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八不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水县芦山中学贵州惠水550606)
  
  不要以教师为中心,独占课堂,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听的人却不知所从。课堂气氛呆滞,师生间缺少双向交流,究竟接受得如何,教师心中无数。所以“主体作用”要和“主导作用”相结合,一个教师不仅是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地是教他怎么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师的讲,是为了不讲,在自学前,仅花少量时间,板书自学提纲,理清自学脉络,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对于自学中懂的可不讲,不懂的讨论、答疑,生物原理、结论则由教师作启发性的讲解归纳。主导作用的红线要贯穿在主体活动的始终,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一味叫学生自学,放任自流。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担子不是减轻而是更重,只有这样,学生的自学才不致成为自由学,学无所获。
  不要讲解深奥,教不得法,不注重讲授的启发性。有的教师讲解抽象化、不通俗,使学生觉得生物难懂难学,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讲课安排不当,高速度,大容量,使学生消化不良,也失去学习信心。所以要注意讲授得法。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从简单的生物现象说起,从身边的生物事物说起;要对教材进行迁移集中,纵横联系,综合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将应激性与反射和适应性、叶绿体和线粒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群与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等进行比较,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多端思维的发展。教生物要讲“理”。克服只讲生物现象、不讲生物原理;只讲生物现象的发生、不讲发展变化的倾向。
  不要语言干瘪,平淡乏味,不注重用语的生动性。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既要当好教员,又要当好“演员”。而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的用语要鲜明、生动、幽默,讲话要富有形象性和激情,语调要抑扬顿挫,口齿要清楚,内容要简明扼要,丰富实在。要将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如成语、谚语、趣闻等引入课堂,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讲遗传时,可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可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时也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不要开端不良,令人扫兴,忽视开头组织工作的重要性。有的教师轻视绪论课,开场白的教学,任意处之,因之出现平淡或是离题的现象,给课堂气氛蒙上了阴影,所以,要重视开头的组织工作。在学生初接触此门课时,在初高中生物课的开头,在每章每节课的开头,都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引入新课的方式。如在讲蛋白质的合成时,先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在讲到遗传时,先介绍童第周培育的“童鱼”,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等。当然,兴趣导入切忌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一定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讲授新课服务。
  不要轻视图像,智能受损,不注重生物学科的独特性。有的教师重文轻图,或以文代图,不指导学生看图,没有分析、运用图像,没有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下功夫。插图是生物学科形象材料,是生物学科的骨架,许多生物现象和智能都储存于图像之中,运用得体,对于开发学生的智能大有裨益,我国自古就有“左图右书”的良好读书习惯。所以,要重视对插图的运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图像配合。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能随手画出各种示意板图。这种图像针对强,具体又灵活,可添可减,许多教材和教具未能反映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教师的一张小小板图得以明了和阐释。教师要对学生识图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挖掘图表中的隐含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做到看图说文,图文并举。对一些相互有联系的图表要求学生加以比较,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维过程来提高其分析、判断和综合的能力。
  不要讲练不当,处理失衡,不注重关系调配的科学性。有的教师只讲不练,以讲代练;有的则少讲多练,重复练,使学生负担过重;有的训练要求掌握不准,或深或浅,过宽过窄,而正确的做法是精讲巧练。做到各个环节点滴练,重难疑点当堂练习,章节过关打基础,单元过关见能力。当堂、章节、单元,练有层次,练各有序。易、中、难,每题内练有梯度,每卷内练有区分度,不致造成凡难皆好,越难越好。练有广度,使双基教学,扎实全面,练有深度,意在加强生物智能的培养和开发。
  不要课堂中心,书本中心,不注重生物教学的实践性。有的教师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把生物教学搞得死水一潭;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阻碍生物智能的开发。学生的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不会运用生物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注意联系实际,多做有心人,多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书本中心,启发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生物原理去问一个个为什么。如某年夏季多雨,为什么会造成秋季作物的减产?为什么种庄稼要讲究合理密植?为什么施肥不是越多越好?等等,都要启发学生运用生物原理去分析探究。当然,联系实际,要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地、适度,切忌离教学内容,华而不实。
  不要重智轻德,认识片面,不注重突出本学科的思想性。有的教师认为德育可轻可重,可有可无,而知识掌握的好坏才是检测质量的硬目标;有的即使结合了德育,也是牵强附会。所以,应重视实施本学科的德育目标,生物是进行德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如通过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并有许多举世闻名的珍稀动植物,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又如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遗传三大定律发现等科学实验过程,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科学知识产生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认识起决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生物德育过程,要克服生搬硬套的现象,使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在备课时要深挖教材的思想性,深刻领会其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如中外热点,重大节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兴趣浓厚,寓教于乐,思想、知识两受益。
其他文献
(万源市黄钟职业中学四川万源636350)    【摘要】备课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中学教师备课的总体要求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师备课    作为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对备课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事。备课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瓮安县鱼河中学贵州瓮安550414)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教师学生创新情景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化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
教师专业化这一论断存在于不同主体的话语系统中,但不同主体对其认识存在着差异。本文正是基于国际教育组织、我国国家政府、我国地方政府、学者及教师等主体的认识差异性,来探
(明溪县第一中学福建明溪3652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
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靠近,与东盟国家的自然资源、经济往来的互补性强。广西的地理位置是既沿海又沿边,南靠我国的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临粤港澳地区,面向东南亚
(务川县丰乐中学贵州省遵义务川564300)    在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必须要深刻领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精髓,有组织、有计划、创新式的去进行教学活动。   我组织《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课的教学时,就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设计课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到今天的市场经济制度,制度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制度,通俗而言,就是社会中单个人应遵循的一整套行为规则。更确切
前面第五章学习过“物体的运动”和第八章“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学习《二力平衡》,知识衔接比较紧凑,并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打下基础。本节教材从观察实际现象切
国家是现代教育权的主体,国家教育权存在的价值基石和理性根源是社会整体的公共教育利益,实现并保证教育的公益性是国家教育权的最终目标。义务教育作为典型的公共事务,必须由国
(惠水县芦山中学贵州惠水550606)    教师了解教学幽默的特点,掌握教学幽默设计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幽默艺术修养,不仅有益于增进自己的教学艺术、情趣和魅力,而且对于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教学内容,活化教学环节,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作用。  教学幽默的艺术性特点  教学幽默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学识、智慧、灵感和思想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