音乐和情感。小过门之处,声断气不断,字断意连,可用延音和换气相结合的方法过渡。以“难道霸业,竟成流水落花”句为例,“难道”用到疑问的语气,切分节奏,“霸业”拉腔、甩腔,“流水”自软腔起再绕腔到“落花”,这两个字要用哭腔来表现似断非断、断中有连的意境和情绪。
  
  2.腔以情为本
  民族声乐唱法以独特的行腔韵味为精髓,而这些皆源于“情”。整首曲子情感线是这样展开的:抒景→四面楚歌、拼将血染黄沙的场面→战争失败后的凄凉、感叹→情绪激烈、伴君走天涯的坚毅豪迈→此情绵绵无绝期。唱腔的情感线跌宕起伏,深刻地表达主人公虞姬对项羽一片赤诚之心,对将士阵亡的悲怀与感慨,层层推进。
  “润腔”是这首歌曲表达韵味的关键技巧。润腔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中就讲究“温簪”、“攧落”等润腔内容。所谓“温簪”是指装饰,而“攧落”则指长音时有种种不同歌声的迂回。装饰音润腔主要有倚音、颤音、滑音、绕音、回音等。在此曲中,如“一弯冷月”这句,“一弯”要用到滑音;“冷”则需要垫音和回音;“月”则强调前倚音,使得整个旋律走向符合语感与歌曲的情感。以情为中心,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对曲调进行修饰,促进词和曲之间的和谐。尤其要从人物情感出发,通过润腔,使得声音富有表现力,才能打动听众。可以说,润腔是表情性与技巧性的统一,赋予歌曲特殊的韵味,为适应歌唱语言的需要或表现某种情感而增加的装饰音。
  
  声与情的相互协调,即技术与情感的统一,把握好这对矛盾,做到声情并茂是比较难的。怎样把这些激烈的内心活动,张弛有度的情节演唱出来,这不仅需要演唱者有驾驭歌曲的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更需要有“腔以情为本”的歌唱理念。
  3.腔随意而动
  意境是“情”与“景”相融而生成的一种特殊境界,是心与自然的对话,它浸透着人的主观情感和意识特征。作品意境的表现准确与否决定着作品二度创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演唱此作品时,在润腔上要体现出腔随意而动的理念。
  《别姬》中的B段描绘七万征尘八千子弟在九里垓下,殊死拼杀的激烈壮举,是用急速的、叙述性的语感,来体现战场的动态感。而与之对比的是慢板时,更加意味深长,用细腻委婉的音色来演唱,突出虞姬感叹战败的悲凉与对项羽的赤诚之心。在诠释此作品时,运用正确的语感,并化为情绪的一种宣泄,升华到乐感,依据作品所赋予的思想内涵构成歌唱意境感知于人、感染于人。
  此曲情感对比非常强烈,A段情感深沉含蓄,节奏稍稳、稍慢,唱腔多表现一种凄楚与悲凉。行腔随意境的需要、情感的变化,在出字的刚柔轻重上着力。在B段,可借鉴京剧中的“催拍”,加强唱腔的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把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这类情感的演唱,需要声音流畅、气息灵活,及要求字韵的清晰及气韵神韵的外扬与渲染。因为主人公虞姬是集大义凛然、忠于爱情的奇女子,声音塑造也要大气豪迈,通过有感情的演唱,达到有意境、有神韵、有形象。
  
  三、中国民族声乐借鉴戏曲唱腔之思
  
  从分析《别姬》的审美意境与润腔特色,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其中借鉴了许多戏曲中的元素。中国戏曲自宋元以来形成各种曲种,多达四百余种,孕育着丰硕的宝藏,其唱腔技巧已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规律和特色。通常有大段的静场独唱,旋律线起伏较大、节奏变化大、戏剧性强,揭示复杂的内心活动。语言、唱腔技巧较高,尤其在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四呼、十三辙及字、音、四声等都有严格规定。其润腔技巧也相当丰富,如“昆曲中的豁腔、叠腔、擞腔、橄榄腔、嚯腔、滑腔;京剧中的嗽音、疙瘩腔、颤腔;河北梆子中的砸夯腔等等约有四十多种。从这些唱法的润腔功能上看,大致有调整字音声韵的、处理力度变化的、纯粹装饰美化的、反映地方民族风味的以及表现性格特色等。”④我国早期一些有特色的民族唱法歌曲,如《蓝花花》、《五哥放羊》、《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等作品,就将传统戏曲的唱腔风格与技法融入歌曲中,使人物表现力增强。近几年的民族歌手大奖赛上,《木兰从军》、《满城尽带黄金甲》、《千古绝唱》等耳目一新的歌曲,更是巧妙地融合戏曲音乐素材,体现了时代感与民族性,《别姬》也是这类歌曲代表作之一。
  同一题材在京剧中,也有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霸王别姬”。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他所用的唱腔设计工整、规范,行腔端庄、含蓄,看起来似乎较为平淡,实际上极有特色,尤其是许多细微之处,他们的润腔就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润腔的音色、音量、速度变化,都非常有讲究。加上咬字、吐字的规范,灵活运用在民族歌曲中,增强了语感与韵味。在歌唱这首《别姬》,抑或是其他民族歌曲中,在符合原曲意境和情理之下,可以借鉴戏曲唱腔中的发声,这是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
  喜怒哀乐现于形、欢恨悲壮现于声,只有把声腔美、音色美、意境美高度融合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总之,要想演绎好一部作品,需要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并加上声情并茂的歌唱,细致准确地处理。通过分析,可见《别姬》的布局富有戏剧性又融合歌剧咏叹调,大气且有张力,成为近些年来民族声乐比赛热门歌曲及学校声乐教材范本。在凸现音乐民族性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时代意识,用新的音乐语言演绎,为歌曲中的艺术形象赋予动人心魄的魅力。这首作为当代民族唱法中的优秀歌曲,体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尤其在借鉴戏曲润腔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的元素特点,是得以广为流传的佳作。
  
  参考文献
  [1]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版。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3]李武华《关于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发展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三期。
  
  ①霍立、李静玉主编《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四集》[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293页。
  ②摘自明代·王骥德的《曲律》。
  ③许讲真《歌唱语言艺术·引言》[M],大连出版社1991年版。
  ④詹乔玲《民族声乐的润腔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张建国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2009年2月13日是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研究的先驱者蔡仲德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值此之际,追思和回顾蔡先生对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开拓性的突出贡献,研究、借鉴蔡先生在此学科领域中的成果,并以此引起学界对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研究的关注和重视,笔者认为,这是寄托我们对蔡先生逝世五周年的最好的缅怀和纪念之情!  关于蔡先生在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研究中富有开拓性的突出成果和贡献,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理解、感受,
蒙特·杨(La Monte Young,1935—)作为简约主义(Minimalism)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创作活动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持续到80年代初。在此期间,他的创作涉猎了他所能接触到和感兴趣的所有新式音乐创作媒介、手段以及观念。然而,杨一直坚持“持续音高”的使用,这种手法也一直贯穿他不同潮流创作的始终,这成为他划归为简约主义代表作曲家的主要原因。笔者将他的创作大致归纳为“寻找持续
坐在那里,带着一种真诚的温暖。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荣辱早已悄然沉淀于那沉静的笑容之中,而目光里的那份从容与执著则使这位耄耋老者的神采熠熠生辉,散发独特的感染力。他,就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  美丽其格是蒙古族古老“潮尔”艺术继往开来的传承与完善者——色拉西大师的得意门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音乐学院招收培养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更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派往苏联学习作曲的六位音乐家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作曲家。
中国有传统复调音乐吗?或者说,中国传统音乐中有复调吗?如此提问,也许会受以“幼稚”的嘲讽,因为答案似乎毋庸置疑:技术繁复、逻辑严密的复调是西方音乐的专长,与高度发展的西方音乐相比,中国多声音乐相当薄弱,充其量大多是一些支声复调的成分,或者是某些领域的一些片断的复调因素。更有甚者,还有人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几乎极少存在有意识的多声音乐,更不要说符合基于特定逻辑思维的复调音乐了。  类似的观点长期且普遍
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掌握平等的音乐价值观,认识、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已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价值和意义的时代要求。从那时起,欧、美各国的音乐院校逐渐开设了世界音乐课,中、小学教材里也加进了世界音乐方面的内容。20世纪末,当我国音乐教育界总结过去一百年的经验和教训时,大家都觉得在外国音乐教学方面,用欧洲专业艺术音乐取
方石是一位在音乐创作事业上取得了相当成就的作曲家,他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却常年耕耘收获在歌曲领域里。每个领域都是重要的,歌曲创作就低人一等了?  方石之所以选择歌曲创作之路,大致经历了“自然发生”、“自愿坚持”和“自觉参与”这样三个阶段。  所谓“自然发生”,是指他从中学时期开始直到进入武汉音乐学院为止的那个阶段,岁不及20的方石,已经是包括《建设农村争朝夕》(1971,方石词)在内的80余首不同
《中国民族器乐典藏》荣获2010中国出版界两大奖项  “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奖”  本刊讯 由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民族器乐典藏》荣获2010年中国出版界的两大奖项: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奖)及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奖》。  我国民族音乐宝库浩若烟海,民族器乐经典作品也蔚为壮观。这套《中国民族器乐典藏》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校中,曾经传唱流行过许多著名的中外歌曲,中国歌曲如《送别》、《毕业歌》、《梅娘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大路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长城谣》、《渔光曲》、《嘉陵江上》、《秋水伊人》、《天涯歌女》、《夜半歌声》、《山那边呀好地方》、《玫瑰,玫瑰,我爱你》等;外国歌曲如《念故乡》、《我的家庭真可爱》、《老人河》、《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友谊地久天长》、托塞利的《
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揭晓  本刊讯由文化部主办,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工作,经评委会评审,评选出获奖作品23部。其中大型作品5部、中型作品9部、小型作品9部。  获奖作品名单如下:  大型作品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第九交响曲》,作者:朱践耳(上海交响乐团);交响大合唱《金陵祭》,作者:金湘(中国音乐学院)。三等奖:交响
鲜花、掌声、笑脸、鼓乐,在吴祖强教授八十寿辰暨从乐从教六十周年庆祝活动上,喜庆的气氛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德高望重的吴祖强教授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目前除了任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和作曲系教授以外,他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顾问、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诸多社会职务。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