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家书里的父爱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党的领袖,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肩负大任,工作繁忙。但这没有妨碍他对儿女们的关顾眷爱。书信便是他与儿女沟通交流、传情达意,表达父爱的重要方式之一。透过其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给孩子们的部分家书,信内信外、话里话外,装满了爱。

严慈相济


  毛泽东疼爱每个儿女,关心其成长进步,他也赢得了儿女们的敬重。爱妻杨开慧早年惨遭杀害,幼子毛岸龙不幸夭折,能活下来且健康成长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便成了毛泽东的至爱。
  1938年3月4日,得知有人去苏联,毛泽东放下手中事,赶紧给儿子写信。开头便是“亲爱的岸英、岸青”,非常亲热。“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我是盼你们来信啊!”“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浓浓的父爱,跃然纸上。
  1946年1月7日,得知毛岸英由苏联回国,毛泽东喜出望外,抱病亲自到机场迎接。当看到身着苏联陆军上尉军服的岸英从飞机上走下来时,毛泽东高兴地走上前去,一把紧紧地抱住了儿子,喜不自禁地说道:“你长这么高了!”岸英到延安没几天,父亲提议,儿子应去一所新式学府“劳动大学”学习。在毛泽东看来,岸英是个有志青年,是棵好苗子,但要多经受摔打和锻炼,尤其是要补上农村和基层这一课。岸英明白父亲的心,他脱下皮鞋,换上粗布衣服,到陕北吴家枣园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睡一样的土炕,干一样的农活儿,很快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几个月下来,“白胖子成了黑胖子”。毛泽东见了十分高兴,后又安排岸英去山西土改工作团,参加搞土改试点。“两个月的收获比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毛泽东为之感到欣慰。1947年10月8日,毛泽东在给岸英的信中深情地写道:
  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这段话意味深长,很深刻。岸英将其视为“家训”和“座右铭”。
  相对于岸英要求上的“严”,毛泽东对大儿媳刘思齐,展现的是更多的“慈”。不是己出,胜似己出。他在家书中常常直呼“思齐儿”“女儿”“娃”,有时以“亲爱的思齐儿”相称,意在给“女儿”以更多的父爱,缓解她失去丈夫后的孤寂和苦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思齐之苦,毛泽东决定出“大招”,施“猛药”,帮助儿媳早日走出困境。1961年6月13日在以“女儿”相称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你为何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

  這位日理万机的公公,百忙中再度关心儿媳的再婚之事。且言辞恳切,并作跟踪,令人动容。
  1962年1月,得知刘思齐与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即将喜结连理,毛泽东很高兴。欣喜之余,手书新创作的《卜算子·咏梅》送给思齐,作为给女儿的新婚贺礼。结婚那一天,又派叶子龙给思齐送去300元,作为陪嫁的礼金。如此父爱,令人生敬。

显爱与隐爱


  毛泽东对儿女之爱,在其信中有时浅显直白,读来亲切温暖;有时婉转含蓄,需要细细品味。
  娇娇: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爸爸欢迎你来。
  这是1949年毛泽东用加急电报给爱女娇娇(李敏)发的回信。信中连用“想念你”“喜欢你”“欢迎你”等滚烫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对女儿的怜爱和对父女团聚的期盼,很是感人。1949年5月的一天,北京双清别墅,毛泽东与离别8年的女儿娇娇见面了。当听到一声羞涩而甜蜜的“爸爸”时,毛泽东激动地抱起娇娇,亲了又亲,喃喃地念叨“娇娇,我的小娇娇啊……”
  真正的生活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对毛泽东而言,其家庭有时也是这样。
  1959年8月初,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给千里之外的儿媳思齐写信:“娃,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学校没有?”“久不见,甚念”。在告知自己的身体比在北京时好些的近况后,毛泽东选录了唐人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的诗句送给思齐: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四句看似写庐山壮丽景色,实抒高蹈出世不满现实的心情。意境雄浑壮阔,气度不凡。毛泽东此时选择这样的诗句送给“女儿”,其中自有深意。原来,刘思齐自苏联回国转入北大俄语系学习,江青曾多次讽刺、挖苦思齐没出息,还派人收走了她出入中南海的特别通行证,甚至恶称“刘思齐不是我们家的人”。丧夫之痛,转学之辛,又遭继母这般讥讽和伤害,刘思齐生了一场大病。毛泽东对江青的过分之举很气愤,对思齐遭遇的委屈不公很同情。他不愿、不忍看到这样的局面发生。于是他以一位父亲和革命家的胸怀气度,以温和、理性和超然的方式,借用古诗与“女儿”沟通交流,既表达了对思齐的同情和关爱,更是对“女儿”的别样教化、劝慰和开导。这种表达方式彰显其父爱的博大和深沉,可谓用心良苦。

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从毛泽东给儿女的书信情况看,总的看数目不多。但是凡动笔,必是情意满满,期待多多。从查阅的相关资料看,毛泽东写得较多的当是给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和大儿媳刘思齐。其中,给小女儿李讷算是写得最多。仅1954年7月至1963年1月间,毛泽东给小女儿就写过8封信。这当是“大娃娃”从“小爸爸”那里得到的一种特殊待遇吧。其中,不乏毛泽东对李讷身上时有的“骄娇二气”给予的教育和引导。
  写信最少的当是对二儿媳邵华。但是,1962年3月的一天,正在南下视察的毛泽东,利用清晨时间,专门给儿媳邵华写了一封家书,且有些特别: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养好身体,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署名“父亲”。时间为“三月六日上午七时”。这篇正文不到60个字的短信,没有抬头,未见昵称,且以“余不尽”戛然收尾,却是一篇分量很重、含金量很高、影响邵华和岸青一生的家书。
  原来,这与岸青的病体和小两口一段时间发生口角、闹小矛盾有关。当两人都向父亲诉苦、“告状”时,在情感和心理的天平上,毛泽东更多地希望儿媳邵华能有所改变,多些理解和包容,和岸青一起好好过日子,于是有了上述家书。
  这封信,全篇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父亲毛泽东以其渊博的学识巧妙地告诉儿媳,夫妻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一辈子“与君相知”,不离不弃,方显弥足珍贵,鼓励并期望邵华多体谅岸青的特殊情况,积极面对和担当,用美好的爱情化解和战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烦恼。聪明的邵华读懂了父亲的人生至嘱,体悟到父亲的不易,决心改变自己。
  毛泽东以其非凡的智慧,阐释父心,表达父爱。一篇篇充满情感的家书,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领略到这位普通父亲、世纪伟人别样的风采。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联合国改革的一次"表白"已走过70载春秋的联合国依然不忘创新。秘书长潘基文的任期将于今年年底结束,因此必须提前选出继任者。以往,竞选人直接由安理会决定,而这次,竞选人必须首先面对世界百余国外交官的集体面试。这次吸引全球关注的超级面试与新一届联大主席吕克托夫特大有关系。希望联合国改革的呼声一直此起彼伏。如何高效而准确地
据彭博新闻社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越欧元区。哪些改革方法确保了该国取得如此飞跃?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就此接受了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记者阿列克谢·马库林的专访。  “中国改革方式非常务实”  《论据与事实》周报问:苏联和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都实施了自己的改革。为何改革在苏联导致经济崩溃,在中国却带来了繁荣?  阿列克谢·马斯洛夫答:两国改革的主要区别在于,
陈平出生在陈留郡阳武县户牖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去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陈平分析天下大势,觉得秦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如此时机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立即辞别家人,前去投军。他清楚当时有能力争夺天下的只有项羽、刘邦两个人,于是决心去投奔刘邦。  帮刘邦争得天下  刘邦手下的将领听说陈平刚来就做了都尉,纷纷前来说他的坏话。陈平对种种污蔑根本不加解释,他对刘邦说:我之所以
在我喜欢的作家名单中,有一个是日本的村上春树。  村上年轻的时候,开了一个爵士乐酒吧。所有熟悉村上作品的人都会发觉,他的每一本书里都会对音乐有一些自己的解读,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家、作品推荐给大家。他是一个对音乐挺资深的人。  那时候酒吧里没人,怎么办呢?空下来,偷偷写小说。29岁的时候村上写了一本小说叫作《且听风吟》,这本小说当年得了很多奖。从此以后,他一举成名。  一个20多岁的人写了一本畅销书,
一、国家战略维度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开放战略,强调中国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从国家整体开放的谋篇布局来审视,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中,笔者认为,向北开放在现实中仍属于“短板”。因此,从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角度考虑问题,迫切需要提出“中国向北开放”的命题,此乃新时代推进对
宋太祖赵匡胤准备平定南唐,任命仁厚的曹彬为主帅,剽悍的潘美为副将。曹彬怕潘美等人不听招呼,极力推辞,太祖笑笑说:“我自有安排。”  太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当众交给曹彬,然后说:“你是一员儒将,给你做副将的潘美、曹翰都桀骜难驯,恐怕你难以制服,所以特给你手书一封,凡是有不肯用命的人,你就遥望朕所在的方向,焚香开启它,上面已经写清了处置的方法。”  望着那薄薄的一纸信笺,众将禁不住汗如雨下,那可是悬在
崇祯生前以节俭著称,喜简淡,不好繁缛的衣饰,这在朝野内外众所周知。   依宫廷旧制,皇帝的衣裳大都只穿一次。崇祯看不下去了,命人将穿过的衣服浣洗整理好,下次接着穿,如此,一件衣裳要穿许久。一次,崇祯参加经筵,抬手之间,发现袖口居然破了,很是尴尬,一把捏住袖口,将破处藏掖,但还是被负责讲经的讲官发现了,说:“衣服虽破旧,但皇帝也不必尴尬,节俭是美德。”崇祯这才转尬为喜。  过分节俭的人,往往对钱非常
在追逐名利的战场上,挤满了商海浮沉的竞争对手,这些小冤家们的恩怨情仇每天都在上演。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百年棋局上的生死博弈  可乐二巨头的斗争,就是一场世纪大战。两边粉丝均为彼此眼里的奇葩,互踩更是家常便饭。1920年,全美施行“禁酒法案”。一夜之间,酒精含量超0.5%的都成了违禁品,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借此机会迅速上位。“万年老二”百事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市场份额低导致多次易主、破产,每每活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习近平同志在这片充满激情的热土,与广大经济特区建设者并肩奋斗,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生动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放水养鱼”激活厦门港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这年夏天,习近平风尘仆仆从河北南下赴厦履新,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据时任厦门市体改委副主任朱丽水回忆,习近平到
小典故  从木筏到舟船  中国原始人多沿水从事渔猎活动,偶见树木漂流而过,认识到水与木头及其他浮物的关系,即开始用独木作为渡水浮具。后来为了上面能够搭载物品,人们模拟树叶的形状,将两根以上的木头捆绑起来,便形成了最早的木排——木筏,再后来又出现了竹筏。大约在8 000年前,中国出现了独木舟,既而演变成舟船。  独木舟的发明,人们有意无意中运用了性质逆向法——通过采用(或制作成)空心的物体,来减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