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好考场记叙文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iao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当然也是高考作文可供选择的常规文体之一,如果试题本身没有限定文体,那么高考作文尽可以写成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好考场记叙文呢?让我们读例文、悟写法。
  有师如斯
  一考生
  踏进校门成为学生,接触过的老师不下百位,直接授过课的也有数十位之多,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我最敬佩、最爱戴的还是教了我三年高中语文的戴老师。有师如斯,幸甚!幸甚!
  戴老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首批录取的学生,据说是当年当地考上本科的16位“学霸”之一。只念了七年书的他是如何考上大学的?戴老师的回答十分干脆:“自学。要想改变人生,唯有自强不息。”
  戴老师年届花甲,但说话有激情,举止有活力。还记得他在第一次班会课上与众不同的发言:“诸位君子、淑女,你们是我接手的第13批学生,将成为我的关门弟子……我将倾尽所学来教导你们、帮助你们,但我更希望你们自强不息……”说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由于太用力,在點感叹号的点儿时,粉笔竟断成三截。
  听戴老师讲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可以学到字词句篇语等知识技能,还有人生感悟、做人道理、处世哲学、家国情怀。戴老师最拿手的课是“古诗文鉴赏”,他喜欢和我们一起诵读,随着熟读成诵,诗文的深刻内涵便了然于胸了。续写和改编是戴老师的最爱,他的课后作业,不是续写结尾,就是改编形式、改编情节,还美其名曰“读写结合”。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要认真学习、深刻感悟、发扬光大,千万不能断了根脉呀!”
  很庆幸能够成为班级学习委员,并兼任了语文课代表,本以为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可谁知上任不久就遇到了麻烦。因为戴老师布置的作业很难做,班上总有一些同学不交作业。有一次,当我把薄薄一摞作业放到他办公桌上的时候,他生气了:“这还了得!说!谁没交?”见我吞吞吐吐,他一把夺过我手里的字条,“连这点正义感都没有吗?你带头了吗?督促了吗……当班干部的要以上率下、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呀!”
  在戴老师的教导与帮助下,我们班成为学校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辍学生的班级,成为发表文章最多、小发明最多、竞赛获奖最多的班级……哦,对了,我们班还是学校目前唯一一个“无人监考班级”呢!
  有师如斯,不想进步都难。因为自强不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已经内化为全班同学的自觉行动了。
  外公语录四则
  一考生
  跟随打工的爸爸妈妈漂泊多年,直到上高中了才回到外公身边,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外公的每一次教导都让我刻骨铭心。现梳理出外公语录四则,与大家共赏。
  外公语录1:人不自救,没人能救。
  我是以压线分数进入高中就读的,所以一个学年下来,十余门课程中竟有近三分之一不及格,于是高二分班时被分到“提高班”——高二十班。正当我准备“破罐子破摔”“就这么混下去”的时候,外公找我谈话了:“我到学校问过了,老师们的一致看法是,你脑子聪明,但就是不肯用功……人生苦短,要珍惜青春年华……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要告诉你的是:人不自救,没人能救。”从那以后,我的学习成绩渐渐好了起来。
  外公语录2:只有敢于正视错误,才会有勇气去纠正错误。
  事情发生在高二下学期。也许是小有进步得意忘形,也许是本性难移恶习难改,因没能禁得住几位朋友的撺掇,晚上放学后进了网吧……正玩得疯狂、尽兴的时候,外公来了,拉起我就走,回到家也是一句话也没说。直到一周后我试探着询问何时“谈话”时,他才语气平静地说:“不用谈了,你这几天的表现告诉我,你已经知错、改错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孩子,只有敢于正视错误,才会有勇气去纠正错误……良好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学会自我完善呀!”
  外公语录3: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人成树不是林。
  进入高三,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几次月考,均稳居年级组前十名。就在我踌躇满志准备向前三甲冲刺的时候,外公又找我谈话了:“你们高三十班是‘提高班’,学习吃力的同学不少,作为班长,你不能光想着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无视其他同学的进步需求呀……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人成树也不是林呀……要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你何不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经验……”
  外公语录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就在昨天晚上,见我拒绝了全家动手而是自己准备着考试用品,外公高兴地说:“我相信我外孙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我用毛主席的一句话为我外孙壮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外公语录,有原创,有改编,有借用;外公语录,催我自省,让我明理,给我导行。
  赵门家风
  一考生
  小城不大,也就万余户人家。但一提到东郊赵家,不但称得上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而且都会伸出大拇指“点赞”。
  赵家原本齐鲁人家,百余年前“闯关东”才定居于此。六七代人传承下来,不但繁衍出一个仅目前就拥有近百人丁的大家族,而且成为因受到自强、自信、自爱之家风熏陶浸染的一门望族。
  赵家人的自强远近闻名。听老辈人讲,当年背井离乡“闯关东”的那代赵家人,乍到北大荒时简直称得上“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但他们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白手起家,硬是靠着人拉肩扛、残镐木犁,开垦了荒地、种出了庄稼、盖起了草屋,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就是现在,赵家人仍然秉承着自强的家风,或为大工匠,或为大学者,或为大名医,或为大将军,连年龄只有九岁的那位小公主也通过三轮竞选成为班长。
  赵家人的自信有目共睹。本人与赵家第六代某公子同窗三载,耳闻目睹了该公子“勇争第一”“要做就做最好”的诸多鲜活事例。在该公子的身上,你总会看到自信满满、斗志昂扬,从该公子的口中,你绝对听不到一句类似“不可能”“能行吗”这样的话语。为了“拿下”学校年度速滑冠军,没有一点冰上基础的他自信满满地“走”进滑冰场,只用了两周左右时间就如愿登上冠军领奖台;为了“夺得”一年一度的最佳社会调查奖,他自信满满地率领小组成员三入工厂、五进社区、七易其稿,终于捧回了那本大红奖励证书。   赵家人的自爱更是见微知著。赵家人不但爱自己、爱家人,具有一般意义的“小我”的自爱,而且既拒绝大非,也拒绝小恶,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具有更大意义的“大我”的自爱。赵家第五代中有一位博士曾有过移民国外的想法,但“老祖宗”的一句“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就让他很快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另一位做了村官的“五代”,只因盛情难却去百姓家喝了几盅老酒、吃了几口土豆炖大鹅,便硬是被其老子“押着”到村部通过有线广播向全体村民做了一番深刻检讨,事后还专门为自己制定了“约法三章”并裱糊上墙,一日三省。
  这正是:家风家训百世存,水滴石穿神如神。桃李不言下成蹊,于无声处最动人。
  源·圆·缘
  一考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题记
  与名句相识,源自一次偶然。
  念五年级时,爸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妈妈撇下我远嫁他鄉,我感觉天就像塌了一样,不但生活乱得一团糟,还因为没人管束,染上了偷盗恶习。有一次,我刚从窗户爬进一户人家,就被人发现了,一位坐轮椅的老奶奶正慈祥地看着我:“孩子,你一定是饿了吧,我给你拿蛋糕……”我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既没有阻止她,也没有趁机逃跑。看我狼吞虎咽地吃着蛋糕,她又给我打开一瓶饮料:“喝吧……奶奶这里还有一些钱,一会儿都给你。”“我不要……我……”听完我的血泪控诉,奶奶也泪湿衣襟:“你年纪还小,还得好好读书呀!以后我资助你……”离开时,奶奶摇着轮椅把我送到门口,还送我一个日记本,扉页上写着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尽管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那句话的含义,但我坚信那句话肯定不一般、很有用。
  有名句相助,圆我歌唱美梦。
  在那位奶奶和许多好心人的教导与帮助下,我痛改前非,顺利完成小学初中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级示范高中。但我心中总有一种登台歌唱的冲动,而且越来越强烈。同桌说:“算了吧,以你的成绩,考个名牌大学没问题,何必再自讨苦吃。”好友说:“省省吧,学艺术就等于烧钱呀。”老班说:“想法不错,但听老师劝,人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你的优势在理化生方面。”难道就这样算了?实在是不甘心!一日翻书,忽见李清照咏桂名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不管了,什么也不管了,我就是要争一流,就是要追寻音乐世界那动人心魄、流芳千古的美!半年后,当我在校园艺术节上一展歌喉的时候,大家惊诧了;就在前几天,当我把沈阳艺术学院“艺考合格证”拿到手的时候,又收到了他们的祝贺与祝福。
  携名句之手,永结美好情缘。
  我不是个“随缘”的人,因为我不想混,不想随波逐流;但我相信“缘”的客观存在,不是吗?在我与中华名言之间不就存在着一种既美好又珍贵的情缘吗?
  我愿携手名句,直面生活,直面人生,成为一个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人;我愿携手名句,先忧后乐,坦荡无私,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分享的人;我愿携手名句,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成为一个自信满满、朝气蓬勃的人!
  【写法】
  上面这四篇例文都是全国新课标Ⅱ卷的考场一等文。怎么样,写得都不错吧?选择记叙文体是不是同样可以写得异彩纷呈?认真分析便不难发现,这些佳作的成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这些佳作都是有人物、有故事的。例文1的主要人物是戴老师,主要叙写了戴老师的过去、现在,以及其教书育人各个方面的事情;例文2的主要人物是外公,主要叙写了外公语录的具体内容及其产生的过程;例文3的主要人物是“赵家人”,主要叙写了“赵家人”自强、自信、自爱优良家风的具体表现;例文4的主要人物是“我”,主要叙写了“我”与名句相识、得名句相助的经历与体验。人物和故事是构成记叙文的两大元素,有人物、有故事,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前提。
  其次,这些佳作都是有场面、有细节的。例文1中戴老师生气的那个场面,例文2中外公高兴地为“我”壮行的那个场面,例文3中“五代”深刻检讨的那个场面,例文4中“我”狼吞虎咽那个场面,都很好地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例文1中“粉笔竟断成三截”那个细节,例文2中外公“拉起我就走”那个细节,例文3中“三入工厂、五进社区、七易其稿”那个细节,例文4中众人相劝那个细节,都很好地做到了用词准确、生动鲜活,细微之处见精神。场面和细节是需要详写的内容,有场面、有细节,既让文章现场感更强,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可使文章重点更突出、文体特征更鲜明。
  再次,这些佳作都是有态度、有情感的。例文1的态度是“有师如斯,不想进步都难”,表达了“我”对戴老师的敬佩、爱戴、感激之情;例文2的态度是“外公语录,催我自省,让我明理,给我导行”,表达了“我”对外公及其语录的赞赏、感激之情;例文3的态度是为赵门家风“点赞”,表达了对赵门家风的褒奖、赞赏之情;例文4的态度是“携名句之手,永结美好情缘”,表达了“我”对中华名句的感念、感激之情。态度和情感也是记叙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有态度,文章主旨就鲜明而突出;有情感,文章就温暖亲切、直抵心底。
  最后,这些佳作都是有顺序、有条理的。例文1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发生的写在前,后发生的写在后;例文2也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四个板块让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例文3以“自强、自信、自爱”家风之序为序,“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让文章条理分明,结构严谨;例文4以“相识”“相助”“携手”由浅入深之序为序,三个段首中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总之,只要能够做到、做好以上“八有”,就尽可以在考场上选择记叙文体来写,就会把记叙文写得异彩纷呈,并获得好评、赢得高分。
其他文献
[文题呈现]rn文题一:从班上选择熟悉的一个同学,先用200字左右给他“画”一幅肖像.然后将这一片段扩展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rn文题二: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这样的现代名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球星,还是文学影视形象孙悟空、哈利·波特、蜘蛛侠?请以“我的偶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写作时要求抓住人物的特点,不少于500字.
期刊
古今成大事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題记  在人生的道路上遍布荆棘,满是泥泞;而能成功走到尽头的,皆是怀抱初心、恒心相伴的人。当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未曾放下恒心。终于,在某一天的清晨,太阳升起,照耀着唐僧和徒弟们,旁边是一摞闪金光的佛经。他们成功了,回头远眺,一路困难,只有初心相守。  在我们一生之中,困难比比皆是,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迟疑,但绝不能放弃前进。虽然在这
期刊
【技法指津】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即为了肯定某人、某事、某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去贬低去否定,再用褒扬的态度,去赞美去肯定。  古人做文章讲究“蓄势”,说的也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动不动发牢骚、抱怨待遇不好。“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后,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使“孟尝君
期刊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  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  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题记  夜已经深了。  夜是浓黑的,仿佛要滴下来。莫言说他很少再见他儿时的那种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那我所见的,没有这个词的援助,又怎么说呢,我轻笑。  事实上,晚上跑到山上实在不算是一件高明的事,但“无事不登三宝殿”嘛。  但是这寂静的山啊,总让人免不了感慨。
期刊
质朴的山村像一本墨迹风干千年的老书,时光柔软清莹的河水打湿了那些易感情怀,所有流淌过的往事注定要成为回忆。  木门·旧槛  穿行于乡间小道中,老屋大院的门虚掩着,木门已被岁月烙刻,深深浅浅,我轻轻推开那斑驳的木门,跨过脚下那不高不低的门槛,往里走去。  那门槛倒是伴随了我们童年的喜怒哀乐。跨过门槛就能够肆无忌惮地在老屋里“逛荡”,顽皮的孩子总喜欢在这跳来跳去,那些欲跟着哥哥姐姐玩闹的小人儿只能一遍
期刊
人心中的成长是一座大山,高耸入云,仿佛没有什么能战胜它。有时候,我看着它,心里常常会陷入迷茫。我真的可以翻过那座山吗?  那时的我,又矮又小,总是瑟缩成一团,我内向到极点。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可即便是自卑如丑小鸭的我,也渴望着成为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天鹅。  那年的毕业晚会,我鼓起勇气报了名,面对身边或惊或叹的目光,我如坐针毡,飞也似的离开教室。冷风一吹,沸腾的热血微微冷却,我呼出一口气,眼
期刊
我曾在一个春日的午后,看着妹妹手握一只燕子样式的风筝,痴痴伫立着望向天边,我不禁好奇:“你在做什么?”  “我在等风来啊!”  我不禁怔了一下!  等风来,就像是等待一颗种子发芽,等待夜空被曙光划破,正如《瓦尔登湖》里所说的:“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  回望走过的路,夕阳西下,我的衣襟在风中起舞。  人是会累的,是会感到疲惫的,我总是在路
期刊
“有些人,伟大到可让我们认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袁隆平爷爷就是这般伟大,他为了理想和信仰不畏艰辛困苦,将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人类和世界,他的研究成果为人类摆脱饥饿、为世界走向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被人们视为当代神农。  5月22日的长沙,袁爷爷不甘而又慈祥地闭上了眼,他临终前还放心不下自己的水稻实验田,他执着地热爱着生养着自己的土地!那一天长沙下了一整天的雨,或许连老天都不忍袁爷爷离开这个世界。
期刊
贬谪是不幸之事,但是文人的贬谪,却成就了诗歌的另一种繁荣—贬谪诗,中国古代诗坛词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rn805年八月,永贞革新匆匆谢幕,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迫害,柳宗元也未幸免,一贬再贬,三贬为柳州刺史.离群索居的柳宗元在刺史任上,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一个秋日,他与好友一同登山望景,本“登高欲自舒”,不料“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诗人触景伤怀,于是写下了七言绝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期刊
诗仙李白常常运用设问或反问语式,“问”出名诗妙句,引人思索,撩人遐想。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知”不是真不知,这两句是激愤语、痛切语。诗人大半生中所受排挤压抑,壮志未酬,因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怎能不知?写此诗时已五十多岁,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