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网络世界里导航心灵——评《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给教育尤其是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面对这样的挑战,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一线教师,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不可能像鸵鸟那样把头埋进沙里,对于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问题视而不见或采取回避态度。而对于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的回应和解答,只能建立在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实际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网络对青少年的实际影响,只有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我们才有可能提出具有实效的教育对策,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其他文献
因为我们远离或曰疏远了思想的汰洗与打磨,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副没有“棱角”的面孔和一双“分辨率”很差的眼睛以及直立不起的“骨相”。三年了,《新作文》留在人们心中的原
太湖之滨,古运河畔,巍巍钟楼,菁菁校园。自1911年建校以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在“弘毅”校训指引下,相继走出了荣毅仁、薛暮桥、曾涛、钱松岩、吴冠中等一批杰出校友。
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我就暗下决心要带好这个班,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可是事与愿违,一开始就出师不利。先是班里小麻烦、小错误如鲫鱼过江一样接连不断。我刚解决了这
在现象学研究方法的观照下,关怀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关怀。关怀包括接受性关注和动机移置两个环节,接受性关注是关怀性相遇的根本特征。关怀者(A)如其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政策文本的概括、分析,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德育政策文本内容的发展变化脉络,并对阶段性的重点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探究德育政策文本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描述与
教育者们面临着挑战;丰富一种教学的道德词汇内涵,使它敏感于活生生的、经验过的教学关系。本文通过对“关爱”意义的简略探究,给出了一个现象学困惑,它涉及到专业的“关爱”概念
福泽渝吉是近代日本极具现实危机感、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他的《劝学篇》以人权论为基点,将国民理念与教育结合并予以深刻阐述,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平等,为了独立。
清朗的月夜,我常幻想到一片寂静美丽的荷塘除了鸟鸣蝉叫,只有微风拂过荷塘。湖心该有一间精致的小亭,为我摆上一架简朴的古琴,焚上一炉檀香,题上几阕新词,我身着月白色旗袍的
育英小学位于古城常德沅水河畔的笔架城下。元朝仁宗延佑六年(公元1320年),此地为孔子文庙,清朝前期曾是朗江书院,辛亥革命后改为学堂,1964年更名为育英小学。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第二颗太阳。道德教育首先要有道德,即要让儿童尊严地生活,其关键词是人、尊重和自由。不尊重儿童是不道德的,放任儿童也是不道德的;压抑儿童的自由天性是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