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红高粱》的语言特色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ngda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的小说创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内掀起了一股“莫言热”的研究热潮。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描绘出了抗战背景下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现状。本文将对小说《红高粱》的语言创作特色进行解读,从而了解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莫言先生的创作风格。
  一、作家莫言和莫言小说的风格
  (一)作家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当代著名作家,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莫言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因此也被称为是“寻根文学家”。莫言从1981年开始进行小说创作,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一直到《透明的红萝卜》出版发行才引起文坛的注意。小说《红高粱》成为他的成名作,并且后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
  (二)莫言小说的风格
  莫言小说的风格不拘一格,运用魔幻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创作了很多著名的小说,成为了世界级的作家。从创作风格上讲,莫言小说追求的是一种真正朴实的乡村风格。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莫言善于运用很多细节来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莫言的小说创作主要来自于他的个人经历,根据个人的经历来表达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从写作风格上讲,莫言的小说创作以大胆著称,更加重视人物感觉的描写,将小说主题和人物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视觉和听觉多种途径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莫言小说大都是关于家乡的主题,因此小说情感中有浓厚的“怀乡”和“怨乡”的复杂情感。莫言小说通过大胆的想象力,将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残酷生动地描绘出来,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语言风格上讲,莫言小说的创作很接地气,小说中的方言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莫言有农村生活经历,其小说语言的使用注入了乡村方言的新鲜血液,并且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进行呈现,从而增添了小说语言的可读性。
  二、小说《红高粱》的创作概述
  小说《红高粱》是莫言先生的中篇小说之一,主要是以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一带的民间生活为创作背景,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于占鳌是一个乡村汉子,内心深处充满了正义和原始的野蛮。为了心爱的女人,于占鳌可以苦练刀法将土匪一网打尽。在小说《红高粱》中,莫言塑造了一个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主人公是一群敢爱敢恨、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小说的描述,读者可以真实感受到不同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特色,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和特定历史年代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红高粱》中,莫言先生通过地域性的元素,增加了小说作品的冲击性和震撼力。
  三、小说《红高粱》创作的语言特色性解读
  当前文学界对小说《红高粱》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大多数研究主要停留在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层面。当前对小说《红高粱》语言特色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因此对小说语言创作特色进行解读有很大的学术价值空间。通过小说《红高粱》,不仅可以感受到激荡人心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莫言先生的语言功底。小说通过最为朴实的语言来对事件或任务进行描述,从而传递出自己的创作意图。
  (一)民俗化的语言特征
  莫言先生是山东人,因此在小说《红高粱》创作中融入了很多高密当地的方言。小说创作中,方言的使用就是为了让语言读起来更加朴实无华和接地气。在方言的使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土话或者骂人的语言,但这就是真实的民间百姓的对话语言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小说《红高粱》中,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开场就出现了“你爹爹多能干,杂种出好汉,十个九个都不善”这样的方言儿歌。通过方言儿歌的引入,交代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前期铺垫。小说对主人公于占鳌的形象进行塑造的时候,就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如于占鳌骂王文义的时候“你娘个蛋,没有头还会说话”,从于占鳌的话语中读者就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从而联想方言的地域特征和人物性格特点,增强了小说故事的艺术张力和可读性。
  莫言先生在《红高粱》创作中对于山东方言的使用,不仅设定了人物故事发生的特定地点背景,同时又交代了他的创作意图——对于本真和原生态的追寻。小说语言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莫言的乡间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语言创作素材,并且将这些语言在他的小说作品中进行展现。尽管莫言先生感觉高密地区的方言很土,但是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和情趣,因此在小说中对方言的使用可以引起读者的思想情感共鸣。在小说《红高粱》中大量方言词汇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增强了小说内容的可读性。
  (二)修辞化的语言特征
  善于使用修辞手法,也是莫言小说《红高粱》最为重要的语言特征。修辞化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给读者营造一种场景,同时还可以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象征手法也是《红高粱》中的一大语言特色,主要是为了突出特定环境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小说中的红高粱则是英勇不屈和疾恶如仇的英雄形象象征,同时也是象征着民族大义的鲜红血脉和精神传承。通过红高粱这一特殊的物象,将小说中的思想主题和人物特征形象地传递出来。莫言在小说《红高粱》中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主要目的就是将抽象的动词具体可感化,让读者也可以体验那种思想情感。当罗汉被抓进监狱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是孤独无助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逃离这个地方,回到充满活力的现实世界。在这个时候,罗汉在监狱里面听到了其他的声响,莫言先生是这样写的“有人往栅栏边角上那个铁皮桶里撒尿,尿打桶壁如珠落玉盘”。“尿打桶壁”这是一种十分不文雅的声音,但是莫言先生却将这声音比喻成“珠落玉盘”。莫言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出罗汉此时已经感受到了监狱中还有他人存在的那种心情,罗汉那种不再孤单寂寞的心情跃然于纸上,这种嘈杂的声音即便不是悦耳,但是在罗汉看来仍旧是动听的,因为从这声音之中感受到了生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里面所有人那种寂寞压抑的思想情感,比喻手法是对当时人物性格的一种反讽,这样的语言比喻让读者的眼前一亮,其描写独具特色。
  排比也是小说《红高粱》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莫言主要是用来增强故事的节奏感和思想情感的渲染,从而让读者明白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小说中,莫言所使用的语言排比没有传统上的那么整齐严谨,这也是莫言小说创作天马行空想象的一种体现。通过语言排比的手法,莫言增强了小说的气势,给读者一种大胆且新颖的感觉。对比修辞手法就是两种反差明显的事物放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種比较的效果。语言对比修辞在小说《红高粱》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莫言先生经常将成对的词组一起使用,通过对比强烈的词语将事物进行衬托,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震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说《红高粱》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高密东北线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的地方”。在对高密乡进行介绍的这一段话中,莫言连续使用了四组对比词语,形象地展现出高密乡村的真实现状,这里是一个爱恨交织和善恶并存的地方,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这一个地方的特殊情感。
  (三)夸张化的语言特征
  莫言在小说《红高粱》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夸张语言,给小说故事营造了一种逼真的感觉。小说中,在对环境进行刻画的过程中,夸张性的语言给氛围增添了真实的味道,如小说中对夕阳的描写和对高粱酿酒的记录等。小说中对于红色的描述,让高粱的红色、血液的鲜红和夕阳的余红都成为了小说思想的灵魂象征。尽管过度的夸张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小说《红高粱》中夸张语言的使用反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不错的语言效果。小说《红高粱》中融入了作者大量的思想情感,刻画的是一种人心的挣扎情绪,对于生命的一种抗争,就犹如高密这火红的高粱一样,充满了各种人生传奇。在高密这广阔的高粱地中,生活着一群要与上天抗争吃饭的庄稼汉,同时在面对民族大义的时候又义无反顾。
  四、结语
  小说《红高粱》中民俗化的语言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最大特征之一,是作者乡土情结的典型代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小说中语言修辞手法的使用,刻画了一个爱恨交织的高密地区,真实地呈现了特定历史年代下的人物形象和地域文化。夸张化的语言特征是莫言先生文笔的特征,通过夸张语言的使用营造了一种真实的小说氛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莫言先生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注重语言的润色,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心灵上的盛宴,通过语言的强大穿透力直击读者的心灵,让读者感受高粱地的那种原始精神。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批评”理论分析穆旦诗歌,说明新批评理论的适用性,再就《童年》和《蛇的诱惑》两首诗歌本身的架构、语辞,以及语辞的隐喻和反讽作为研究的对象,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
期刊
其实人的一生当中都是欲望、满足、厌倦、新的欲望、继续满足、再次厌倦的一个过程,而这些过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满足的需要.rn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没
期刊
林清玄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乡土散文融入了他的家国情怀、乡土情怀和宗教情怀,开创了台湾乡土散文的新气象。林清玄同其他乡土派作家一样关注台湾社会中卑微的小人物形象,农民、士兵、小职员、小商贩,乃至三教九流的方外人等,都是他笔下鲜活的主角。但是林清玄并不着意去刻画或批判左右小人物命运的社会力量,也不是从这些小人物身上发掘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因素。他笔下的小人物大致可以分为“时代造就的可怜人”、“社
期刊
《围城》作为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著作,将知识分子作为代表性的群体,利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将当时情景下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纠葛、痛苦、窘迫、怯懦与快乐表现得淋漓尽
期刊
莫言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是从乡村的角度出发,其始终保持着村庄之子朴实而谦卑的心,并深深立足于广阔肥沃的农村土地.英美文学关于莫言作品的评论中,大部分女性形象以东方主义粗
期刊
薛涛从小就对诗词歌赋十分感兴趣。据《全唐诗》记载,唐代女诗人中薛涛诗歌是最多的,有九十一首。薛涛诗歌题材丰富,有政治情怀诗、自我哀悼诗、送别诗、咏物诗等,薛涛的诗歌与她的人生经历、思想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薛涛诗歌的分类与分析,了解薛涛其人、其诗歌及诗歌中传递的独特思想。  一、政治情怀诗  中唐战乱不断,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宦官专权,边境受到吐蕃入侵,内忧外患的环境引发了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
期刊
北宋初年市民经济的兴盛,为词作的欣赏与消费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宋代立国之初,由上而下的富贵享乐之风,导致了旧的“君子固穷”观念的崩坏,“京师士庶,迩来渐事奢侈”。在饮宴推盏中诞生的五代曲子词,逐渐蔓延至市井街巷,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捧的爱好。具有平民和世俗文化内涵的词体,表现出迥异于诗歌的活力与魅力,受到了无论贫富贵贱的人一致欢迎。  略考宋初词家,可以发现他们基本均属于生活浪漫、性格疏放、感情丰富且酷
期刊
黄碧云在获得艺展局首届文学奖新秀奖时,评委会对她的文字评价道:“人生观过于灰色绝望。”黄碧云小说中塑造的大量母亲形象不同于古典小说中慈爱美丽的女性,她们摆脱了赋予她们的责任,并且瓦解生育的意义。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传宗接代的生育角度,还是从孩子是爱情的结晶角度,黄碧云小说中女性的生育都不是一个正面积极的事件,它与黄碧云笔下的任何生命活动一样被赋予暴烈和绝望,蒙上一层黑色的面纱。  一、女性对于生育的
期刊
《金锁记》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于194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小说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女性是十分不公的,曾经温良的少女在这样的環境下变成了狠毒刻薄的女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一生,更影响了后人的生活。《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奠定了莱辛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声望。整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主题为《自由女性》。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写了故事女主人公安娜在二十世纪中期的生活,折
期刊
汉赋作为汉代文学的典型代表,从西汉铺张扬厉的汉大赋到东汉深邃典雅、针砭时弊的抒情赋,并非只是汉赋作家的天才创造,它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深受变风变雅的影响。变风变雅作为《诗经》研究的一个分支,因其在时代划分方面的合理性,笔者从东汉辞赋与它所处的类似的社会背景出发,从词语引用和美刺手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变风变雅对东汉辞赋的影响。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社会生活面貌的同时也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