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发展给学生的审美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艺术教育恰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主要以高职学院美术教育实践研究为例,谈谈当前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能力;高职;美术;实践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获得审美认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通过艺术鉴赏,可以获得审美教育,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心灵上的启迪;通过艺术欣赏与创作活动,可以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社会发展给学生的审美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艺术教育恰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这里,以高职学院美术教育实践研究为例,谈谈当前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1 高职院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职学院的学生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补充。学生渴求艺术知识,但面对就业压力,学历的偏见等让学生的学习重心几乎都在专业知识上面,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对艺术审美的教育,再加上外在的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们的审美观。所以,通过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已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務。
  高职学院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对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学院应该有自己的艺术审美教育特色和适应性。并且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文化的繁荣,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在发生改变,对高职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时代性,艺术教育手段的先进性,艺术审美教育的生活实践性,以及艺术课程设置的规范性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
  2 公共艺术教育是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
  目前,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社团活动、讲座、网络教育、艺术活动、展览等多方面。公共艺术课程教育是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1 公共艺术课程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公共艺术课程成为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方案也成为许多专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参考,各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软硬环境和特色开设了各门类的艺术选修课程。我院具有二级美术美院,学校充分利用了美术教学资源这一优势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选修课程。比如陶艺课、装饰画、书法、漆饰、广告鉴赏、舞蹈艺术鉴赏与基本练习、食全食美、欧洲文化鉴赏、卡通泥塑、茶艺品制作与烧制、健与美、瑜伽、形象设计、国标舞、西方文化鉴赏、摄影、西方民俗文化鉴赏等,充分发挥了具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院校的优势。学生根据教师上报的选修课程名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需求自主选课。
  时代在发展,美术作品的材料与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相比传统的美术史论欣赏类课程,在公共艺术课程的选择上学生们更愿意选择沙画、陶艺、衍纸艺术等有创新、有挑战的新的艺术形式。教学方式上,学生们也更喜欢老师互动式的教学而非灌输式的教学。这也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对美的感知,实现鉴赏和创造能力的更好培养。
  2.2 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高职学院学生的培养主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但学生的审美品位、艺术修养会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会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如我院食品专业,制作的作品中也存在视觉美的艺术,对美术中色彩、造型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产品制作中创造出美的作品来。这也就要求学生在选修艺术课程的时候结合专业去选择,促进其专业的发展。
  2.3 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与创新
  科技的发展,教学的发展,对艺术教育的广泛普及,艺术审美教育资源与教学条件、手段都在发生变化,艺术审美教育的深入与持续应与时俱进。因此,对艺术审美教育课程的研究要结合时代发展,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教育手段方法上都应具有创新意识。
  学校主要以艺术选修课的形式完成艺术审美教育。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最大力度地推进艺术审美教育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积极创建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艺术活动相结合,与组织文艺活动、美术大赛等活动结合。支持建设各种艺术社团,支持社团组织艺术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另外,网络发达的今天,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艺术交流与教学探讨。
  3 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与审美能力培养
  艺术审美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在课程教育中使学生获得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将正确的审美观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学生,使其健康的发展。
  3.1 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对美的认识与感受,提升学生们的艺术鉴赏力,并达到具有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的欣赏课程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审美感受能力。欣赏者从建筑《流水别墅》中感受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交融的视觉美感;从中国画《清明上河图》让了解了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的面貌,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与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雕塑《大卫》中看到了大卫形象的崇高优美与智慧;从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看到了列宾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同情;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美术作品欣赏中,增加对美术作品材料的感知以及对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理解,不断获取审美感知经验,提升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在艺术作品欣赏中感受美与丑、善与恶,获得视觉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这一切来自于审美色感受能力。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加深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语言的理解,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得到美的熏陶。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包含了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其艺术特征,深刻理解艺术的美,并将这种认识提升到审美的表现与创造能力。也就是在生活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学习中,能够具有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创造美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这是审美能力培养的最高阶段。
  3.2 美术实践性研究
  这里美术实践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在美术实践中掌握艺术规律提升审美修养。美术教育包含审美鉴赏类如中国画鉴赏、服饰鉴赏、中外美术史欣赏、西方建筑赏析等;艺术理论如美术史论、美学概论等;技能实践类如陶艺制作、沙画艺术、装饰画表现等。通过美术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美术表现技巧与形式美感,在实践体验中加强对美的认识与体会。
  二是审美能力对实践生活的指导。这里包含着教育观念的认识改进。艺术审美教育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运用艺术思维进行生活实践。艺术审美教育既能够赋予学生精神给养,又要做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美术一些艺术课程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如服饰文化、家居文化等。艺术审美教育也担负着认识与创造美的任务。通过艺术教育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将学到的一些审美方面的感知与能力运用到生活中,指导生活实践,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践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比如服装设计鉴赏,不仅提高了对服装设计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学会衣着搭配,提升形象美感。
  4 结语
  加强高职院校的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高职学院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另外,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律,切实为培养出具有良好审美素养并且懂专业技术的当代技能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席勒(德).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泽厚.美的历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Z]. 2006.
  [4] 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Z].
其他文献
摘 要:室内乐是国外音乐教育教学中普遍富含的内容,在学生音乐表现力、演唱风格等方面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美声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开始对室内乐中的声乐室内乐进行运用,以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以清唱剧《天神赐粮》为例,对美声教学中声乐室内乐运用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美声教学;声乐室内乐;必要性  0 前言  声乐室内乐是室内乐中的一部分,可以直接理解为能够在室内进
期刊
摘 要: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发现了一种教学现象:音乐教材、教参提供的教学重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却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是不同步的。教材知识是重点,学生学情也是重点,两处重点结合在一起,形成课程的“二元重点理论”。在“二元重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从中获得三点效果:一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更有活力;二是互动合作互相交流才能共同提高;三是问题引路带着质疑把握知识和技巧。  关键
期刊
摘 要:儿童钢琴教学对于提升儿童的艺术修养,发展他们的协调性,激发他们的理解力、领悟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提出了儿童钢琴教学要从乐感、节奏感、旋律、听觉、记忆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乐感;节奏感;旋律  0 引言  儿童学习钢琴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家长把它作为一种智力开发或提高少年儿童基本素质的一种途径,通过学习钢琴使得儿童对音乐产
期刊
摘 要:徽菜博物馆有政府支持建设,展示徽菜文化的场所。不应局限于传统形式的设计,而是具有徽州文化精神的设计,符合徽州地域审美的设计。通过对徽菜博物馆景观设计研究,得出“形意结合”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徽州传统景观;意象;徽菜博物馆;形意结合  0 引言  由于现代设计皆以简洁为美,以快速建设为佳,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使得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徽菜博物馆景观应该怎样设计才可以有所突破,通过
期刊
摘 要:以《图形创意》课程为核心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在新兴传播媒介的变化下也孕育着新生,面对着印刷媒介发展的式微,新兴传播媒介的兴起,《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也必将借助以数字媒介为核心的新兴媒介来更好完善自我并不断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图形创意》;教育启示  1 何为数字媒介  数字媒介是以数字形式和数字内容并存,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下展现其交互性、智能性、简洁性的新兴媒介。数
期刊
摘 要:当前,如何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兴趣为导向的新课标理念,成为当前中职美术教法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结合中职美术教学实际,就新形势下的中职美术教学方法展开探讨。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中职美术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现状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美术教学方法面临着一次新的考验与变革。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中职美术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坚持
期刊
摘 要:书法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百年名校南宁二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校园建设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注重书法教学,打造书香校园环境。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仰止亭、寸金廊的书法对联、未济湖畔石刻警言对学生们起着耳闻目染、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近年来,南宁二中在书法进课堂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有一些思考。  关键词:书
期刊
摘 要: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不仅需要具有美感,也要体现功能性。艺术是有生命力的,她的产生、发展是无法与人类社会进步分开的。在艺术设计中,艺术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两大要素。仅有艺术,缺乏技术,艺术作品很难实现;而仅有技术,缺少艺术的创造力,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体现艺术的设计之美。本文就数字技术对媒体艺术的影响做了研究,并总结了媒体艺术发展的特点,从而对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关系进行了分
期刊
摘 要:陈文令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具象雕塑艺术家,随着20世纪90年代消费时代的来临,陈文令通过“红色记忆”、“幸福生活”、“异度风景”一系列雕塑作品在消费时代的语境中传达了个体精神,群体精神,时代精神,是消费时代中的精神寓言。引起了人们精神上的共鸣,同时也为当代雕塑赋予了新的精神和灵魂。  关键词:陈文令;消费时代;雕塑精神;个体;群体;红色记忆;幸福生活;异度风景  1 消费时代语境中的雕塑精神 
期刊
摘 要:对儿童与成人来说,艺术的涵义是不同的。成人眼中的艺术往往与美学领域和外在美相关联。孩子们通过画画,表达自我的世界观和感受,往往却因为大人们的否定,而变得缺乏自信。对儿童来说,艺术首先是一种表现方式,即是说,儿童将艺术看作是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语言”,而大多数成人只是纯粹表达对某种事物的认知,而并非情感。文章通过描述五感联想教学法的运用,激发孩子们对真实世界的体验与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五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