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出发,先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程建设;水利水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水量和用电量持续增长,我国的水利水量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社会对水利水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挥其有利的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满足除害兴利要求的需要
  社会发展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除了充分发挥其灌溉、发电这两个方面的功能之外,还需要将水利水电工程用于旅游(比如三峡大坝)、防洪、航运等行业中,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最大效益,为人们提供多种服务,推动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1.2解决能源危机的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一大因素。在能源危机的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水电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在水电资源开发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将水库的功能从单纯的防洪发展为水能的开发利用、水量调配、防洪等多种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在大气环流的控制下,地区性的气候比较平衡且稳定。在某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后,会将陆地修建成湿地或者是水体,该地区的湿度就会增加,所以其气候条件(比如气温、降水量等)会发生变化。
  2.1.2对水文土壤的影响
  建设水利工程后,水文特征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兴建大坝工程后,会降低上游的水流速度,同时也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修建水利工程后,对区域的土壤环境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有效保护农田,避免其受到冲刷、淹没等影响,而且还能通过调节地表径流,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另一方面,建设水利工程后,会造成下游平原地区淤泥肥源的减少,大大降低土壤肥力等。
  2.1.3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第一,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之后,有些陆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且土壤、气候等多方面条件的改变后,对动植物的生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后,会大量增加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从而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对水生动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2.1.4对地质的影响
  某区域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后,比如大坝工程,可能会造成多种不良地址灾害。比如地震,因为修建大型水库之后,其蓄水会产生巨大的水体压重,从而会进一步增加地壳应力;当水渗入断层之后,也会增加断层之间的润滑等,这些都会诱发地震灾害。再比如塌岸,水库蓄水后,其水位抬升,从而大大降低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塌方等多种问题。
  2.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2.2.1对文物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最终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文物古迹,它们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反映出某一阶段的社会风情、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部分文物古迹的淹没,损失了一些原有的文物古迹。
  2.2.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噪声污染、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从而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此外,水利工程实施运行后,会促使某些病原体孳生环境发生变化。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水库一带的居民,血吸虫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都比较高,可以达到80%。因此,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2.2.3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会造成一部分土地、房屋的占用和淹没,这就不得不将人口迁移。以我国三峡水库的建设为例,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三峡水库会淹没的陆地面积高达632km2,需要安置的移民人数超过110万人。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人口迁移造成巨大的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又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良好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意识指导行动。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等环节中,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其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宣传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中。
  3.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设计环节中,做好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工作,预测可能会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为施工环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第一,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控制好噪声影响、大气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将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第二,做好施工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安排相关的人员做好监控,及时处理施工产生的废弃、废水等,将污染物及时清除干净,有效避免留下潜在的污染源。第三,施工完成后,需要根据施工前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关的景观恢复、绿化等工作,最大程度上减小甚至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3完善移民政策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移民的利益,不断完善移民政策。第一,做好评估工作。根据工程假设的实际情况,对将淹没的房屋、土地、其他有价设施等进行评估,安置好需要移民人员。第二,为了有效调动移民人员的迁移积极性,可以采用让移民参与水电开发建设,让开发方、移民人员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
  3.4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有效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应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做好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之上,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增殖流放、设置过鱼设施等,充分协调好工程建设与水生生物保护两方面之间的关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既是满足除害兴利要求的需要,同时又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手段。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给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移民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让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服务人类。
其他文献
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开放呢?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方式的开放、内容的开放、师生交
众所周知,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素养做出了以下论述:“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到之处是,为了未来
根据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中职语文教学的“五个一教学工程”,并论述其基本方法与重要意义。“五个一教学工程”是指每次语文课带给学生的五项教学内容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
在我国期刊“走出去”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中英文期刊基于期刊本身特色开始探索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之路。然而,由于缺乏经验,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写作应用文不仅是对写作“基本功”的检验,也是对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全面运用的检验。有调研显示,高校甚至名牌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可把抒情散文、毕业赠言写得深情款款
《英语国家概况》是每所大学英语专业都会开设的课程,这一学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反思,如何高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培养一代又一代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紧扣课程特点,着眼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