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儒家文化精髓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71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以及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阐述,建设和谐社会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政治任务。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也是构成和谐社会体系的一部分。本文从儒家文化对和谐社会思想的描述出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与儒家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并从儒家文化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阐述、儒家“孝”思想、儒家“诚信”理念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儒家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 和谐校园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08-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和谐社会思想。如《论语·季氏》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是孔子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所以高校不仅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其本身也是构成和谐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高校要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1 文明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
  和谐校园主要表现在教育环境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等。具体说来,和谐校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是校园主体自身,即教师、学生身心的和谐;第二是校园主体之间,即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等关系的和谐;第三是校园主体与客体,即人与环境的和谐等。
  2 以儒家文化精髓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在儒家思想中,很多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2.1 学习儒家文化,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和谐人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但精神家园逐渐丧失,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较高的文化道德水平,社会的文明和谐程度也会得到提高。在学校也是如此,如果每一名师生都能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去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时,就能够达到人生的和谐,进而促进校园的和谐。
  儒家思想代表作品《大学》讲的就是初学入德的道理,它的核心观念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其寓意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大学》中有“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具体说来,有“修己以敬”,即对他人尊敬的同时,对自身严格要求。修身还要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校园主体自身的和谐,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身心的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可以通过思政课堂、学生活动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个人道德修养教育,教育学生严于律己,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达到道德的较高境界,努力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即使贫穷也能活得快乐,即使富裕也能遵守礼法。弘扬《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醒也”的思想,教育学生遇到贤能的人要想到向他看齐,而遇到不贤的人能够自我反省一下。如果每个师生都能经常自我反省,用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他们自身会越来越和谐,自身和谐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这将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2 传承儒家“孝”思想,促进家庭和谐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孝”占据着重要地位。《孔子家语·弟子行》中有:“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即把“孝”作为道德修养的起点。《论语·为政》中有“今之孝者,是为能养犬马。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已经意识到,仅仅把“养”作为“孝”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事奉父母,重要的是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真诚的尊敬之情,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使他们心情愉悦。《论语·里仁》中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句话是对“孝”更深层次的解读。作为子女,在父母生日时,一方面要为父母感到开心;但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感到担忧,担忧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子女能与父母共同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無私付出中,习惯了被爱,却往往忽视了如何去爱人。高校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中开展《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如何孝敬父母有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在“孝”思想的指引下构建和谐家庭。同时,由爱父母推广到爱他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与物,进而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
  2.3 恪守儒家诚信思想,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中,特别注重诚信。“诚”体现着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几千年的基本道德内涵:“真实无妄,真诚不欺”。《中庸》强调“君子诚之为贵”,“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古代的先贤认为做人的完美标准就在于严格自律,提高自身修养,顺应天道,体悟天道,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诚的重心在“我”,即“内诚于心”,作用在于约束自己。“诚”的外在体现即“信”。“信”在儒家伦理思想史上与“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信是儒家基本道德规范“五常”中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论语·子路》中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信”是指“使人信任”,其重心不在自己,而在“他人”,即“外信于人”,其作用在于规范人际秩序。“诚”是“信”的依据和根基,“信”是“诚”的外在体现,二者相互贯通,互为表里。一个人内心不诚,便无法使人信任;相反,一个不能取信于人者是无法证明其待人之诚的。《张载·正蒙·天道》中有“诚故信,无私固威”。非诚无以示信,非信无以明诚。为人处世应该做到诚实守信,才可以取信于人。
  高校教师要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文明执教、诚信育人,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学生也要强化诚信意识,养成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优秀美德。
  综上所述,儒家的“孝”思想、“诚信”理念,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有关论述,为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高校应汲取儒家文化中这些优秀思想,将其内化为一种情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结合现时代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在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借鉴作用[J].高教探索,2007(3):42-43.
  [2] 胡庆银.传统文化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04-105.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测量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应用能力为导向,培养社会岗位高素质全面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使《工程测量》这门课的教学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值得探究。本文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便更好的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与市场需求接轨。
园艺植物在品种、生长环境等方面对各种因素的需求各不相同,对于光照强度的需求也同样如此,园艺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表现出了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生理表现。因此,本文将针对
“境脉”驱动下的化学课堂,应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能突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动态生成空间又一脉相承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衍生出问题与任务,以问题的
【正】 太原电信局作为山西省通信的“龙头”,在全省邮电通信跨世纪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太原市电信局局长刘永斌,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对太原电信的现状和今后的发
镇馆之宝虎座鸟架鼓上,卧虎为座,鸣凤背鼓,凤高大轩昂,虎矮小瑟缩,反映了楚人崇凤贱虎、浪漫不羁的真性情。$$ 禹分九州,始有荆州。它上承中原,下纳蛮夷,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
报纸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地成熟深入,在分析大连地区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运作模式和支持政策的同时,为全国其他院校提供借鉴与参考,为在十二五期间深化
红豆树属于国家保护珍稀树种,随着近年来的环境恶化以及过度开发,野生红豆树近于灭绝。而杉木也由于过度种植导致土壤地力枯竭,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很多国家和地区林业专家
本文是以传统训诂学的方式对上海占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沦)》第1—5简简文的逐句训解。训解中,在求其通的同时,对《诗论》的作者以及一些重
近年来此起彼伏的环境抗争事件,是探讨转型期语境下社会变迁、媒介革新与公共治理等宏大主题的珍贵标本。而依托网络媒体所开展的话语抗争,恰恰又成为检视本土环境抗争事件的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变化,探讨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本的教材新体系,突出实践技能,体现职教特色的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人们对在职业教育领域使用计算机动画仿真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注重研究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在数学专业基础课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资源 职业能力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