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恩:振兴铅业 回报社会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兴铅业是王正恩同志的愿景,他以超越自我、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追求民族工业发展的卓越,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王正恩—— 一个普通的牧羊人,1980年步入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先后担任云南省红河州沙甸电冶厂、沙甸贵金属厂、沙甸有色化工公司厂长、经理,成为沙甸回族地区铅冶炼行业德高望重的代表人物。2000年进入红河州振兴铅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
  个旧市被称为锡都,沙甸区是铅的故乡。为改变铅冶炼半成品销售的状况,在沙甸这个回族聚居之地发展民族工业,完成铅冶炼从粗炼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圆“云铅”梦,成为王正恩同志的理想和追求。
  红河州振兴铅业有限公司(前身为“个旧市沙甸振兴冶炼厂”)成立于1996年,当时仅是设计年产电铅8000吨、员工80多人的产品单一的小冶炼厂。王正恩同志任职后,于2002年9月更名为“红河州振兴铅业有限公司”,他带领七名回族股东,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以报恩社会的心态,谋划企业的发展:2003年引进铅基合金项目;2004年引进蓄电池极板生产线;2006年建成西南最大的蓄电池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开发产品,催生了企业跳跃式发展。短短几年间,发展成为云南省民营工业企业中唯一实现铅产业链终端产品——蓄电池生产企业。企业规模为年产粗铅2万吨、电解铅6.5万吨、铅基合金2万吨、蓄电池极板420万套、蓄电池300万只;2006年公司员工为1200多人,总资产达3.3亿元,销售收入8.6亿元,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撑起了云南铅业的半边天。
  在沙甸区铅冶行业的发展史上,王正恩同志开创了十个第一:
  1.第一座铅冶炼鼓风炉的建设;2.第一个倡导引进环保、节能的铅冶炼设备——澳斯麦特炉;3.第一个引进铅基合金项目,建成四元合金厂;4.第一个在民营企业中成立中共党委组织;5.第一个从上海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并吸纳为股东;6.第一条极板生产线的引进、建设投产;7.第一个延长铅业产业链,实现终端产品生产;8.第一个采用新工艺合资白银厂建设投产;9.第一个在民企中倡导淡化家族式管理,推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10.第一家与商校合作,成立“铅业研发中心”。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机遇,王正恩同志在耳顺之年带领着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公司成为红河州最大的电铅生产基地,云南省最大的合金生产基地和蓄电池极板生产基地,西南最大的蓄电池生产基地。云南省有关领导说:云南一直在寻找铅业的出路,现在终于在振兴公司发现了。这是回回之乡创造出的奇迹。红河州振兴铅业有限公司2005年十一月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30户重点企业之一;2006年8月被云南省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6月荣获云南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殊誉,同时王正恩同志被评为“云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中义事业建设者”。
  王正恩同志说:“回报社会依然是我的追求,……这是人间正道”。几年来他先后为沙甸“王家桥”、“新沙甸小学教学楼”等光彩事业捐资100多万元。同时从事写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塃老板》等作品。成为红河州唯一的儒商,2004年被个旧市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06年被聘为红河学院客座教授。
  王正恩同志以振兴铅业为愿景,以报恩社会为依归。是一个追水企业发展卓越和对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家;是一个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而不知疲倦的人。自信给他力量,挑战赋予平台,责任催生动力,坚韧使其成功。
其他文献
黄志明,湖南省长沙市人,生于1962年,本科学历,他所独资创办的长沙市志发实业有限公司、湖南万家丽家居建材广场有限公司系全国知名企业,现任该二公司企业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曾任长沙市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现任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长沙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长沙市政务公开监督员、长沙市优化经济环境特邀监督员、湖南省工商联执委、市工商联常委、省光彩事业协会常务理事、省市港、澳、台、侨外事委理事、芙蓉区
期刊
20年前,当老百姓的婚嫁三大件还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的时候,“华杰表”这一在黄土地上成就的名牌,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争相购买的物件,而“华杰”和他的创办者崔晋宏也在这历史的沉淀中定格、放大,成为了一个时代引人瞩目的名词。   1984年,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然模糊,而对于崔晋宏,却依然清晰如昨。就在那一年,身为太原工艺美术厂下属的一个小厂厂长的崔晋宏干了一件可谓“惊天动地”的大事:与港商合资
期刊
张力,国际著名的发明家、优秀企业家和教育家,是一位在发明界、商界、教育界、医学保健业等领域都很成功的传奇人物。     青年时就热衷发明创造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在国家级课题科研攻关组的5年工作与实践中,形成了对科学的独特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勤于思考和动手的张力在当时就有很多科研成果,如1977年他发明的数字式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世界上第一台频率合成式数字信号发生器,其信号失真精度高达0
期刊
刘海翰,上海中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祖籍福建省周宁县,一位实干家和企业家,上世纪70年代来到安徽宁国县参加工作,从工人、技术员、组长、厂长,一步步做到总经理职务,在安徽一干就是近30年,江淮大地留下了刘海翰挥洒的汗水和火红的热血青春。  当年的著名企业安徽日泉集团便是刘海翰任总裁。日泉集团是1996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跨省、市的集团企业。当时日泉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研究太阳能发电项目的企业
期刊
1979年,年仅16岁的李银祥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以优异的成绩从一所农村中学考入了北京工业学院,在全校参加高考的同学当中,比第二名高出一百多分,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十多分。  从大学四年级开始,李银祥就下决心要把自己造就成一位多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人才。他开始利用所有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自学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为了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他给自己规定:不看电视、不逛街。此后他真的连续五年连春节晚会这样的
期刊
阴差阳错的毕业分配,参与和引领了我国早期电子出版研究      1970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殷步九在那个极左思潮的年代,被阴差阳错地分配到了北京新华印刷厂。殷步九将清华大学基础课教研组、自动化系、精密仪器系的教授、讲师们带到渴望知识的工人师傅身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1972年他被推荐担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推广研究“直接法”的助手,取得了数十项成果。刚刚分配工作不久的殷步
期刊
各位朋友、各位先生、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高兴,在这个偶然的不期而遇的难得聚会中,站在这个神圣的讲台上和大家交流艺术、交流人生的感悟,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幸事。我想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多彩的,都是充满着无尽的欢乐、哀愁和永远不能实现或得以实现的梦想,把这欢乐、这哀愁、这梦想变成一支动听的歌唱出来便是艺术,便是诗,便是一幅画。现代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最本质、最深刻的感情,都是最早并最多地集
期刊
李勃达,中国女性健康事业“怒海”的领航人,中国民间女性健康事业的先驱之一。自从2002年始,投身于健康事业,他奋斗、他呐喊、他勇猛前进、他艰苦卓绝……五年如一日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女性健康知识,领导女性健康事业,缔造中国女性健康产业里的一段神话。  出身军旅的他,转业后一直在寻找人生事业和奉献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了正在萌芽发展的女性健康事业。于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李勃达依然投身到这个崇高
期刊
何贻信,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64年出生于四川,1987年获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目前在读清华大学EMBA。  何贻信先生于1997年创办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业务是钻井设备的进口贸易。2002是燕加隆公司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何贻信先生赴欧美等国家考察,以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判断力,分析国外广阔的建材市场,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燕加隆公司的主营方向转化为建材出口。
期刊
投资1.45亿,造林13.6万亩,贯穿益阳、长沙、岳阳的五个县(市、区),使洞庭湖南岸百里长堤的垸外荒芜湖洲变绿,一跃成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为民造福、为国分忧的竟是一位四十刚出头,创业才四年的农民企业家——益阳森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资阳区人大代表何运才。  何运才,生于沅江市子母城乡,是个喝着洞庭湖水长大的农民后代,自幼跟父辈劳作,深知农民的辛劳,当他一次次目睹和经历了洞庭湖洪涝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