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原来可以这样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何为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作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比重。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一直为习作的问题所困扰,教师教得头疼,学生写得头疼。综观学生的习作,不是假话连篇,就是套话成文,很少有真正属于孩子自己语言,有属于孩子自己想法,充满童真、童趣、童韵的佳作更是缺少!
  究其原因,有人可能认为是对孩子习作兴趣的激发不到位,有人可能认为是教师指导不得法。这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让我逐渐地感受到一点:孩子们不是不可以写好作文,关键是他们不知道在平日的生活和学习中收集和积累习作素材,这就导致他们在习作时,不是一味地照抄优秀作文交差,就是东拼西凑了事。如果教师能够在平日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引领孩子们走进一片他们所热爱的活动与游戏的天地中,让孩子们发现习作的天空是如此广阔,相信他们一定会乐于习作,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时间里带给所有的人一份惊喜。
  一、“啊!那朵小花已经开啦!”
  [教学手记]
  下一周的作文,应该做什么呢?这是个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写人,从小孩子到大人,已经写了不少于5篇了吧,学生肯定厌倦,大不了又“套”上一篇上交完事;倘若再让他们写事,那些小家伙准得冲我叫起来:老师,“难忘的事情”都写差不多了吧!正在琢磨着,不经意地抬眼间,看见从天空飞过一对小燕子。是呀,春天已不知不觉地来临了,何不让孩子们在校园中自由地寻找一下春的踪迹呢?这些小淘气鬼一定特别喜欢!
  果然,当我在教室里宣布这个消息时,孩子们的眼睛亮起来了,有几个竟然忍不住地欢呼起来。作了简单的分组以后,孩子们像一群鸟儿似的飞出了教室。不一会儿,校园的各个角落中都探出了一个个小脑袋。有的在专心地凝视着柳枝;有的俯身在寻找小草宝宝的身影;还有几个则围成一团,指着天空在叽叽喳喳地争论着什么。瞧,围墙边的爬山虎旁也聚集了不少的孩子,正在指指点点……忽然,我听到了几个孩子的欢呼声:老师!老师!你快来看呀,这儿开出了一朵小花!他们的喊声吸引了我和其他孩子的注意力,急步走近。呀,在一片绿油油中,撑出了一朵洁白的小花朵,娇嫩嫩的花瓣,煞是惹人怜爱!而更可爱的,是周边那些孩子比星星还要明亮的眼睛啊!
  这一次,学生的习作写得很生动,出现了很多让我感动和眼前一亮的句子。如:“我的眼睛在绿色中洗了一个澡!”“柳树姐姐正晃着小辫儿在风中转圈圈!”“白玉兰的嫩芽正钻出来向我们张望呢!”“小花撑着一把洁白的小伞在阳光下唱歌呢!”每一篇习作都透出一种生机,孩子们的快乐在字里行间流淌着。
  [教学启示]
  平日的作文教学,我们习惯于让学生们闭门造车,习作的内容不是写“印象深刻的人”就是“记件有意义的事”,而且教师的指导也总是习惯于让学生在一个既定的框框中挣扎,学生的作文何来生气和活力呢?“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应该把孩子们带出课堂,让他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间感受习作的魅力。没有心灵的感动,难有真情的流露;没有心灵参与的习作,也决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佳作。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习作的范围扩大,让习作的触角尽可能地延长,周边环境的改变、四季景色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所有这些,都应该进入孩子们习作的视野。当有了这样开阔的习作眼界后,他们就会有习作的挥洒自如!
  二、“呀!他的太阳是彩色的!”
  孩子都是好动的,他们爱游戏、爱活动,我们难得看见他们的小身影安静一会儿。所以,作为他们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童心,欣然地走进孩子们活动的天地,走入他们游戏的世界,和他们同感受、共欢乐。无论是激烈的小球赛,还是观察一只小蚂蚁回家的路线,我们都要给予孩子热情的关注、及时的鼓励,因为,这就是孩子的生活。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个有着丰富多彩生活的孩子,他一定会在习作中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的习作,没有生搬硬套的苦恼,没有呆滞乏味的枯燥,有的只是思想的鲜活,有的只是词句的生动……因为,这是一个他们所喜爱的游戏中的习作世界。
  [教学案例]
  今天的这节作文课,孩子们已经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准备得也很充分,每一个孩子都在专心地做着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采集了好多的树叶。今天,他们要做一幅树叶画。你别说,这些小孩子的创作天赋真的不可小看,剪、贴、拼、画的工夫都用起来了。作品涉及的范围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反映学校的学习生活,有的是一个童话故事,还有的是一幅风景图。元元小朋友的小乌龟做得是活灵活现,他悄悄地告诉我:乌龟是长寿的象征,他要将他做的小乌龟送给爷爷和奶奶。我正在教室中巡视,小杰向我跑过来了。这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可是,今天,我分明从他脸上看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快乐。他高高地举着他的作品,一边跑一边喊:老师,你看,我做的太阳漂亮吗?呼啦一下,我的身边就多了许多的小脑袋。于是,惊奇的声音也就在教室中弥漫开了:“呀!老师,他的太阳是彩色的!”“老师,他的太阳就像一朵彩色的花!”“老师,他的太阳多漂亮呀!”听着同学们的赞叹声,这个可爱的小男生笑了,笑得像他画的那个大大的太阳!
  在这次习作中,我看到他这样写道:我做了一个彩色的太阳,想把它送给妈妈。冬天做菜的时候,妈妈就不会冷了。我还想把它送给我的老师,因为老师的笑脸就像这个漂亮的太阳;我还想把这个美丽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它的温暖!
  三、“哈!我也住进月宫里了!”
  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优美的课文,孩子们最为熟悉也最为喜爱。这些课文本身就是一篇篇生动的习作范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炼就一双慧眼,巧妙地在每一篇课文中寻找适合孩子们进行习作训练的立足点。实践证明:有了在课堂中对于课文精读细品的铺垫,学生们在习作时,必是情如泉涌、有感而发。比如,《黄山奇松》一文学完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中对迎客松和陪客松的描写,再展开想象写一写黄山其他松树的风姿;《庐山的云雾》学习后,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再对云雾的其他形态进行描述;《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就30年后“我”再来看这位老人时的情形进行续写……总之,孩子们都是非常具于想象力的,勇于接受新挑战的。这样的习作练习,他们一定会高兴地立刻操笔为文,而且是游刃有余!
  《嫦娥奔月》是编入五年级教材的一则神话故事,讲述美丽的嫦娥姑娘为了不让灵药落入恶人逢蒙之手,自己吞吃灵药并升入月宫的美丽传说。在带领孩子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他们读得是声情并茂,演得也是绘声绘色。当他们还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中时,我问孩子们:“你们是否愿意将这个故事再续编一下,然后我们一起从中找出编得最好的剧本,再来演一演呢?”“愿意!愿意!”教室里顿时响起了孩子们稚嫩而响亮的童音,习作的热情由此可见!
  于是,有了周伟小朋友这样一篇优秀的习作,题目就是《我也住进月宫里了》。这篇续写的故事相当生动。作者述说自己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回到了远古年代,飞上月宫,并且在月宫中做客,与嫦娥姐姐游戏谈心,还用自身神奇的功力帮助嫦娥和后羿夫妻团圆。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在编写时一定是笔走龙蛇,文思如潮。故事的编写让他好好地过了一回当编剧的瘾了。我在读的过程中,也禁不住被孩子的想象深深地吸引,一次次地为他精彩的描写赞叹不已!
  这样的习作,何愁孩子有“挤牙膏”般的难堪呢?
  四、“哇!这是我的‘丑小鸭’”
  故事是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好伙伴。每一个学期中,我都发现,无论班级书橱中的书如何快速地更替,也总有孩子在向我嚷嚷:老师,你再去借些新图书来好吗?我们都看完了!面对着孩子们这份爱书、好读书的热情,我总是很感动!在课间,我也看到了孩子们像一群好动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在一起交流自己看过的故事。你看,一张张小脸神采飞扬,讲起来活灵活现、头头是道。我想,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故事接力赛呢?或是让他们对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进行改写呢?于是,我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拿到班级,并且对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说明。孩子们踊跃参与的热情让我激动!
  接下来,每天的早读课,都有一个孩子到讲台前朗读自己编写的小故事,他们编写的故事曲折而又离奇。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更吸引人,所以总是尽可能地争取语句的生动、情节的曲折。而每天这短短的“我的故事”的固定节目,成了孩子们渴望的“同一首歌”。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对童年进行歌唱。印象最深的是有个男生编写的《丑小鸭》,思路与大作家安徒生的完全不同。他笔下的丑小鸭骄傲而又自负,天天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是个不同一般的天才,最后成了一只让所有人都讨厌的天鹅。因为编写得与众不同,在朗读时,引来班中孩子的阵阵掌声;也因为他笔下这只“丑小鸭”的成功诞生,在以后几期的故事接写中,出现了新版《海的女儿》、现代版《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用他们手中的笔,快乐地编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一个个童话。这样的编写,已经成了孩子们心灵的需要!
  给孩子一片蓝天,他们才会飞得更高;给孩子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才会看得更远;为孩子打开更多的窗口,他们才会欣赏到更美丽的风景。在习作教学中,当我们老师用心地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习作契机,带领他们走入更丰富的习作天地时,他们就会用小手写出一篇篇真正来自心灵的诗篇,唱响一曲曲真正属于童年的歌谣!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习什么的?阅读教学是教什么的?简单地讲就是两大方面:学会阅读和学会写作。下面以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一至四组课文为例,谈谈语文训练点的挖掘。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写作基于阅读,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才能薄发。因此,语文教师要借助教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既不断掌握阅
和谐课堂是教师追求的课堂境界。和谐课堂不仅扎实有效,而且智慧灵动;不仅当时让人怦然心动,而且日后回忆起依然韵味无穷。如何使课堂达到和谐状态呢?笔者认为要铺好如下三块“基石”。    一、“师本和谐”的基石    教师与文本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基础。它来自教师对文本的钻研与思考。教师的研究深度与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应该研究文本的语言特色。能够选入教材的文章,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表达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原先急剧变迁的生产领域和生活世界发生了更巨大的变化,不同世代之间在观念、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程度正在加大。然而,在出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爱意”满堂中,学生放胆交流  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和谐的,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爱护学生。在这种平等、宽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迸发火花,实现教、学、做合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鼓励,在鼓励中才能挖掘潜力
当今世界,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由于电子文件所使用的磁介质和光介质载体与纸质材料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
著名作家席慕蓉在《美的导师》一文中写道: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为此,本文将从生活的视野出发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要树立“超文本”的阅读教学理念。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怎样才
学生习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件大事,它是学生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它能陶冶情操,能带着学生在成长中感悟生活、与人交往、学会观察与思考,甚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往往有些学生写的文章干瘪,缺少血肉、缺少情感与思想。尽管近年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写作”的理念,使学生习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学生习作的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习作中仍然少了一点“文学”的味道。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更多一点
通过对天津市女青年生育意愿的调查,本文发现:多数家庭由夫妻双方商定生育事宜,但妻子拥有更多话语权,约1/5的一孩家庭计划生育二孩。妻子精力体力充沛、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