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学后教“展示交流”的有效策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展示交流”是课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展示、交流、启发,学生可以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感受以及认识到思想与智慧的冲突。教师准确的点拨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的陈述、交流和创新中得到落实和突破。文章就如何正确认识展示与交流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展示与交流展开了探讨,以期对小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先学后教;“展示交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57-02
  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再在课堂进行讲授的教学类型,主要环节有课前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堂中师生进行交流和课堂结束时学生认知本课程以及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思维方式,其中课堂的讲授和交流是“学”的中心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学会细化和精化讲授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指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善于思考,善于交流,运用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文就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后课堂展示和交流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学后教前“展示交流”,明确方向
  (一)聚焦目标
  “展示交流”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课堂的主旋律。学生通过思维、实践练习和语言表达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教学中,学生的呈现和交流是一个动态的、多样化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效率,教师可让学生进行陈述,陈述的形式可以是个人口头陈述、两人小组陈述和四人小组陈述,学生的陈述和交流结果要体现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出多元性。最后报告的内容应该“精益求精”,必须是学生深入讨论的问题,聚焦教学的目标,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动力。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說:“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中。”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第一,让学生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第二,让学生自主理解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性质;第三,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三角形模板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在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口头展示,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应提交并传达给小组,进行小组的交流结果展示。这既能锻炼个人的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交流应该把重点放在最重要和最困难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带着学习工具上台展示、交流,体验演讲、讨论的过程。通过多样化的展示和交流,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本课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互学互教“展示交流”,培养能力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早期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和交流习惯,规范展示和交流语言,学生要大胆、大声、大方、谦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首先要说“我们小组认为……”“我的意见是……”,注意语言要简洁、准确、有条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使用一些提问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如“你有什么问题吗” “哪一组的意见比较好” “有人需要进行补充吗”,这些问题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思考,使学生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找到对学生有益的课堂陈述和交流方式,使自己在起步阶段迅速承担辅助的角色。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以模式化的方式汇报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保证了课堂的快节奏和高效率。
  (二)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补充问题更有序、更有效、更精彩,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不要重复已经讨论过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讲的重点,只懂得简单地说出答案,那么教师应该在课后重点引导。对于学生在演示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教师应该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纠错或是让学生相互纠正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经常提问学生。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品是三角形的呢?”这一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去寻找三角形、认识三角形。之后,教师可以再问:“同学们,通过观察这些三角形,你们发现了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通过学生的不断探索研究,学生间的互相补充,学生可以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讲解更加全面,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
  (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给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整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进行实践操作和调查活动。小组长在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任务时要有序进行,教师要经常与小组长见面并培训小组长,使其可以根据组内学生各自的强项合理分配工作。在课堂上交流的小组学生应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调整和制订总体规划等在遇到问题时,小组长和小组其他学生可帮助回答。如果在最后展示交流成果时必须在黑板上写字,小组长和组内成员可以提前在黑板上写字等。小组长要自我定位为整个小组的领导者,带领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成为教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帮手,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分层“展示交流”,培优辅差
  (一)学困生:展示基础题
  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形式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较大。个别学生不太会表达,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许多教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很少关注需要教师帮助的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在教室巡回观察时不难发现,一些安静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人,他们成为热闹气氛下的陪衬,很难被注意到,更别说展示自我了。久而久之,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就会消失。因此,教师要更加关注他们,给他们展示基础型习题,及时引导他们进行练习,在实际操作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要在他们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时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高质量地完成学业。   (二)学优生:展示综合题、发散题
  教师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饱”。针对学习较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一些综合题、发散题进行练习,帮助这类学生学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这些学生不再拘泥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研究更加深入的问题,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一直保持对知识的兴趣。
  四、教后再学“展示交流”,深度学习
  (一)精准点拨,善交流
  一个精准的点拨能让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极大提高,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准确的点拨。学生对新知识分析不正确、不深入的时候,要学会自己主动、及时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要准确指出其中的要点,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完整,教师应进行干预,引导学生逐步提高答案的精准度,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在小组展示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提出建议和鼓励,让他们将来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和交流。
  (二)指导方法,能交流
  例如,一个苹果的价格是两元,商家给出的优惠政策是买3个苹果5元,买10个苹果加送两个苹果,问如果购买20个苹果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最划算。这道题目的解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经过小组内的讨论会得出一些新奇的解答。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是学生经过思考得来的成果,在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时,教师不能立刻否定不正确的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再想想别的解决方法。在学生全部回答完之后,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进行分析,做到精准点拨,让学生即时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这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小组合作讨论的内容,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结语
  教师先学后教,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好学习方法就像给学生一把打開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这比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对学生来说,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最关键的前提。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的方式,还要求学生主动与教师配合,提出建议。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需要进行互动才能创造出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大胆地向教师提出意见,教师也要虚心接受进行改变。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教师更加亲密,有利于日后的教学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思维方式的引导上,教师要学会精准点拨,让那些对某个知识点还存在疑问、模糊的学生茅塞顿开。学生通过点拨可以明白其中的深刻要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找准解答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一个档次,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美霞.先学促自主合作利展示——浅谈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5(30):45.
  [2]郑华.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展示交流”环节的有效策略[J].情感读本,2017(29):55.
  [3]秦宗美,谭小涛.浅谈提高小组展示有效性方法和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7(12):69.
  [4]顾 标.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教结合”策略的运用[J]. 数理化学习,2010(11):65-66.
  [5]何建兰.优化“先学后教”课堂解惑策略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3):96-97.
  [6]李晓霞.浅谈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8(8):121-120.
其他文献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音乐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其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丰富的第二课堂、精彩的实践舞台更是成了高中常规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在多样、多元的实践体验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常规课堂作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根基,更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打破“常规”,让音乐学以致用,让美育真的发生。
摘 要:在网络信息时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全方位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文章对如何将网络平台教学资源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31;G434
摘 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翻转课堂逐渐被推广。这一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课堂互动平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打造高效趣味课堂。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激发学生感知美的欲望,从而使小学美术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
摘要:当前,作者所在区域大力推进积极教育工程,但部分学校的德育依然存在防御式德育现象,其德育管理目标零散、方式陈旧、评价单一、不成体系,德育实施路径狭隘。中小学德育应树立积极德育的新观念,在德育方法和德育内容上寻求突破。实践证明,“积极认知、积极养成、积极实践、积极感悟”这种四层递进闭环式积极德育育人体系,能科学引导学校德育实践的创新,促进学校积极德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积极德育;中小学德育;
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对高职教学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工匠型人才成为职业院校高水平发展的核心。本文立足于百万扩招背景,结合工匠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土建建筑类工匠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以此为高职工匠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摘 要:合作学习法是初中各科教学永远无法绕开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法,因为它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共同的任务。因此,更能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承受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合作学习法较好地应用在课前准备活动中、课上基本技能教学中与身体素质练习中以及临近下课时的整理活动中的话,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
摘要:“数感”自1954年首次提出以来,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数感研究起步较晚,2001年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20年间国内学者对数感的讨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数感的内涵、数感的作用和数感的培养策略三方面。  关键词:中小学数感;研究动态;研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06
摘要: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难点内容,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作文时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对于文字的把控以及写作方法的掌握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来改进教学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
艺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创造性思维方面,表现出与其他教育不同的特性,且在某些方面所具一定的超越性。同时,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创新模式中的作用,其与第一课堂在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过程中,能够逐渐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本源。
摘 要:通过文献分析、阅读典籍等多种方法,文章对自然以及自然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根据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联系、教育者教育理念落后、学生学习压力大等诸多问题,提出将自然教育思想运用在小学教育中的建议,即通过遵循“教育适应自然”原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扩充自然教育内容、培养自然化教师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天性发展,使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  关键词:自然教育思想;小学教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