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梦想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也许由我来谈一下道路和梦想还稍为合适。因为我曾一路曲折,在看不到希望的泥泞幽深隧道里,仍然没有放弃,相信黑暗尽头终会有一抹微光照亮。
  我曾辍学两年有余,在江苏和南方的代工厂产线上,为了生存,把青春零售给各条流水线,这样有近两年,其间,知这人世的深浅,体味人心的冷暖。每日下工之后,都疲惫至极,在工友的喧嚣里,却还想翻出床头的书籍,哪怕看上一两页,在书页边角写上几个字,不去想那些琐碎事,才觉得一天中此时自己才是一个人,可以短暂支配自己的身心。稍后,辗转多处,北京、武汉、苏州、西安……无不是底层挣扎的心酸,心有不甘,而面对高高天空,缄默无言,没有任何希望会光顾到我头上。当年漂泊困居京城的沈从文先生曾在一篇文字里说:北京的天真蓝,蓝得想让人下跪……我读此,泪下难禁。这是多么绝望和悲凉在完全无助之境地下才会说出的话,何况还是自尊骄傲之人。每对此语,慨然流涕。
  那时候,在大兴的一处建筑工地,一个要好工友对我下工后蜷缩在铁板床上看书的行径很是看不上,好几次当我在床上支起昏黄的小灯摊开一本书,他都很鄙夷地说,依我看,你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找个女孩去玩玩,看书看书,有个屁用,难不成你还能看成个质检员?——大家知道,工地上的甲方质检员是最牛的,至少在我们光着膀子出大汗的打工仔看来,那是高高在云端的精英。我攒下零花钱去地摊上买书的时候,工友还嘲讽地说,傻货,花钱买那些破书烂卷儿,真不知道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成天看,有啥看的啊?——他当然不会理解,打开一本书就如打开一个世界,超越这狭窄的现实空间和逼仄灰暗的人生,看到翩跹的蝴蝶,闻到芬芳的花香,聆听深美的思想……尘世多么苦,多么脏,好在读书时的灵魂还有一方安静的净土。这就足够了。
  我想,我要理直气壮的继续去读书。然后,从北京回来,硬是在撂荒的情况下,拾起课本,跟在别人的复读班里苦读了一年,考上了我们省城的一所师范,是专科,想有一个文凭,想开始一段有些尊严的人生。大学,我打工的时候以为很圣神,自己真的入了校门,便认识到不值几钱。于是,一边半工半读一边自考本科,同时由朋友点拨,自学公文写作,算是有点一技之长,可以凭本事找份工作。因是所学中文,不费力气也可学的很好。之前,我已经在各种嘲讽和不解中看了太多的书了。
  用功了,所以工作找起来相对顺利,都做得能得到领导认可。在北京的时候,做企业策划和宣传之类,挣点工资,算是能尽一点为人子人夫的责任。现在,在做一名文学编辑,虽然工资很低,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觉得很幸运。周末的时候,一直写作,心很安静,作品便也有了些柔软的力量。作品陆续发表在《北京文学》《青年文学》《长城》《莽原》等期刊上,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甘肃日报》等选载。道路很长,而这也不过是一个微小的开始。
  在这里,我似乎说得很轻松,但现实里,许多年的时间里,写作对于我们这样一群一边要工作一边要写作的人来说,其实,是很艰辛的。来自生活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每天早起、赶公交、转地铁、打卡、上班、努力工作,在一份高速强压的工作上耗尽精力;另一方面,来自内心的需要和倾诉的欲望,又使得我们难以割舍心中的文学梦想,正如一个文友所说“几天不写,心里便如荒草疯长,空空落落的,丢了魂一样”。尽管艰难,我们都会快乐的自嘲着熬着坚持下去的,只因文学所带来的丰富和开阔,在电脑前敲击键盘的那一片刻所带来的那种灵魂的美好感觉,足以抵消现实里低矮扁平的工作和生活。文学,已融入血液,成为生命最柔软的那一部分。
  在北京,我也结识了许许多多对文学怀抱纯真热爱的人,在他们一起,总觉得这个蝇营狗苟的世界还是有温暖和美好的一面,在欲望喧嚷中谈起文学,觉得低伏的灵魂忽然端然而坐,在这一刻,正如文友所说,我们只谈论和文学、艺术有关的事, 恢复本心,在文学的沐浴下,让我们成为有尊严有心灵光辉的人。我想,文学最好意义,也就在此了。
  回顾自己的经历,我只想说一句话,即便深陷沟壑的时候,我也依旧知道,在我的渺小和卑微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高远的天空、一种更为辽阔的生活,我也许拼尽力气也不能到达,但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世界在那儿。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夏季蚊虫肆虐、冬天大雪封路的地方,最高温和最低温均匀分布在0摄氏度线的两侧——零上40摄氏度与零下40摄氏度;这是一个距离中哈边境仅5米、方圆5公里荒无人烟的地方,与夏季的瓜果丰熟、宾客盈门相比,长达5个月的漫长冬季里,这里不仅没有新鲜蔬菜,好几个月也难见到一张新鲜的面孔……这正是“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马军武、张正美夫妇俩的真实生活。  决不让一寸国土流失  马军武、张正美家的小院位于我国
期刊
知识是唯一可以终生携带的财富,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周一那天,古少君老师在语文课上搞了一次摸底小测试。题目不算难,李晓磊很快就做完了,往周围瞧瞧,大部分同学还在埋头做题,可能也有人做完了,正在检查。李晓磊考试一直没有检查的习惯,再说,就一次小测验,又不排名次,也犯不着那么认真吧!  李晓磊四处张望了一会,目光停留在了第二排中间的一个背影上。那个短发女孩,虽然平时总是那么活泼,可中规中矩做事
期刊
1.像只风尘仆仆的小鸟  2009年12月24日,红豆慢递邮局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从标记“1”的邮箱里,掏出所有的信件,他们将把这些在一年前就写好的信,邮寄给收信人。  他们小心分拣着信件,这时,忽然有人惊呼:“啊,这有一封给夏宇的信!”  夏宇闻声赶来,他太熟悉那些字迹,一时间怔住了。  他仿佛看到那个有着褐色瞳孔的女孩站在月光下,一筹莫展。小镇的夏夜凉风习习,女孩背着一个硕大的背包,像只小鸟
期刊
5月14日,艺术人生栏目来了一位年轻的嘉宾。主持人朱军如是介绍她:她是一位新生代影视剧歌曲天后,也曾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拔得头筹;她还放下冠军的身段去参加一档很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最终以一首《也许明天》赢得四位导师的转身,最终加入那英团队,并在导师考核中成功晋级。  不错,她就是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80后女孩姚贝娜。一个从小对唱歌有着极大兴趣和天赋异禀的女孩,一个自信、执着甚至有
期刊
再有一个月,就是祖母99岁了。祖母的生日我一直记得清清楚楚,从没有忘记过。我对祖母的感情很深,从小,我就是祖母带大的,长大了,无论在外地上学,还是工作了,每当到了祖母生日那一天,我就会回到家乡,给祖母买个生日蛋糕,再磕几个头,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仪式。  大概在祖母90岁的时候,我对祖母说,我一定要给她过百岁生日。  祖母听了,伸出她那苍老,但依然柔软的手,爱怜地抚摸着我的脸,说道,我的好孙子,谢
期刊
压抑的少年  他自幼在北京四合院里长大。父亲是位外交官,文革时下放到五七干校,总难得见面。离单位远的母亲无法一个人带他,整个童年时光,他几乎在姨妈家度过。家,于他最初的记忆,只是一个空落、寂寞的存在。  母亲对他管束严,带有感情上所有寄托。因为就在小学五年级,父亲前任妻子的孩子——他的哥哥,突然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哥哥的到来,对一个疯跑年龄的孩子来说,无疑多了一份快乐的陪伴,可个性要强的母亲,总时不
期刊
一、万年香  玉皇大帝第一次出巡天界时,御马监丞为玉帝准备了天马香车。在行进过程中,御马大大的马屁股总是对着玉帝。他不快地问御马监丞: “要是这拉车的马放出秽气,岂不是熏污了朕?”  御马监丞从此只喂天马吃香料,于是马屁万年不臭。  二、马虎眼  一次,康熙大帝出外行围狩猎,觉得自己的御马低头耷脑不够精神,将御马太监痛斥一番。御马太监吓得魂不附体,思忖再三,想到狐假虎威的典故,何不马假虎威一下?于
期刊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经,好人善人也会痛,也会死。既然好人善人最终结局与恶人一样,行善所为何来?  已过世的台湾枢机主教单国玺,坚持行善,他认为只要有爱,就能造福别人,也能克服困难,于己于人都有好处。人人都希望无风无浪,即使有难,也希望有贵人搭救,尽快解决。他告诫大家不要把难关视为“绊脚石”,而是当做“垫脚石”,在困难中活出爱,生命才有深度,有姿采。  他患癌后,坚持老骨头要“废物利用”,把握时间,鼓励
期刊
59年的岁月,带给赵燕玲和茅于轼动荡、疾病与衰老,也赠予他们幸福、优雅、智慧以及稳固的婚姻。  先生的书房与太太的客厅  茅于轼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书房开电脑。从清晨6点到晚上10点半,除了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时间,茅于轼会一直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发表自己对经济、政治、社会的看法。  就在茅于轼安静地坐在书房里写作时,赵燕玲则忙着一日三餐和家务,并客串茅于轼的前台:接电话、复印文件、发传真、寄信……  
期刊
追梦故事  秀美的脸庞、清澈的眼睛、沉静的气质——眼前这对十岁出头的小姐妹,仿佛一对小精灵。自幼在西双版纳丛林中成长的她们,梦想成为“雨林精灵”,梦想这个世界永远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她们的爸爸说过:所有的种子都藏着生命,我们要好好对待每颗种子,让它们都能长成大树。  梦入雨林  清晨,林妲和宛妲从梦中醒来。傣族风格的家,房屋建在丛林中。再远,是滔滔奔流的澜沧江。  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郊外这片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