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探究的实践认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有效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诸方面的要求,创设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学完“平均数”内容后,设计这样一道题:“大自然游泳馆平均水深1.60米。一位叔叔身高1.65米,很想下池学游泳,但水性不佳,试问他下去游泳有危险吗?”研究本问题,学生既感兴趣,又有话可说,而且答案不一。围绕平均水深、身高、水性等因素来分析、考虑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着眼点,会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与结论,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探究的内容要有“应用性”
  数学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解题,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促使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动机,了解数学价值。
  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大量的有关事物组成情况的信息,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利用一瓶浓缩的柠檬汁商标中的一条信息——柠檬汁与水的比是l:9,让学生按比例配制出可口的柠檬汁饮料,通过配制不同口味的柠檬汁饮料,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比的具体含义,最后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探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探究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就是提出一个符合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既不能提空泛的问题,也不能提学生无法探究的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让每位学生买了一本《万年历》,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探究材料。可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是:“面对1993年一2004年的年历,你最想研究什么?”教师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探究这12年中“天”的变化规律,想用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是学生并不这么想,既然你问我“最想研究什么?”那我就实话实说:
  生1:我最想研究出一种非常漂亮的年历画。
  生2:我最想研究一年中到底有多少个星期天。
  ……
  学生提出的这些“最想研究”的问题,是非常可贵的,也很有研究的必要,可就是没有一个学生“上钩”,使教者处于十分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地步。后来这位教师在另一个班讲同一内容,在这个环节时,将问题改成:“面对1993—2004年的年历,你能说出“天”的变化规律吗?”问题单刀直入,给学生以明确的探究方向,教学效果相当好。这说明,在课堂上,一个既有难度,又能让学生尝到甜头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4.探究的过程要有“开放性”
  探究问题提出后,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究途径,收获到不同的探究果实,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针对“怎样的数才能被3整除”这个问题,设计如下实验进行大胆地想象,看能被3整除的数与什么有关,然后举出一个具体的数进行检验,再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人任意报数,一人用计算器检验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一人在下表中用小棒摆出各数位上的数,一人数出各数位上小棒的总数共用几根小棒:
  
  这个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围绕“怎样的数才能被3整除”这个问题思考、实验、讨论、研究。
  5.探究的结果要有“层次性”
  探究的结果要具有层次性,是指探究式学习不但要有结果,而且结果要丰富,要精彩纷呈,让不同认知水平,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通过让学生用小正方形纸片拼不同的长方形来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全班讨论时,出现了下列不同意见:
  生1:我们组发现拼出的长方形的种数,有一种的,有两种的,也有三种的,不知是为什么。
  生2:我们发现正方形块数为奇数时,拼出种数为一种,但发块正方形时为什么又例外呢?
  生3:我们组发现偶数块数中除两块外,都能拼成两种或三种。
  生4:我们经过认真分析这个表后认为,如果正方形个数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就只能拼一种;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那就能拼两种或两种以上。
  生5:我们组的意见是,如果正方形个数中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就只能拼一种,如果除这两个约数以外,还有其他约数,就能拼两种或两种以上。
  教师及时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发现”。生4、生5的独到见解,对其他学生有很大启发作用,大家都能从中分享到集体智慧。在此基础上,教者引出质数、合数概念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
本文就铬钼钢的主要特性,容器的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制造过程中的检测和热处理,以及铬钼钢的最新进展简要介绍,提出了只有了解铬钼钢的特性,才能真正处理好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反思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生怕某一个知识点没讲到,没讲透,学生不理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教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感悟理解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实际,使课堂充满鲜活气息呢?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穴位电刺激对辅助生育治疗中卵巢低反应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拟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的70例卵巢低反应患者,分
收稿查询电话:0731-88876765(中文版)财务及发行查询电话:0731-88830410传真:0731-88877197中文版官网:http://www.ysxbcn.com电子邮箱:f-ysxb@csu.edu.cn联系地址:410083湖
人工免疫算法是一种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优化算法,目前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函数优化、图像处理、组合优化、网络安全、知识发掘、电网规划等许多领域。本文通
<正> 一、哑图设计法产生原因目前,在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由于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故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工装、刀具、工具时的速度要快。然而,工程技术人员在从
有些教师总抱怨学生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参与性不高。以前我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平时一提问,学生不是低头就是一脸茫然。后来在摸索中,我渐渐地发现“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课堂上我就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提出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有时还试着让学生自己提问质疑,并加以鼓励。在我的不断努力下,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场景。学生们在课堂上渐渐变得活跃起来,连那些平常不爱说话的女生都一扫往日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可见,新课标非常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结合。那么,在教学时,如何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