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兵的绿色乐章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绿色孕育了生命。自2002年周卫兵总经理创建九康科技公司以来,一心扑在绿色环保,楝树培育,楝树生物农药,楝树生物能源,楝树生物肥料及其楝树产业化项目的研究开发上。他凭着一种对事业不懈的追求和艰苦创业精神,以开拓创新的理念,务实进取的作风,睿智过人的思路,逢先必争的勇气,绘就了九康公司宏伟蓝图,圆了他一个又一个绿色的梦。
  周卫兵是南京九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南京九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南京市高淳县政协委员、江苏高淳经济开发区经济顾问、江苏高淳经济开发区企业家协会会长、九康公司的创始人及科技攻关的带头人。在他的领导下,公司专业从事楝树杂交组织培养育苗,到大规模推广种植和集楝树生物软农药、楝树生物柴油、楝树乙醇、楝树生物氢、楝树生物肥料及其楝树产业化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周卫兵总经理与公司专家组致力于“项目”的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并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获得“一种新型的尼姆植物软农药”、“一种楝树杂交组织培养技术”、“一种植物克生素(楝素)软农药及制法”、“一种新型楝树生物柴油及其制作方法”等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种植物克生素(楝素)软农药及制法”专利项目在2006年初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2005年度国家重点专利项目”;最近又被全国中小企业招商引资扶助计划办公室和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心,中国专利技术推广中心评为“2006年全国重点专利项目招商引资扶助计划推荐项目”和“2006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企业(项目)”。同时,九康公司还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2006全国百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和“2006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周卫兵总经理本人被评为“2006中国诚信企业家”。
  几年来,为开发和发展楝树及楝树产业化项目,周卫兵总经理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带领公司专家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带领公司员工建立起华东地区最大的楝树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建立起楝树种植基地和楝树生态科技园,占地200亩的植物克生素(楝素)农药厂区也正在建设之中。楝树产业已在江苏及南京周边地区深深扎根,科技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周卫兵总经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社会的认可,始终不忘“责任、品牌、未来”这企业发展的主题,始终不忘企业发展了应该回报社会的这一社会责任,并积极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他认为,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可以说,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随着九康公司的楝树产业化项目的全面启动,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已经在南京高淳地区,形成乡镇、农户与企业的联合,逐步实现家庭式耕耘向农业综合企业的转变,耕作制度向农林专业化方向发展。九康公司楝树种植基地和楝树生态科技园内,实现农民和土地的聚集30—50年不变,向农村合作化、公司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民变成企业员工,昔日的荒山荒坡已楝树成荫,成为新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黄金”。由于产业化的带动,农民原亩产收入不足1000元,现每亩可增收2000—2500元,再加上农民员工在公司的固定月收入,下一步公司还将为农民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深受农民和当地政府欢迎和肯定。
  2005年底,每年度的冬季征兵开始时,富裕后农民不愿送子女当兵,而仍贫困的农民怕缺劳动力也不愿意送子女当兵。针对这种情况,周卫兵总经理果断决策,大胆提出:拥军拥属是党和政府的光荣传统,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党和政府给了企业很多的优惠政策,才使得企业发展的这么快,现在政府对退伍军人安置有困难。企业有责任为政府分忧,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参军入伍。他代表公司郑重承诺:为解决军属家庭的后顾之忧,为使入伍新兵能够积极安心服役,保家卫国,凡公司所在地高淳县2005年冬季入伍的新战士在赴军营之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退伍后到九康公司就职,公司将按照大专学历的员工待遇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各项保险;如果在部队入党或荣获三等功以上的,按照本科学历的员工待遇签订用工合同。同时,周总还代表公司向新入伍的战士家庭,每户赠送20棵楝树,并免费为各军属家庭指导种植。仅回收楝树果,20棵楝树就可为每户军属家庭每年创收500多元。周卫兵总经理及九康公司的这一创举在各级政府和广大部队以及军属家庭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振动!全国近3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了报道,充分肯定周卫兵总经理及九康公司诚信守信、拥军爱军的高尚风格,为农村军属家庭的脱贫致富,为新入伍战士在部队安心服役,为国防建设,动真情,办实事!
  荣誉只代表过去,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周卫兵总经理并不满足。“荣誉只是一种象征,我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为了楝树产业的发展!农民兄弟靠楝树产业脱贫致富了,新农村、新农业发展了,新农民富裕了,那才是我的最大心愿,是我最高的荣誉”。这是他对荣誉的最好诠释,虽朴实,却掷地有声。正是对绿色梦的追求,才给他带来巨大的奋斗动力,追梦的人是执着的,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说自己有三个最大心愿:一是坚定不移的做大做强楝树产业化项目,把九康公司打造成为大型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化集团,使之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把楝树产业开创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带动一方农民致富奔小康;三是用3—5年时间使九康公司在海外成功上市。说到这些时,写在他脸上的,满是灿烂的笑容。
  这就是他播绿惠民的绿色之梦。在未来的日子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他将用坚定的步伐,谱写更加精彩的“绿色”乐章。
其他文献
20年前,当老百姓的婚嫁三大件还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的时候,“华杰表”这一在黄土地上成就的名牌,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争相购买的物件,而“华杰”和他的创办者崔晋宏也在这历史的沉淀中定格、放大,成为了一个时代引人瞩目的名词。   1984年,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然模糊,而对于崔晋宏,却依然清晰如昨。就在那一年,身为太原工艺美术厂下属的一个小厂厂长的崔晋宏干了一件可谓“惊天动地”的大事:与港商合资
期刊
张力,国际著名的发明家、优秀企业家和教育家,是一位在发明界、商界、教育界、医学保健业等领域都很成功的传奇人物。     青年时就热衷发明创造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在国家级课题科研攻关组的5年工作与实践中,形成了对科学的独特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勤于思考和动手的张力在当时就有很多科研成果,如1977年他发明的数字式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世界上第一台频率合成式数字信号发生器,其信号失真精度高达0
期刊
刘海翰,上海中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祖籍福建省周宁县,一位实干家和企业家,上世纪70年代来到安徽宁国县参加工作,从工人、技术员、组长、厂长,一步步做到总经理职务,在安徽一干就是近30年,江淮大地留下了刘海翰挥洒的汗水和火红的热血青春。  当年的著名企业安徽日泉集团便是刘海翰任总裁。日泉集团是1996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跨省、市的集团企业。当时日泉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研究太阳能发电项目的企业
期刊
1979年,年仅16岁的李银祥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以优异的成绩从一所农村中学考入了北京工业学院,在全校参加高考的同学当中,比第二名高出一百多分,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十多分。  从大学四年级开始,李银祥就下决心要把自己造就成一位多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人才。他开始利用所有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自学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为了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他给自己规定:不看电视、不逛街。此后他真的连续五年连春节晚会这样的
期刊
阴差阳错的毕业分配,参与和引领了我国早期电子出版研究      1970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殷步九在那个极左思潮的年代,被阴差阳错地分配到了北京新华印刷厂。殷步九将清华大学基础课教研组、自动化系、精密仪器系的教授、讲师们带到渴望知识的工人师傅身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1972年他被推荐担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推广研究“直接法”的助手,取得了数十项成果。刚刚分配工作不久的殷步
期刊
各位朋友、各位先生、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高兴,在这个偶然的不期而遇的难得聚会中,站在这个神圣的讲台上和大家交流艺术、交流人生的感悟,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幸事。我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多彩的,都是充满着无尽的欢乐、哀愁和永远不能实现或得以实现的梦想,把这欢乐、这哀愁、这梦想变成一支动听的歌唱出来便是艺术,便是诗,便是一幅画。现代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最本质、最深刻的感情,都是最早并最多地集
期刊
李勃达,中国女性健康事业“怒海”的领航人,中国民间女性健康事业的先驱之一。自从2002年始,投身于健康事业,他奋斗、他呐喊、他勇猛前进、他艰苦卓绝……五年如一日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女性健康知识,领导女性健康事业,缔造中国女性健康产业里的一段神话。  出身军旅的他,转业后一直在寻找人生事业和奉献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了正在萌芽发展的女性健康事业。于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李勃达依然投身到这个崇高
期刊
何贻信,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64年出生于四川,1987年获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目前在读清华大学EMBA。  何贻信先生于1997年创办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业务是钻井设备的进口贸易。2002是燕加隆公司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何贻信先生赴欧美等国家考察,以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判断力,分析国外广阔的建材市场,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燕加隆公司的主营方向转化为建材出口。
期刊
投资1.45亿,造林13.6万亩,贯穿益阳、长沙、岳阳的五个县(市、区),使洞庭湖南岸百里长堤的垸外荒芜湖洲变绿,一跃成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为民造福、为国分忧的竟是一位四十刚出头,创业才四年的农民企业家——益阳森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资阳区人大代表何运才。  何运才,生于沅江市子母城乡,是个喝着洞庭湖水长大的农民后代,自幼跟父辈劳作,深知农民的辛劳,当他一次次目睹和经历了洞庭湖洪涝灾
期刊
振兴铅业是王正恩同志的愿景,他以超越自我、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追求民族工业发展的卓越,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王正恩—— 一个普通的牧羊人,1980年步入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先后担任云南省红河州沙甸电冶厂、沙甸贵金属厂、沙甸有色化工公司厂长、经理,成为沙甸回族地区铅冶炼行业德高望重的代表人物。2000年进入红河州振兴铅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  个旧市被称为锡都,沙甸区是铅的故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