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繁华才是春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现代文坛,以鲁迅先生为首的洋洋洒洒的作家群落中,有一位似乎不温不火的作家许地山,离世之后,也淡然如菊,倒是因为他的散文《落花生》,多年来一直被选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于是家喻户晓。而我,因为许先生是闽南作家,与我有一份乡缘的牵绊,于是,戊戌年初春来到许地山的故乡漳州,我自然而然地走近许地山,从而真正了解了这位乡亲作家的厚重与价值。

飘萍转絮 畸零身世


  许地山,福建龙溪人,原籍广东潮阳,名赞堃,乳名叔丑,号地山,笔名落华生,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侧的窥园里。
  许先生的一生,恰是一条弯弯曲曲跌宕起伏的河流——生后数月,中日开战,未及二载,台湾失守,是时其父为台湾筹防局统领,散财避地大陆,3岁时,先生随父寄籍漳州龙溪。9岁,随父赴徐闻任所,后又辗转阳春、江州、三水诸县。14岁,再随父移宦广州,师从徐展云、龙积之、龙伯纯诸先生习经史。辛亥革命后,其父退居漳州海澄,因家境贫寒,19岁的地山,为维持家计,先受聘于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当教员,后赴仰光任中华学校教员。24岁,先生往北平燕京大学求学,同年,其父殁于异域。27岁,先生毕业于燕京大学,得文学学士。是年,其原配夫人林月森也不幸病故。屡失至亲,先生痛不欲生。28岁,又卒业于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得神学学士。29岁,放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宗教。31岁,转赴英伦,入牛津大学,习宗教史、土俗学、印度宗教、梵语。后归帆印度,曾作短期勾留,就地研究梵文及佛学。33岁先生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大、清华任教授。36岁,与湖南望族周印坤之女、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周俟松再结连理。
  1935年,因与燕大教务长司徒雷登意见不合,40岁的许先生,南来广州任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教授。同年冬,先生再赴印度,一年后回国,仍执教燕大。42岁,因胡适博士之荐,先生就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学院主任、教授,任职6年。49岁秋日,先生病逝于香港,下葬于薄扶林道中华基督坟场。
  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奋进的一生,是座不暖席车马倥偬云水天涯的一生,因此,他虽不幸早逝,但属于他的近半个世纪的岁月,留下的是一片铿锵的回响和耀眼的亮色。

文学哲学 花开并蒂


  许地山先生是以著名作家称誉于世的,其实,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哲学家。先生的著作,大体可以分为文学和学术两大类。
  關于文学类,我拜读过先生的散文集《空山灵雨》、《杂感集》、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其中的名篇如《落花生》、《缀网劳蛛》、《春桃》等,都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译著《孟加拉民间故事》、《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则是中西文学合璧的产儿。
  至于学术著作,我涉猎不多,大约有《印度文学》、《达衷集》、《道教史》、《国粹与国学》、《扶箕迷信的研究》、《佛藏子目引得》等。
  先生的著作,以1926年学成回国任教为界,前期以文学创作为主;后期以学术著述为主。
  我的关注点在于文学。通观先生的散文、小说,与他的生平阅历及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先生毕业于燕大神学院,游学欧美,早年信奉基督,但因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加之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自己又曾在佛教之城仰光任教两年,因此先生平生著作,笔触所及遍及佛教、道教、基督教,但真正影响他人生观形成和创作倾向的,为主是佛学思想。北大陈平原教授说:“(许地山)之所以在‘五四’一代作家中卓尔不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浓郁的宗教色彩与异域情调。”沈从文先生也这样评介许地山著述:“在中国,以异教特殊民族生活,作为创作基本;以佛教中邃智明辨笔墨,显示散文的美与光……”
  因此,先生文学著作可归为两种:一是“爱”的宗教,一是“无我”。但他的理念,不是虚空,而是奋斗、进取,纵使失败,也义无反顾地再接再厉。先生说:“人生如蜘蛛结网,网难保不破,但照结不误,破了再补。”这一“补网人生观”,是积极入世的,也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
  另外,先生的作品,特别是散文,既有洗尽铅华的朴实,如《落花生》,又有缠绵悱恻的温馨,如《笑》、《香》;既有俗世的男性阳刚、女性柔媚,如《无法投递之邮件》、《荼蘼》、《忆卢沟桥》,又有红尘中的哲学思索,如《海》、《七宝池上的乡思》、《蛇》;至于空灵隽永如诗的篇章,如《梨花》、《桥边》、《再会》等,则比比皆是。先生的小说《春桃》,改编为同名电影。
  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它的万花筒多棱镜般地闪烁异彩。宋庆龄、徐悲鸿、茅盾、郭沫若、柳亚子、郁达夫、老舍等,对先生的人品学识均有很高的评价。

不能不说的许南英


  许南英先生是许地山的父亲。忠贞爱国、耿介正直又满腹诗文的许南英,对许地山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
  许南英是台湾历史上第25位进士。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任清朝驻台湾筹防局统领的许南英,扼守台南,激于民族大义,率部奋死抵抗,苦撑危局,还将多年积蓄充作官饷,奈何回天无力,台湾最终沦陷。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战争失利后,将台湾割让日本,富有爱国思想的许南英,不愿做亡国奴,抛弃全部财产,带领一家迁回大陆,在福建省龙溪县(即今漳州市)落户,认祖归宗。后来出洋,因欧战滞留南洋,病故于苏门答腊。
  许南英不仅是一位抗敌名将,也是台湾一位著名的诗人,战前战后,他写了一系列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诗篇——
  “雄心尽付东流水,莽莽河山抱杞忧”,是他歌咏抗敌民族英雄季篯的诗章;
  “沙场白骨臣之壮,幕府青衫我独贤”,“血枯魂化三春鸟,茧破丝缠未死蚕”,是1896年9月初三眺望沦陷中的台湾的心声;   “不随桃李斗秾华,一勺清泉养绿芽。几度春风深酝酿,托根天地亦开花”,是借咏水仙以寄故土沦丧、国破家亡之悲凉;
  “旅客他乡是故乡,到处溪山是主人”,“某山某水还无恙,谁毁谁誉任自然”,“合为诸生开望眼,相期祖国焕辉光”,是羁旅怀乡中爱国志士的情愫;
  …… ……
  许南英先生身后,留有一卷诗集《窥园留草》。老人一生好画梅,那是他铮铮傲骨的写照。
  许南英大敌当前时的报国壮举、民族屈辱后的慷慨悲歌,是一代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许氏家族的荣光。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才华横溢的文学素养,对许地山先生的耳濡目染是刻骨铭心的。

赤子情肠志士心


  由于父辈忠贞报国情怀的言传身教浸润熏陶,许地山先生自少年起就拥有一份赤子情肠爱国心。
  1906年,先生进旅粤中学(原名随宦学堂),四年后毕业。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广州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富有进步思想的17岁的许地山,毅然剪掉辫子,投身革命活动。
  1921年1月,茅盾、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该刊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既是杰出作家,又是杰出民俗学家的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后,时任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的许地山,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后,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先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并拒绝为国民党反动派主办文化宣传活动及撰写文章。
  1938年3月至1941年,抗战爆发后,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当时大批文化人与青年学生流亡香港,许地山和由内地来香港的文艺界进步人士茅盾、胡愈之、徐悲鸿、关山月、柳亚子、杨刚、萧红等,全力发动香港文化艺术界群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尽心尽力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积极开展组织教育工作。
  在祖国危难之秋,许地山先生用他的赤子情肠志士心,用他的如匕首投枪的利笔,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上一束沥血的心花。
  雷洁琼先生如此评价许地山:“地山先生一生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热爱祖国、诲人不倦的风范,使我们永远怀念。”

就是一颗落花生


  许地山先生在《落花生》中写道:“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他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来。”
  许地山的妻子周俟松说:“地山在生活上,一无嗜好,衣食简朴……喜爱与劳动人民接触,与广大群众交谈,对人真挚谦虚,对义务竭尽所能,对权利从来淡薄……”
  在孩子的眼里,身为父亲的许地山又是什么样的?许地山的儿子周苓仲回忆一家人“经常追逐为戏,妈妈当母鸡,我们兄妹两个当小鸡,爸爸当老鹰,常常被爸爸捉住抱起来打屁股……”
  地山先生对孩童特别重视,随时都是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地说服教育。他和孩子打球、捉迷藏,还为孩子创制一种有历史意义的六国棋。他亲自栽花作盆景、养猴子、小狗和家禽,带着孩子们浇水、饲养,利用此时间作为休息。为孩子写童话,如《萤灯》、《桃金娘》等等。
  许地山常穿自己设计的长仅及膝、对襟不翻领的棉布大衫,蓄着山羊胡子,又爱写钟鼎文或梵文,因此同学多戏称他为“三怪”,也有称他为“莎士比亚”、“许真人”的,他都微笑以对。平日里,他能文善诗,谈笑自如,有时讲普通话,有时讲闽南话,有时又讲广州话,风趣横生,和蔼可亲,人多喜欢跟他接近。
  地山先生轮船火车从来乘三等座,豪华酒楼没有他的足迹。他的收入,大部分用在购买图书上。他名其书房曰“面璧斋”,就是激励自己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他每日绝早起,深夜眠,总是如饥如渴地攻读。
  地山先生对学生视同亲人,除课堂教学外,总是以身作则,教育做人的道理。他说:“从师若不注意怎样做人,纵然学有师承,也只能得到老师的死知识,不能得到他活的能力。做老师的任务,就在以‘怎样做人’的活的知识育人。”
  先生本色、谦和,没有名士的骄人气势,一生崇尚质朴无华、真诚内敛的落花生精神。
  先生本身就是一颗落花生!

冰心轶事及胜友如云


  地山先生的一生,可谓胜友如云。有意思的莫过与冰心先生的过从,也算一段文人轶事吧!
  1923年初秋,燕京大学有四位同学同船赴美,其中就有冰心和地山,说来也巧,冰心和后来的丈夫吴文藻相识,还是因为她请地山帮忙找清华的学生吴卓,地山却把吴文藻给找来。地山以后常對冰心说:“亏得当时的阴差阳错,否则,你们到美国后,一个在东方的波斯顿的威尔斯利,一个在北方的新罕布什州的达特黙思,相去七、八小时的火车,也许就永远没有机会相识了!”
  1926年,冰心从威尔斯利大学得到硕士学位后,回到燕大任教。次年,地山也从英国回到燕大,于是接触机会较多。1928年,经熊佛西夫妇介绍,地山与周俟松相识,1929年,在朗润园美国女教授鲍贵思家里宣布订婚,是日,中文的贺词,就是冰心宣布的。冰心幽默地说:“这也算是我对他那次‘阴差阳错’的酬谢吧!”
  冰心先生对地山先生深为赞赏:“地山见多识广,著作等身……他的文学方面的成就,那的确是惊人的。他的作品,有异乡、异国的特殊的风格和情调。他是台湾人,又去过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对于那些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这使得地山在中国作家群里,在风格上独树一帜!”
  可惜天妒忠良,地山先生不幸早逝,对此,冰心先生不胜痛惜:“昔人有诗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我想‘才人’也和‘美人’一样的吧!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不仅冰心先生,当年文艺界的翘楚,对地山先生的人品文章,也都好评如潮——
  郭沫若先生说:“他不仅是一位诚实的创作家、真挚的学者,而且是一位极健全的社会人。也因为他是诚实,真挚,所以他的精神才极其健全。”
  茅盾先生说:“他是热情的,然而他的热情常为理智所约束,故不常见其喷薄;他对于人生的态度异常严肃,然而,他表于外者又常是爱说笑爱诙谐。”
  老舍先生说:“……他明知道某某人对他不起,或是知道某某人的毛病,他仍然是一团和气,以朋友相待。他不会发脾气。……为了读书,他可以忘了吃饭。”
  叶启芳先生说:“许先生对于我的最深记得的印象和我认为先生最伟大的品格,便是真诚,一種恳挚无比的真诚,一种坦白无邪的真诚”。
  郑振铎先生说:“他的一生都是有益于人的,见到他便是一种愉快。他胸中没有城府……”
  郁达夫先生说:“像(许地山)这样坚实细致的小说,不但是在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就是求之于1940年的英美短篇小说界,也很少有可以和他比并的作品”。
  许地山先生一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与许地山并无深交的胡适坚持自己的选择,推荐许地山到香港大学任文学院主任教授,胡适先生认为,在新文化运动中最佩服的人物,“除去二周(鲁迅、周作人)之外,许地山是第三名”。
  与许地山交往的文友,还有梁实秋、周作人、蔡元培、柳亚子、胡愈之、邹韬奋、陈寅恪、瞿秋白、泰戈尔等等。
  正如漳州作家黄文卿先生所说:“许地山和曾经出现在他生命里的那些人,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在一个大时代的漩涡中,他们交集、碰撞,熠熠生辉,折射出钻石般的光芒。”
  当许地山先生病逝的噩耗传出后,第一个送去花圈的是宋庆龄女士。书画家叶恭绰、银行家周寿臣、外交家颜惠庆、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香港知名学者陈君葆、画家徐悲鸿等各界人士和团体,近千人或前往悼念,或送花圈,或送挽联,香港大学降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地山逝后哀荣,由此可见一斑。
  地山先生千古之后,张一廛、陈寅恪、郭沫若、柳亚子、马鉴、陈君葆、老舍、茅盾、冰心、杨刚、叶启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纷纷写文章悼念。
  香港中华儿童书院五年级学生谭孟荪,为地山先生写了一首悼诗:
  南中国殒了一颗文星,
  但世人永存着不朽的《萤灯》。
  我痛哭这位文化的伟人,
  纪念爱护我们的导师“落花生”。
  南中国殒了一颗文星,
  《桃金娘》却是永生。
  我痛哭这位新文艺运动的老战士,
  纪念爱护我们的导师“落花生”。
  地山先生的过早辞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损失,也是他所有的文字知交和所有的学生永远的悲痛!

题 外 话


  1915年冬至1917年夏,许地山先生曾居住漳州新华东街管厝巷。
  今年,3月9日午后,我约了地山先生的族亲许江鸿先生,一起前往探访地山旧居。从我下榻的漳州宾馆步行至四季广场,不远处便是新华东街,只见人烟稠密、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但管厝巷许家故居,已荡然无存。江鸿先生说:“2000年开发房地产,早就把许地山家的宅院拆掉了!”
  我心惋惜:“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呀,怎么说拆就拆了呢?那拆迁补偿在哪儿?”
  江鸿先生带着我穿街走巷,来到0596小区元南路7-2号,只见街巷间高大的建筑群下,建了一栋外观不中不西的二层小房,房子空荡荡的一无所有。江鸿告诉我,故居有800多平方米,这座形同公厕的补偿房仅有200来平方米,十来年了,一直任凭风吹雨打,也无修缮布馆。
  我痴痴地站在元南路上,看着补偿后的许家空房,不禁怆然!近年来,我参观过漳州的许多城镇乡村,真是美丽处处变化天翻地覆;我瞻仰过平和县林语堂故居和芗城区林语堂纪念馆,那真是精工巧构、文彩斑斓、气派非凡。林语堂是文坛秀士,是漳州的名片,故乡人民崇敬他是应该的!但许地山先生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满门忠烈的爱国志士,在故乡,不也同样应该给以相埒的鲜花和歌唱么?
  当然,只要千秋人长忆,未必繁华才是春!
  许地山先生永垂不朽!
其他文献
冬 季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免怨天尤人,愁肠百结。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毫无生气可言,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点缀着难捱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花香的碧波里流连忘返。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跨越心理上的障碍,编织出彩色的梦
老总(编注:曾敏之)走了,  有一些话想说,但此时此刻又有几分无从言说的怅然。  编完这期特辑,发觉想说、该说的话都已在大家的文章中,没有必要再人云亦云、狗尾续貂了。老总是个有脾气的人,我怕千篇一律的话说多了,他会生气,所以,在此只从刊物编辑方面作一点补白。  老总一直都兼任着《香港作家》的社长,杂志能够从无到有,从一份“会讯”到成为在香港文学丛林中的一棵常青树,此中所付出的心力与灌溉之功,可想而
纯粹  转眼间你成了恐龙  街上的孩子开始叫你“爷爷”  你老了,真的老了  你曾燃烧过各种各样的欲望  有过那么多苦恼和忧伤  那都是由于  奢求你不该得到的东西  你曾无谓地挥霍生命  渴望你灵魂的火焰  能点亮众多的眼睛  能揭去片片黑暗  现在你老了  但祝你的心灵更加纯粹  愿它只为一个人  或一件事熊熊燃烧  直到成为灰烬  不接地气的人  我还歌颂那些不接地气的人  他们生来就要远行
不管情敌多么强大你必须建立我们的夜郎王国  我要高傲地作王,击打键盘为此写诗,  要把我的魅力过程上升到哲学上去。  就这样。钦此  信 徒  众目睽睽之下你已经成了我忠诚的追随者  成了走在我左边的愚诚的信徒,我会一路高歌,  向世人们大声宣布和歌唱你的愛情  期望我将你整个地陷入伊甸园  自古爱情  你热爱我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  想到我你的心里就应该燃起痴情的  火焰即使救火车也扑不灭的, 
坐在湖边  谛听远方的歌唱,水面上的光芒  犹如迸发的音符,节奏跟随着波浪  夜晚揭穿刚才的争吵,洞开的忧伤  是那一幅画中,撕裂的眼睛  你心中最低的流淌,是执着中的悲伤  在静止中,击打夜色,陪伴月光  星星很淡,河水冰凉  坐在湖边,亘古的水面  静止世间冷暖和愁绪万千  爱与不爱,都会覆盖在水体下边  包容一切,是谁的襟怀  在茫茫的夜色下敞开  沉静哀怨的尘埃,让风吹走夜晚  让山外的溪
现在的人对于花和插花的爱好这件事,似乎都出以不经意。其实呢,要享受花草也和享受树木一般,须先下一番选择工夫,分别品格的高低,而配以天然的季节和景物。就拿香味这一端讲起来,香味很烈的如茉莉,较文静的如紫丁香,最文静细致的如兰花。中国人认为花的香味越文静的品格越高。再拿颜色来讲,深浅也种种不一。有许多浓艳如少妇,有许多淡雅如闺中的处女,有许多似乎是专供大众欣赏的,而另有些幽香自怡,不媚凡俗。有许多以鲜
那年我十八岁,高考榜上有名。奶奶说:小蔚该有一件旗袍了。服装店没有旗袍,附近找不到旗袍裁缝,奶奶把她的一件旧旗袍收去半寸腰身,放出一寸下摆,熨烫得干净平整。我穿上旗袍,揽镜自照,原來大块吃肉的我,也可以娉婷婉约。  旗袍是我独立成人的标志,我平时并不穿它。  我对新生活充满憧憬,对新朋友心怀好奇。邻班的鸣有一副好嗓音,会拉手风琴,开联欢会时自拉自唱,令我倾慕。我喜欢他,心里涌动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
不知道為什么,当旁人向我道喜时,我一点喜悦的感觉也没有,这是不正常也是不应当的。和男友交往多年,每一个阶段都备受祝福,可说是在原该荆棘满布的爱情路上稳健地走过来的。  真的,日子近了,我的一颗心却仿佛进了死胡同,高墙遮断阳光,阴森而微带尿臊,着礼服、足登高跟鞋的我不知所措,是在那儿独自啃啮凄楚无助的孤单,等人来救,或是掀高裙摆自己闯回头路?  今天像往常一般时间回到家(从前我喜欢“偷”个五、十分钟
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加工中心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同成立了Skoltech电化学能量储存中心(CEES),参与合作项目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拥有更高储能容量的电池。电化学能量储存中心得到了Skolkovo理工学院的扶持,属于一个综合性机构,既可以用于理论研究,也可以用来教学,还能够开展创新技术研发。电化学能量储存中心有着三项主要的研究课题:先进的锂离子和多价离子电池组研发,可再充电的金属空气电池
说这人“大种”,这人还真大种,硕大魁梧,熊背宽腰,双腿就像两根铁柱,是身躯巨大的品种。从孩童的角度仰视,这人就是一座塔,直向蓝天伸展倒插。  两颗铜铃般的大眼圆睁,宽阔的大嘴一张,依啊唉呼地吟唱,再配合着一脸的傻笑痴憨状,这“大种”双手一舞动摇摆,竟也能荡漾出一股喜气,让武吉镇上妇人们怀抱里一直啼哭不已的婴孩小童们破涕止哭,进而转变成哧哧的嘻笑。武吉的妇人们都说这“大种”有孩子缘,是小孩们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