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让历史课更有历史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0-01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我们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根据历史初中新课程的目标,我们首先要确定好我校历史教学的校本化目标:这是我们行动的起点,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整合的指挥棒。
  一、历史教学树立人文主义教育目标
  首先,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巨大动力。
  其次,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为主线。建立历史发展观。这需要在教学中强调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程中的创造活动,展现人类的执着追求和精神风貌。
  再次,从历史学习中学会辨真假、美丑、善恶、是非,形成渗透着情感、价值观的人文关怀素养。
  二、把树立学生现实关怀意识作为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学习历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为现实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外交关系盘根错节,寻根朔源,都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现象中找得历史的渊源;不关乎现实、不关乎社会、不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教学是毫无价值的。单纯地把历史学科搞成是叙说过去的人和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
  历史教学应该符合全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现代理念,如果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做分析评价,能够对历史资料进行去伪存真的辨别分析和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通过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那么学生也就具有了一些终身学习的潜力、和终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为了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整合措施。
  一、把握主题立意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新教材以“主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领会和把握教材,必须领会和把握各个主题的主旨,只有这样才能把本主题的众多内容统率起来。各主题的主旨往往有深邃的含义,需要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其中尤需注意的是两点:一是主题标题的含义,二是各课是如何阐释主题主旨的。如第六主题为“繁荣和开放的社会”。该主题的主旨是,从“繁荣”、“开放”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视角讲述隋朝和唐朝的历史,“再现”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段。为此,本主题安排了以下内容:描述开皇、贞观、开元时代的繁荣(第1、2、3课),描述对内开放(第5课)和对外开放(第6课),说明科举制度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提供了人才资源的保证(第4课),描述隋唐文化的繁荣及其成果(第7、8课)。
  二、服务主题,紧扣课标,合理取舍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但没有完美的教科书。由于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教学目标不同,任何教科书都有改变和调整的余地。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借鉴教学参考资料的合理成分,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创造性地编制教学方案。
  1.现行历史教材,由于要降低难度和文本字数,在太多断线的地方,可以说呈现给学生的历史就是一些碎片。我们对于断线的地方一定要合理补充一下背景知识,我们也知道这里不是考点,讲了可能不会提高成绩,但是讲了就会更好的构筑学生的背景知识,他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原由,理解起来更深刻,这也就辅助了课程考点的学习。
  比如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的背景中,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就是重要背景事件之一。1936年对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活动,引发了西安的学生运动,也激发了张学良的爱国热情。学生如果对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不了解的话,就不能充分理解张学良先生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
  2.对于那些《课程标准》不作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的、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教材内容,或者少讲,或者不讲,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如五代十国、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三、教师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
  总揽全局,不要讲一课,备一课,主题单元教学不是超周备课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学期备课,提前把这一个学期的几块内容几大主题规划好了,将教学设计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之中来考虑。
  我们现在初步完成了世界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的整合思路研究。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整合研究还有待细化和改进。同时打算把我们整合的成果印成文字资料,供老师们使用。
  我们历史组在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时的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我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主题单元教学的探索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历史教学综合化改革的要求。唯有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实践,我们才能担负起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世纪学子的重任。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虽然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九年一贯制”已经让我们中小学教师达成了共识。但是,很多六年级的老师,对于孩子的宏观规划,学习习惯,能力的要求仍然缺少了解和重视。本文以小升初的转型期孩子为例,重点从宏观规划、定型学习习惯、转变教学模式、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衔接 衔接 转变观念 巩固良好学
期刊
【摘要】“Java EE应用开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开发类课程,通过引入MCLA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课堂演示和学生独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案例驱动式教学方法,以教学案例为目标,将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与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践环节相融合。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在“Java EE应用开发”课程教学中引入MCLA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开发能力,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Ja
期刊
张可久、乔吉被称为散曲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二人并称“曲中双璧”。他们的作品文采风流,情味隽永,近乎于词,在元代曲坛上独树一帜。  张可久,字小山,一生专门致力于散曲创作。现存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曲九篇。作品之多,为元代曲家之冠。由于仕途坎坷,常寄情于山水之间,笔下多是写景作品。以清丽的语言描山绘水,景象清幽,追求着画外之趣。如《越调·凭栏人·江夜》: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河何人掐(chōu弹奏)玉筝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指引下,中小学设定的德育教育日渐拓展。依循了“每天读书半小时”这样的校训,展开关联着的德育培育。养成优良习惯,培育更为健康的平常生活习惯。每天读书半小时特有的校训指引下,培育了不乱丢垃圾的优良习惯,注重环保的养成。对于此,解析了良好习惯逐渐的养成状态,培养全方位的良好日常习惯。  【关键词】每天读书半小时 良好习惯 养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极高的比例,尤其是在小学生心性尚未完全定格的阶段,加强阅读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以及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方法,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主要对象,分别从课题对话、同伴对话、心灵对话以及补白对话四个角度展开具体的路径研究。笔者论述的目的在于,能让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中受到些许启发,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有益于小学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要】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在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可以综合采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教育环境、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创业实践平台、组建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多种措施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 创业教育 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独立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研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4-01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或者说,它是意识的能动表现。实践证明: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它是学生成长的风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意志品质是教师的一项重
期刊
【摘要】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信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交软件,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高度青睐。将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给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的元素,而且对教育效果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此来为日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公众
期刊
【摘要】浙江新课程高考自主命题自2009年开始已走过七个春秋,命题逐步趋向成熟与稳定。因此,对其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探寻共性、把握规律、摸清路子对后期科学学习、科学执教、科学备考都具有强劲的“风向标”意义。本文试从历年浙江高考哲学主观性试题的比较、分析、鉴赏中探析命题趋向并结合笔者期间多年实践备考亲生经历谈策略、感悟、启发,以期对高考哲学主观题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 哲学 趋向
期刊
【摘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英语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技能。而在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一方面需要借助于英语语汇的具体表述,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附于本土及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以准确表达其含义。在此背景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已成为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外研版英语教材为例,探究高中英语教学融入本土文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本土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