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吴昌硕:一月涟水令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qiang7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昌硕,有“中国的文人画,起自王维,终于吴昌硕(浙江作家何鑫业语)”之誉。他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十二日(农历八月初一)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当时隶属孝丰县),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别号缶卢、苦铁、大龙等。他本为浙江人,却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在56岁时破格当了淮安府安东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县令,与淮安有了一段奇缘。但上任一月,便就辞官,又是一奇。最后以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并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和清代“后海派”艺术开山宗师而扬名海内外。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吴昌硕画作《蒲草灵芝》以550万元的起拍,至951万元成交;2011年秋季拍卖会上,吴昌硕画作《富贵神仙图》以500万起拍,至1097.6万元成交;2012年春季拍卖会上,吴昌硕的画作《花卉立轴》以600万起拍,最终以1552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一次次的拍卖所表露的大师作品的价值,令人震惊。
  两个志向
  吴昌硕的父亲是个读书人,但没有功名,学问也有限。他望子成龙,早早将儿子送邻村一家私塾就读。只是一旦父亲是个读书人,家中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父亲一是支持他读书,二是在他十岁喜欢上刻印时,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点。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吴昌硕全家失散,弟妹饿死,16岁的他流浪于湖北、安徽,靠做短工过活。在21岁返回家中时,他家只剩下父亲。父子两相依为命,以种田为生。25岁时,父亲去世,吴昌硕靠为邻里子弟教书、代人书写为生。不过日子再苦,他也没有放弃读书和钻研艺术。
  同治四年(1865年),他21岁。在安吉县教谕潘芝畦劝导下,他走了一下仕途——考中秀才。不过他的兴趣还在艺术上。他到处游走,只为向著名的艺术家们求教。
  光绪元年(1875年),32岁的吴昌硕赴试未中,努力做学问的志向又大了一些。36岁印成《篆云轩印存》,带着此集不断找名家讨教、修正。
  到了38岁,他走仕途的志向又大了起来。这大约是因为感受到了没有社会地位的苦楚的缘故。他38岁时写了一首《别芜园》:“读书愧未成,好古竟何取?男儿好身手,何不拔剑舞?区区一谋饱,坐受众人侮。沧波洗两眼,豪气郁难吐。回头望乡里,高歌聊激楚。”此诗既反映了他对自己只好古代艺术而不能为国为民做一点事的愧感,也反映了对自己没有社会地位的苦闷,更抒发了有一天要建功立业的志向。
  光绪八年(1882年)他到了苏州,经友人举荐在苏州府里当了“佐贰”这么一个府吏。这是他当官志向和走仕途的一个标志。此后,他又以文会官,认识了官场上的人,如1890年吴昌硕(46岁)得识吴大澄,吴时任河道总督;1894年在京以诗文印谱赠翁同龢,翁是同治、光绪两帝的帝师,时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才华、社会阅历和社会关系,给吴昌硕铺下了当破格县令的基础。
  破格当县令
  清代吏治规定,县令必须进士出身,或经吏部考试为一等的举人,而吴昌硕最高学历才是“咸丰的秀才”。按规定,吴昌硕是没有资格当县令的。但他遇到了吴大澄。
  吴大澄(1835年~1902年),字止敬等,号恒轩,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同治初年住在上海时,入萍花社书画会。清同治七年(1868年)中进士,光绪十二年(1886年)升任广东巡抚。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上任后,他微服混入河工之中背运工料,从而发现官员偷工减料、克扣工钱等弊端,从而惩治了相关贪官,堵好了黄河决口。光绪十八年(1892年)授湖南巡抚。吴大澄做官之余,又工山水、花卉,精于金石书法和鉴赏,富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其六女后嫁袁世凯长子袁克定。
  吴大澄大吴昌硕9岁,出道也早。《吴昌硕年表》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年始识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愙斋),商讨学术甚相得”。吴昌硕为吴大澄刻了“愙斋鉴藏书画”印。吴大澂收藏丰富,吴昌硕得以遍观其所藏钟鼎、鉨、印、陶器、货币及大量名人书画,并摘录笔记多种,获益匪浅。但他们是如何认识的,在什么地方认识已无详述,只是两人一见如故却是真的,因为到了1894年,国家用人之际,吴大澄马上就想到了吴昌硕。
  1894年,甲午年,距今年整整120年。是年6月,日军侵占朝鲜的平壤,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1月,日军攻战大连,并血洗旅顺。
  这时清廷便调吴大澄北上出师榆关,抗击日军,吴大澄马上“奏调先生(吴昌硕)赞画军事”,得到朝廷批准。吴昌硕成了吴大澄的幕僚。
  吴昌硕已51岁高龄,却踌蹰满志。他在和吴大徵的诗文中就有“谢傅围棋终破贼,班超投笔敢论才”的诗句。在诗里,他把吴大澄誉为东晋淝水之战破符坚的谢安,自比投笔从戎、万里封侯的东汉班超。然而吴大澄没有成功,在山海关兵败,吴昌硕在战斗中耳朵也被大炮震聋。
  吴昌硕的因功提升的仕途梦终结。
  当然,走仕途还有一条看上去似不甚光彩但在当时却是明文规定可以走的路——捐官。国家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便出台了捐官的条例,允许买官。于是有意仕途的吴昌硕用多年积蓄买了一个候补知县(侯开嘉论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捐得一个候补知县才是第一步,想补一个实缺比捐一个官难多了。这时他得到了吴大澄的推举。
  不过因为有战败的名声,吴大澄只是做幕后工作,前台是同里丁葆元的保举。
  《翁同稣日记》(翁文恭公日记)里记载,丁葆元为江苏候补道。2011年02月21日《现代快报》报道,现住南京的丁葆元后人称,清廷武将丁应熙为湖州府团练,在1850年左右,湖州被太平军所围时,将儿子丁葆元从城墙上吊下,自己战死。但丁葆元还是被太平军捉住,因学问和名声较大,又是文人,被太平军聘作教书。后找机会逃脱。丁应熙后被朝廷追授为有云骑尉,丁葆元也担任了淮扬道、徐州兵备通等职。他的儿子丁乃扬当过顺天府尹、京兆尹、两广、长芦、两淮的盐运使等。   由丁葆元这样的同里推荐很是顺理成章,更何况有吴大澄幕后运作,朝中有翁同稣这位帝师和军机大臣做后台,吴昌硕焉能不破格?
  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
  “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是吴昌硕刻的一方印,说自己当安东县令才30天,比陶渊明当彭泽令80天挂印而去还早50天。
  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十一月,丁葆元的保举得到批准,56岁的吴昌硕上任安东县令。
  才当一个月,他便不愿干了。一是因为涟水太偏太穷。“旧黄河势抱安东,古木寒潭万影空。卧榻冷悬高士雪,卷茅狂听大王风。”(吴昌硕《“一月安东令”印边款跋》),说安东就在旧黄河边,每天空对着的是萧萧的古木和寒冷的潭水。雪就在床边上,很是高洁,却是很冷,风还可劲地吹,把屋顶的茅草都要掀走了。看,住草屋,看冰雪,这县令当个什么劲呀!
  第二个原因是体力不支。毕竟是56岁的人了,而且还耳聋。他辞官第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给好友沈石友写信中就谈到,他已辞官到了上海,但淮安府还来电请他回去清理清河县积案,他说“重听加剧”,没有肯再回去做官。
  吴昌硕在淮安的安东做了一个月的县令。在这个月里他也不是没有收获。他收获了思考出的正途:“诗来淮上秋山里,人在天涯水气中。眼底石头真可拜,傥容袍笏借南宫。”(吴昌硕《“一月安东令”印边款跋》)他到安东后,知道北宋书画家米芾曾在这里当知军(北宋安东称涟水军)。米芾人称石痴、砚痴、人癫,因在礼部工作过,又称米南宫。吴昌硕在看到米芾表示自己不带涟水人民一分一毫走的洗墨池时,在看到这位“宋四书家”之一者的对石头、硕台和书法的痴癫时,心生感悟,知道了自己应当走的是米芾之路。
  吴昌硕做了三十天的县令就辞官而去,身后留下一个印章:“一月安东令”。这个“县令月”及这个印,造就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标志,昭示着他已将两个志向——走仕途和做学术——合为一个志向:做一个独树一帜的“自我作古空群雄”的艺术家。从此时此刻起,他走向了纯正,走向唯一,走上了真正的大师之路。他重入艺术的江湖,去苏州,到上海,交艺友,结雅社。光绪三十年(1904)他被公推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时年61岁。第二年,再任上海书画协会第一任会长。再一年,任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名誉会长。吴昌硕终于成了海派书画的旗帜,蜚声海内外。1921年,77岁的他,还为《汉三老碑》不被日商购去,率西泠同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
  可以说,他辞官后的半生,光焰无比。
  辞官十年后的己酉年初秋,他再刻“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印为自己的及早醒悟而开心。印边款跋曰:“官田种秫不足求,归来三径松菊秋,我早有语谢督邮。”
  1927年11月29日,他于84岁的高龄逝于上海家中。现杭州西湖边的孤山西泠印社,依山傍水,若佛若仙。其中他的故居乐观楼成了吴昌硕纪念馆,他的石像端坐在缶龛里,与汉三老碑石室一起,与佛塔、石坊、柏堂、莲泉一起,笑迎雅士骚客。
其他文献
59年的岁月,带给赵燕玲和茅于轼动荡、疾病与衰老,也赠予他们幸福、优雅、智慧以及稳固的婚姻。  先生的书房与太太的客厅  茅于轼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书房开电脑。从清晨6点到晚上10点半,除了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时间,茅于轼会一直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发表自己对经济、政治、社会的看法。  就在茅于轼安静地坐在书房里写作时,赵燕玲则忙着一日三餐和家务,并客串茅于轼的前台:接电话、复印文件、发传真、寄信……  
期刊
追梦故事  秀美的脸庞、清澈的眼睛、沉静的气质——眼前这对十岁出头的小姐妹,仿佛一对小精灵。自幼在西双版纳丛林中成长的她们,梦想成为“雨林精灵”,梦想这个世界永远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她们的爸爸说过:所有的种子都藏着生命,我们要好好对待每颗种子,让它们都能长成大树。  梦入雨林  清晨,林妲和宛妲从梦中醒来。傣族风格的家,房屋建在丛林中。再远,是滔滔奔流的澜沧江。  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郊外这片面
期刊
我想,也许由我来谈一下道路和梦想还稍为合适。因为我曾一路曲折,在看不到希望的泥泞幽深隧道里,仍然没有放弃,相信黑暗尽头终会有一抹微光照亮。  我曾辍学两年有余,在江苏和南方的代工厂产线上,为了生存,把青春零售给各条流水线,这样有近两年,其间,知这人世的深浅,体味人心的冷暖。每日下工之后,都疲惫至极,在工友的喧嚣里,却还想翻出床头的书籍,哪怕看上一两页,在书页边角写上几个字,不去想那些琐碎事,才觉得
期刊
52年前,在江西境内曾发生一起震动世界的大事:年轻的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在这里击落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我作为参与者,曾有幸参加了3次打下U-2飞机的全胜战斗。  首战向塘,  地上逮老鼠与空中打U-2  1962年8月29日下午,我正在地空导弹二营指挥所值班,突然看到排以上军官集结操场,随后又火速返回各自岗位准备撤出阵地。原来二营自6月从北京转至湖南长沙隐蔽设伏以来,未遇战机,上级命令当晚移防调
期刊
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刻,彼此相爱的两个人,突然间有一方不爱了,另一方的感受往往很激烈,吵闹、质问、究其根源等等。也就是说,很少有人在失去爱的时候,首先反省自己,总会把眼睛盯向对方,认为是对方的错,那么爱情里有对错吗?  在一本书里,读到台湾作家三毛的一段感情经历。有一年,荷西回西班牙接受潜水训练,而三毛却没有同行。半月之后,荷西回来说,他认识了一位女孩,接近陷入情网,又说,如果不是结了婚……那么三毛的
期刊
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明亮的灯光下,他正精心准备着毕业论文的答辩。安静的氛围中,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徜徉。然而谁又能想到,他的身高不足1.50米,双腿畸形,曾多次被学校拒之门外;他还曾走上街头摆地摊,卖烧饼、馒头和蔬菜,还修过家电、种过蘑菇……这条通往博士研究生的路,充满了艰辛和酸苦……  18岁开始摆地摊谋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名叫魏宏远。  魏宏远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个偏僻、
期刊
在41岁生日那天,作家R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是个陌生女人的笔迹,第一句就是:“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这是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开头。小说描述了一个绝望的爱情故事:无名女子用整个一生来爱作家R,作家R却始终对她一无所知,不记得她少年时曾是他的邻居,不记得她就是与他共度3个晚上的少女;在她生了他的儿子、与他再续一夜情缘后,他的老仆人认出了她,但他还是认不出她,甚至往她的袖筒
期刊
一对夫妻的分手闹得大张旗鼓。  女方请来了许多亲友,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丈夫在婚姻之中的离谱之处。  “女儿生病做手术,他不但不闻不问,还把家里的钱拿走一半,一个人去参加南极游。还美其名曰‘要趁年轻多去冒险’。”  “他不喜欢工作,经常迟到早退,帮他联系了几家公司,都被开除或者劝退。这些年一直在靠我赚的钱养家。”  “他在家里不做家务,从来不记得我和女儿的生日,结婚纪念日我送了他一个名牌钱包,他转手
期刊
前些日子去挪威玩了一阵,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儿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不是更美的北欧青年,而是在飞机上听到的一个故事。  女主人公是个37岁的挪威女人。有一天,她做教授的丈夫跟她坦白,自己爱上了一个学生。那天还是他们结婚7周年纪念日。  据女主人公说,她丈夫也不是故意挑那天说的,他本想过完纪念日再说,但那天女主人公发现丈夫情绪不对,两人聊着聊着,丈夫就把事情抖了出来。那时候教授跟女学生还是柏拉图式的爱
期刊
人活一世,活出幸福给自己,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每个人的活法,都是自己给的,活法不一样,得到的就不一样。人活一世,不仅仅是来过、活过,而是要没白来、没白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活得真、活得久、活得好、活得美、活得有滋有味、活得有聲有色、活得无怨无悔,生命的光泽就会芬芳而至,人生的旅途就会四季花香。  没有华丽的大房子,没有高档的轿车,没有名牌的衣饰,没有LV包,没有更多的票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