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亲子活动网络 发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作用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家委会协作,分校级、年级和班级开展亲子活动,构建明晰、丰盈的亲子活动网络,丰富了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形式。由此引导家长形成自主育儿、与孩子共成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作用。
  关 键 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委员会;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3-0022-03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多年来,中山市南朗镇云衢小学以“自主教育”为办学理念,注重发挥亲子关系的教育功能,与家委会密切协作,以校为“面”,以级为“线”,以班为“点”,形成了明晰、丰盈的亲子活动网络,引导家长建立自主育儿、与孩子共成长的现代育儿观,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一、“面”:校级亲子活动总动员
  面,即由校级家长委员会牵头与学校协作,策划组织全校性的亲子活动。学校层面的家委会成员热心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组织能力。每学期初,学校将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知会校级家委会,请家委会提出意见和活动建议,形成最终方案。多年来,校级家委会充分发动家长资源,自主策划了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全校亲子活动。
  亲子公益汇聚爱心暖流。学校家长热心公益,也重视公益活动之于孩子的教育意义。基于这一共识,校级家委会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亲近自然,践行环保”亲子公益活动,家长带领孩子们走进箭竹山,一边行山涉水亲近大自然,一边用木夹捡起沿途垃圾,向路人宣传环保理念;亲子一起探望广东高州及潮州山区的孩子,捐献衣物、器材、图书,并建立了书信往来,互相传递祝福和友谊。学校亲子义工队也响应家委会号召,与孩子们一起传递爱心:急他人之所急,为患病孩子开展街头义卖:中秋节,在学校门口回收月饼罐,传播环保理念……在校级家委会的广泛发动下,亲子公益活动带动了家庭、社区的参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亲子才艺秀出生命活力。校级家委会结合学校活动计划,创设多种亲子展示平台,让亲子同台表演成为校园生活的一抹亮色。每学期初,大队部向同学们征集话题,让孩子们约请父母一起进行“国旗下讲话”。如六(4)班盈盈同学的妈妈与孩子们严肃讨论“气候”,五(4)班文涛同学和爸爸就“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发表演讲……校园节日之“七彩童年梦”,则是亲子同台秀舞艺的精彩时刻,有父女扬琴演奏的深情演绎,有母女亲子瑜伽的惊艳展示……一年一度的“好家风伴我成长”,更注重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感悟亲情,共同成长。《星星的眼睛》家庭演唱配以自制生活记录片,用相亲相爱、和和美美的好家风感染了观众;诗朗诵《我是你放飞的一只鸽子,妈妈》,母子深情的演绎让观众热泪盈眶;小智的爸爸为了鼓励不敢报名演出的儿子,用沙哑的嗓音、笨拙的动作,陪小智上场演唱《迪咖奥特曼》,用行动告诉儿子:勇于尝试便是成功!……亲子同台表演,让亲子秀出了才艺,更秀出了共同成长的生命活力。
  亲子游园踏响成长足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与孩子一起游戏,更有益于家长理解儿童,形成与孩子共成长的理念。学校与校级家委会共同策划,在每年“六一”儿童节,举行大型亲子趣味游园活动。家长们精心设计了多种游戏项目,如“盲行亲子人生路”,让孩子蒙上双眼,在父母的声音指引下,磕磕碰碰地盲走十多米来到父母面前。当母(父)子相拥时,孩子为感谢妈妈的指引,献上甜甜的吻;许多父母经历了心焦如焚的几分钟,与孩子紧紧相拥,喜极而泣;“为父母穿鞋”时,一位位父母坐在椅子上等待孩子狂奔过来为自己穿鞋子;还有“大小袋鼠跳”“亲子拔河”等创意游戏。运动场上欢呼声、笑声、掌声融成一片,泪水与汗水交织,亲子间冲破了隔膜,一起感受至亲的温度与宽容,踏响成长的足音。
  亲子见证铭记成长时刻。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诸如开笔礼、毕业礼等,会因父母至亲的参与而更富教育意义,让孩子们铭记终身;同时,这也是回归家长教育参与权的重要形式。国庆节,让“父母与我同升旗”;建队日,邀请新队员家长为孩子戴上第一面红领巾;毕业典礼,让亲子最后一次唱响校歌《做最好的自己》,共同聆听恩师的叮咛……这一刻,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深深融为一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二、“线”:年级亲子活动有指向
  线,即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家委会,开展亲子活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家校合作亦是如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点,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和教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亲子活动自然应当与之相适应,才能促进亲子交流。因此,学校成立年级家委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由级组长统筹,设计开展亲子活动,并逐步实现了序列化、主题化。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年级家委会以手工制作为主题,开展“亲子制作DIY”亲子教育活动。通过亲子共读、DIY手工制作等轻松的活动,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也更直接地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促进亲子交流和家校沟通。中年级以学习品质的提高和方法指导为主要内容,开展“我与孩子同学习”活动。如《与学习面对面》亲子课堂,以家庭教育影片《孩子不笨》引入主题,引导家长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并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和意志力交朋友》课堂上,亲子一起做游戏“掌心对掌心”,让家长领会“目标导向法”“独立活动法”“克服障碍法”等多种锻炼孩子意志力的方法。在活泼生动的亲子课堂中,传达后喻时代“代际间相互学习”“亲子如朋友”的亲子互动模式,促进家长教育理念及方法的更新。
  高年级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青春期亲子沟通方法的指导成为主题。为此,级组与家委会共同设计了“心理成长训练营”,以“亲子心灵沟通”为主题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活动采用互动游戏,强化孩子语言沟通、情感宣泄、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如“代代相传”信息传递游戏:家长和孩子相互间隔站成一竖列,通过身体动作依次向下一位成员传递信息,在这种低效沟通的体验中凸显语言沟通的重要性,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反思沟通问题。   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针对性强,指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契合了家长的需求。由此,形成了清晰、有序的年级亲子活动序列,弥补了校级活动无法关注的年级差异,细化了家委会的作用,也丰富了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三、“点”:班级亲子活动有创意
  点,即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石,每一个班级就像是构成学校的基本细胞,保证每一个班级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顺畅,才能确保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在学校和年级组两级家委会之下,各班设立班级家委会,确保亲子活动纵向、横向有序,多元开展。
  家长群体中“藏龙卧虎”,许多家长各有特长,为班级设计了极富创意的亲子活动。一(4)“葵园班”在开学初成立家委会,通过设置组织委员、文娱委员等职位,细化工作内容等落实家委会职能,并发动家长筹集资金确保亲子活动的落实。日常生活中,班主任通过微信群召开“班级家委会会议”,和家长商讨班级事务。葵园班的家长群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伴的事情帮着做,班级的事情抢着做”的共识。五(4)“诗韵班”家委会与班主任刘老师经过商讨,制定了“家校银行存折”这一家校联系方式。老师和家长把孩子们好的表现“存进”“家校银行”,以激励孩子们争取进步……独特家校沟通方式不断影响甚至改变着亲子沟通方式,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心心相印、相互支持。
  许多班级充分挖掘家长群体这一宝贵教育资源,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国学班”邀请爱读经典的家长给同学们讲国学;“微笑班”邀请家庭主妇教孩子们做菜;“名人班”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亲子红色线路”实践活动;“环保班”集家长之力举行环保服装秀,从策划、筹备、培训到演出都由班级家长们负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班级这一“点”开始,更多的家长开始积极参与并认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参与年级和学校的活动,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技巧,密切了亲子关系。
  以校为“面”,以级为“线”,以班为“点”的亲子活动网络,丰富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了家委会的积极作用。2015年4月,学校荣膺教育部关工委“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称号。这是对学校家校工作的高度肯定。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创新亲子教育内容及形式,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中山市南朗镇云衢小学广东中山 52845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摘 要 理论研究的抽象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对话的艰难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基于理论抽象性的德育实践,应准确把握德育核心理念;基于理论丰富性的德育實践,应注意追踪前沿理论成果;基于理论深刻性的德育实践,则应不断提升学校德育的层次。  关 键 词 德育理论与实践;抽象性;丰富性;深刻性;转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1
万博,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万老师带领的工作室团队承(协)办过各级班主任能力大赛和市、区级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训,并开设有市、区级继续教育课程;首创工作室小組自为发展、师带徒成长共同体、雷霆反馈防拖延症等培训模式。  万老师热爱教书,钟情育人,善以特色文化构建卓越班级。她用细腻而巧妙的爱心和智慧,成为一届又一届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被孩
摘 要 家庭与学校之间是一个生态系统。我国家校生态失衡问题深层制约着立德树人的境界。要把平衡家校生态、提升立德树人境界,作为新时代家校建设的重大课题。臻于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之境,家校生态才会趋于平衡,教育才有实践魅力。从家校生态哲学和实践形态升维的高度鸟瞰,站上时代高地进行科学实验,基于脑科学培育生态行为习惯,创新家校生态文化,积极建设开放互动的家校生态圈,寓教于丰富多彩的家校生态环境建设和游戏体验
《理性德育论》一书是教育部重点课题“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的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不仅为被国内德育学界所猛批的知性德育正名,还深入探索了道德的几大层次,提出德育应引导学生探索道德的起源、本质、规律等,培养道德智慧,从道德必然王国进入道德自由王国,成为自觉自律的人,聪明智慧地处理现实社会中纷繁复杂的道德问题。  首先,该书认为本然的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并不对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流行的生活德育是在猛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对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轻微痛苦”或者“明显伤害”的欺凌事件,分别列为“轻微”或者“恶劣”。“携带刀具等器械威胁或打被欺凌者的”“多次强脱被欺凌者衣物的”“多次强索被欺凌者财物的”等属于“恶劣”范畴的严重欺凌事件。值得关注的是,给
“创生”一般指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和“动态实施”,使“理想的课程形态转化为现实的课程形态,这个加工与转换过程即为一种‘创生’过程”。笔者认为,创生应起始于学生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创生应始终指向学生的具体行动。教育戏剧,是指根据学生的需要,以戏剧或剧场的方式,设计课程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强调肢体表达,在体验中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工作中运用创生理念,能够使德育达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有
侯洁、王澍、曹雁飞在《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3期《学校道德教育观念的哲学审视》一文中指出,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如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忽视其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育;过分重视伦理规范的传递,损害学生自由反思的空间和品质;强调关于道德的知识,割裂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性。出现这些误区的原因在于,学校道德教育中抽象人与具体人之间的冲突、道德规范悬置于现代生活、道德知识脱离实践行动。  因此
摘 要 开学适应性教育系列课程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整合校园德育资源,通过微课常规学习,帮助新生及家长提前了解校园生活的基本要求与常规,为开学“预热”;借助体验式主题活动,引领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公共生活的制度化要求,初步认识课堂学习规则,尝试与同伴交往,并以游戏方式评价学生的开学适应情况。以此帮助新生及其家长顺利适应校园新生活,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开学课程;主
【案例描述】  最近一段时间,A同学精神状态不佳。正当我打算找她聊聊以了解情况时,却收到了她的“求助信”——  我是班上的宣传委员。一个半月前,学校通知要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班主任嘱咐我把活动组织好。队形排练时,我觉得自己设计的队形方案很新颖,可是,有些同学总起哄说不好,弄得我很难堪。之后,在决定领读的人选时,同学们又跟我发生争执,不配合我的工作,个别班委也不支持我。为此,我和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最近,班上经常发生一些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引发的小矛盾。据此,作为班主任兼心理辅导老师,我专门上了一堂“换把椅子坐坐”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中,学生很投入,并能设身处地地解决一些情境问题。但心理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只有潜移默化、慢慢熏陶,方能心领神会。所以在这堂课后,我的辅导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着“换位思考”的教育之旅。  一、展心理历程,缩心理距离  在一些习以为常的细节中,如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