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8595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地提出“探究性学习”这一要求,这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它以问题为载体,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因此,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营造“问”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其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树立“言者无畏”的意识,不管学生所提问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幼稚的还是较有深度的,教师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多鼓励少责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启提问意识的大门。
  二、创设“问”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
  在学生具备了敢于提问的心理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提问。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利用语言、实验、教具等各种教学手段,创造一种符合学生需要的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生物学成果都是前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和研究后才获得的。必修一教材中“光合作用”的发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教材通过几个经典实验来编排该部分教学内容,其中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是一个诱导学生提问的绝好素材。该实验从遮光、光照、脱色到检验淀粉存在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索过程,展示了一种科学探究思想。因此,在组织本实验教学时,不妨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探索:
  第一,改验证型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第二,实验的准备过程积极让学生参加,如遮光和光照,让学生充分感知探索经历。待到课上实验结束,“为什么要把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为什么叶片放入酒精后要隔水加热”等问题,一定会从学生脑中呼之欲出。
  2.通过实物观察,启发学生质疑
  心理学研究认为:与实物直接接触而获得的体验是最具体、形象的体验。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启发学生提问。如必修三“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一实验,就可以这样组织教学:课前准备一组枝条及相关生长素类似物,在学生充分感知枝条未生根时的状态和生长素类似物的样子。学生会纷纷提问“生根后的枝条会是什么样子”“生长素类似物要如何配置”等问题。教师只需从其中选择并确定“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的影响”这一专题,深入探究作用后的枝条状态,就能完成后半部分的教学内容。
  3.联系生活生产,结合实际质疑
  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即让学生遇到生活中的事实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激励学生质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这种矛盾越强烈,越能激起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讲“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时,一般都要用到课文插图“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该图所示情形是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关键,但它恰恰与生活中的现象“水往低处流”相矛盾。这时教师可这样启发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留”,但在细胞与外界溶液之间水分是往浓度高的地方流?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要如何区分水多与水少?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关系。
  三、训练“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学生具备了主动提问的意识后,不等于就能把问题问在重点处、关键上,往往会出现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知识的要害,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与学习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提问方式。如“蛋白质”一节内容教学,课前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创设这样一组问题:①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哪些?②这些元素组成的基本单位叫什么?它分为哪两类?基本结构如何?③这些基本单位要如何连接?这些问题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自现象到本质这一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演示,并告诉他们设计方法,让他们模仿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自会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个规律,提出一些较有价值的问题。
  其次,借教材上现有的题目,如“问题探究”,要求学生在弄懂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渗透作用”一节,课后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植物在盐碱地上为什么一般都长不好?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在弄懂该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就会提出很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①人吃咸菜多了为什么会感觉口渴?②打点滴时,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浓度太大行不行?③若把盐水或葡萄糖换成无菌水行不行?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是学生借用了课本上的提问方式,学会了怎样提出高质量问题的结果。
  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师生之间的不断努力。须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具有探索性,从而达到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老师被很多学生喜欢,有的老师却几乎无人喜欢,这就是一个老师的个人魅力。一个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是学生能否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一个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包括他的脾气、性格、智慧等。一个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人格魅力  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就是说一个语文老师在人格方面表现出的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指一个语文老师的品德、性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病区药房计算机中调出2011-2012年临床科室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关数据,并加以分析、整理及分类.采取
对于摄影而言,曝光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无论你想拍摄一匹奔驰的骏马,还是天空中斗转星移的轨迹,都需要对曝光时间了如指掌。
目的:探讨裸片药品外观比对查询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效果,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利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主研发的药品处方集作为平台,对药品裸片及包装进行拍照并
现阶段小学数学的练习方向,基本上是针对数学课本上需要学生们牢记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会陷入死记硬背的死循环中,记不住就背,背不下来更要加把劲去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慢慢丧失了自主记忆、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这样一种形式,教师应主动创新,让课后练习跳出传统模式的桎梏,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添砖加瓦。  一、链接生活,学会估算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