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生动的实验现象、有趣的插图及挂图、精心策划的讨论,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
  关键词 教学;问题情景;探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67-01
  提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创设问题情景教学,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心理追求,激活思维,强化理解,促进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主线,来调控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用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
  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最基本途径。例如:在“做功改变物体热能”的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冬天,同学们的手被冻得发痛,这时候就会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学生:手发热,暖和)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从而得出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
  二、用生动的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景
  实验技能是科学现象在课堂中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惊奇、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探究和深思,在释疑的过程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先让学生做水杯和厚纸片的实验,学生看到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继而发出疑问: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因为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作用?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师生共同来做马德堡球实验,教师用抽气机抽出空心半球的空气后,叫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学生累得满头大汗都没有拉开,这更激起了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教师打开半球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用两手轻轻地把半球打开了。学生感到惊异,经过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终于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有,而且很大。
  三、用生动有趣的插图、挂图,创设问题情景
  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创设问题情景,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好办法。学生观察插图,分析现象,认真进行思维,在教师诱导下抓住本质所在,形成概念性语言。为学生创造适宜的问题情景,有利于誘发学生学习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如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课前绘制一幅图。上课时,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看见了马路、小汽车、行人,我还看见了小鸟、车上的司机和乘客……进一步启发:还有吗?经过短暂的窃窃私语,有几个人在说:马路也随着地球一起运动。又问:马路也在动,是把哪个物体看作静止不动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诱导,最后总结出“运动”、“静止”、“参照物”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们有声有色的描述,从“静”中看到“动”,又从“动”中认识了“静”。
  四、用精心策划的讨论,创设问题情景
  知识不仅仅是科学的结论,而且包含了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过程。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解决问题、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在自学过程中潜心思考,提高为取得讨论发言权而积极寻找理论依据的自觉性,使其在教师精讲过程中认真听讲。独立分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激疑”,善于提出适当的问题,让他们深思,鼓励他们结合教材提出各种异想天开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跳起来摘桃”的感受。如:“滑动变阻器”是电学教学中难点之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如在教学中可先展示舞台灯光明暗的有趣问题,让学生小组活动,讨论设计一个能方便地改变电路电阻的装置,学生提出了改变电阻的三个方法:改变导体的长度;改变导体的粗细;改变导体的材料,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得出改变导体长度是最方便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分析“直线式变阻器”使用时的不方便之处,思考改进方法,学生提出各种不同方案。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线索:
  (1)怎样改变电阻的大小?(2)怎样增大电阻的变化范围?(3)电子线太长,实验不方便,如何改进?
  逐步增加提问的难度,构建一个呈梯形的问题系列,分步引导学生。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确定方案后做实验。通过讨论,学生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各种意见相互碰撞,认知在碰撞中失衡,又在碰撞中获得新的平衡。在探究过程中展示设计思路,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教学坡度也减小了。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教学问题情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关键问题上应使学生有能想得起来的浓厚兴趣,不但要考虑怎样经过努力才能想得出,还要估计学生“想”的各种可能情况,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了解学生实际思维活动情况,不但要引导学生“想”的方向还要提高学生“想”的质量。但是我们要注意如果实际情况与原来设想的情景有出入,就一定要随机应变,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健康、积极、主动地发展,培养寻求变异,不依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歌唱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纵观歌唱活动导入现状如蜻蜓点水,未发挥其存在的价值,激起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导入环节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建构,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投入歌唱活动,同时提高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歌唱活动;导入;激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O61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45-01
摘 要将“过程写作”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为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过程写作;高中英语;写作教學;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63-01  一、“过
目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高死亡率的新发传染病。SFTS患者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临床上常形成炎症风暴,引起多器官脏器损伤而死亡。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参与抗病毒免疫应答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亚群,即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s)和正常密度中性粒细胞(NDNs),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LDNs在形
摘 要 初中语文写作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事某物的见解与认识,也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合作交流的方式之一,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初中习作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升学与就业在某种程度上讲,还是依据学生的答卷“一卷定终身”的招生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师和学生对待习作教学的方式,每周一次的习作教学犹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TCI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因子水平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瑞芬太尼(R)组两组(n=15)。S组以舒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对接受分次照射的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调节保护效应;对脾淋巴细胞亚群体外杀伤K、S细胞的影响;是否促进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
摘 要 美术教学离不开示范,教师的示范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术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美术学习效率。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旧式的范作形式不仅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对于小学生而言毫无吸引力,课堂质量极速下滑。为此,教师需要更新示范教学形式,化腐朽为神奇,使示范教学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美术学习内容。  关键词小学美术;示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摘 要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数学是一门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复杂思维能力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科,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决定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能力。其次,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还肩负着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相衔接的重任。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该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逆转录PCR(RT-PCR)等细胞和分子生物的技术和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和分布、对细胞骨架重构的影
摘 要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要实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促进小学生树立思维意识,引导小学生用已有的认知,通过思考而获得新的知识,并学会用学到的新知识来理解、解决面临的问题,准确判断、推测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思维能力是组成一个人最根本品质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去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