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的新变与当前高校美学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进行审美文化的生活化展示,以期通过这种方法展现出审美文化的民主化和普泛化。在这种活跃的审美文化的引导下,我国高等院校美学教学活动应该顺应形势进行反思、调整,为适应急变的文化形势,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审美文化现象有机纳入教学大纲,巧妙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第二,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感知审美的平台,发掘学生自身的审美潜力。第三,进行教学考核时,应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完善学生的情趣结构,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审美文化 美学教学 新变
  一、审美文化的历史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一词也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产生了符合时代变化的新概念,早在《审美书简》中,席勒就已经对审美文化一词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审美文化是在真善美、知情意相统一的基石上使用的。在他看来,审美文化既可以作为人类实现理想文化的基础路径,又可以是人类文化进程到达终极境界的一种状态。换言之,审美文化承载着人类发展的无限憧憬和美好愿望。
  当然,更为符合现代审美文化表现的意义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文化。秉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念的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融合特定的历史内涵于审美文化之中,表现出独具的时间维度。在进行否定意义判定时,法兰克福学派使用了审美文化的概念,把这种文化作为批判的对象。为什么法兰克福学派会这在这种情况下引申出审美文化?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将文化与机械工业、审美与现代技术相对立。在他们看来,审美文化就是将审美生活化,表征着艺术、文化固有的超越性、批判性、否定性的逃亡,追逐享乐性和消费性,产生的结果就是审美的自律性、超功利性、个体对经审讯的守护和追求,统统屈服并让位于直接的感官娱乐和文化消费,这简直是对艺术、文化的羞辱,是现代社会的灭顶之祸。依据法兰克福学派的说法,审美文化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审美现象文化症候的表现,彰显着文化工业与现代技术的双重异化。由此可以推论,法兰克福学派进行批判的审美文化的意义与席勒完全背离,消解了人的内在完整性,展示出的仅仅是人性的极度异化与分裂。
  近年来,我国学界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审美文化恰恰与法兰克福学派所指的审美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学界极为严重的权利化、体制化对审美话语、知识谱系进行审美垄断,产生的不良影响就是审美的传统化、习惯性。因此,这就显得进行审美文化普泛化、民主化是极为必要的,这种方式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性、指责式对待审美文化的方式,而是更好地展现出审美文化的正值性。本文对这种审美文化进行相关描述,以期通过这种文化影响进行美学教学反思、调整,更好地适应文化情势的变化。
  二、审美文化寓于生活
  审美文化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合二为一地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现在进行美的评论、鉴赏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同的人对于美有着不同的感知,但是美源于生活却不会遭受到反驳与评判。“人生艺术化”的这种观念表现出朱光潜先生对于生活的态度:人生应该像艺术那样,拥有完整、真诚、自然、豁达的品态。将人生艺术化,自己主宰自己的喜怒哀乐,脱离功利性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生存在人世间,要学着让自己活得欢乐,学会生活,欣赏生活,乐于发现生活点滴之处的美好,发现生命的意义,赋予生活乐趣。我国传统美学将审美与生存联系在一起,但是长期以来的审美活动仅仅局限于知识精英之间,只有文人雅士才能开展审美活动,市井小民无关乎审美。这就显得审美阶层性严重,权力化、体制化,就像悬在空中的月亮,美丽却不可触及。时代的变化带来了审美文化的普泛,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变得越来越常见,显现出审美文化的生活化,美的可及,美的广泛,美真正存在于生活点滴中。
  三、审美文化对高校美学的挑战
  由于审美文化的普泛化、生活化,使得高校美学教学受到了空前挑战。高校教学教务应该将日常生活中涌现的审美文化纳入教学大纲,摒弃长期以来存在于美学教学中的精英主义色彩,进行教学内容变更。高校普遍利用古典美学作为知识构架,将教学重心放在审美理论的教学之中,对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置若罔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化审美与审美生活化的现象愈发明显,这就迫使高校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与重要性,新编制的美学书籍已经将审美文化融入其中,甚至进行专讲。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对事物功能性的评价,转为审美评价,这就使得审美文化大量产生,同时,为高校美学教学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比对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中国,发现一些相关联的因素促进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改变。首先,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国自改革开放后慢慢远离“短缺时代”,在逐渐满足生理需求之后产生了精神文化诉求,这种趋势使得马斯洛人性需求层次性得到了充分有效的诠释。其次,迅猛发展的科技,生产过剩导致的产品过剩现象,在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基础下,提高了对产品审美化的要求,要求产品更加人性化,具有漂亮的外观,达到良好的经济收益。最后,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改善文化教育环境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人们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人们审美意趣的培养,增强审美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审美文化发展趋势的凸显,显现出实用性美学的重要性,侧面反映出美学地位的提升。例如:衣服起初是人类为了遮蔽身体而创造的,这体现了衣服的基本功能,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人们对其进行改变,为了展现个性,衣服出现了美丑之分,显现出审美意趣,这就使得服装美学从纷杂的美学家族中凸显而出。当人类满足于生理诉求之后,产生了对精神文化的诉求,开始享乐生活,这就使得旅游美学发展起来了,人们通过旅游这种方式舒缓心情,得到精神放松,精神美学就是使这一放松过程中更具情趣与味道。这些实用美学进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存在于工艺品之中,寓于日常用品之中,这些变化使审美日常生活化,致使日常生活慢慢审美化,生活与审美不断交织在一起。鉴于当今存在的这种问题,高校应给予足够重视,即便已经进行部分变革,将这些常见现象收编进了教材中,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是没有给予相应重视,教师仅仅将其作为边缘性教学补充。
  四、有机融合审美文化与高校教学
  随着审美文化在生活中的深入,凸显出大量审美文化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审美文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国高校美学教学面临巨大挑战。仅仅注重将审美文化引入教学,意味着对审美文化的孤立,因为这种方式极有可能将传统美学与审美文化相剥离。我们要做到的应该是把大量存在的审美文化现象充分、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实现审美现实与传统美学理论相结合,以生活为基础源泉的美学能达到逻辑与实践相通。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通晓审美文化的大量知识,透彻理解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的意义,进行美学教学时可以援例引证,使得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教师在进行美学教学美的分类讲解时可以加入对技术用品中极具高价值审美的物品,综合各方面进行讲解。设计精致、美丽、极具情趣的冰箱、沙发等生活物品都具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甚至小小的一个桌面摆台都可能蕴含设计师无限的遐想。这些既具有审美情趣又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既能忽略它们本身的审美价值,将它们划分为工业制品、技术品,又能分析其审美价值,将其作为工艺品、艺术品看待。这就要求美学教学打破传统的美学分类,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细化,将新变的审美现象加入分类,使得美学教学与现实相结合,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
  五、结语
  审美文化的繁盛使得我国高校美学教学受到巨大影响。要将审美文化融入高校教学教务中,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联系实际审美与审美理论,通过实践方式,体现出当代美学的生活性、实践性与现实感。同时,应改进高校美学教学考核方式,放弃对理论知识的偏重,加强对学生审美感知力、情趣取向、创造力的考查。将教学重点放在美学育人上,给予美学学科一定的尊重,通过合理的考核方式,达到培养学生美学感知能力、人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1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533.
  [2]王德胜.文化的嬉戏与承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166.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作者提出高中生物合作探究学习法的新的教学模式:设计活动—知识提问—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学习—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知识回归—习题检测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全国课改的洪流下,尼尔基第一中学进行大踏步的改革,将新课改理念转换为教学过程,构建有效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线教师提出的必要条件。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打破程序化、机械化、公式化的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把每节课上好,使每节课都能成为优质课呢?一堂优质课的生成,无疑是师生双向参与、共同交流努力的过程,教师在把握和遵循其生成的基本环节及相应要求的基础上,要以灵活性、动态性、调适性与创新性的思维及时应对和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排除各种可能的障碍,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因设计准备、表达传授、观察指导而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发展,医患纠纷矛盾日益突出,关于医护人员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乎社会和谐,加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日趋重要。  关键词: 医学生 社会责任感 医患纠纷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发展,医患纠纷矛盾日益突出,关于医护人员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在《从伦理学角度加强90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中,金伟琼认为“90后”医学
本月18日,CCBN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9)将于3月下旬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届时,CCBN将向中外友人和业内人士展示涵
目的分别考察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对大鼠体内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并基于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OCTs)及多药和毒素外排蛋白1(Multidrug and toxin extrusion protein 1,MATE1)初步探讨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1依那普利对大鼠二甲双胍药动学的影响1.1动物分组。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n=6):对照组(二甲双胍
摘 要: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教育成了各大高校的急切任务。本文主要从现阶段高校的心理健康状况着手,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现状 问题 策略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1.形成的背景。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1985年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为学生提供的心理组训活动,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国家与
摘 要: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为了让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教育的机会,国家及高校都为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提供了资助和支持。如何基于创新人才成长需求培养角度开展与时俱进的资助育人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高校资助育人 存在问题 成长链 国内外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指出要继续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
全科医学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的,体现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趋势.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全科医学水平和全科医生的数量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科医学已成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