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中看图说话教学之思考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看图说话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让许多教师“头疼”的难点。由于大部分小学低段学生识字量的有限,导致学生在看图说话上有所欠缺。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低段中看图说话教学的意义和现状,然后就如何提升学生看图说话能力展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看图说话;提升
  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奠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低段中看图说话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的说写兴趣
  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到:小学语文低段看图说话教学是要让学生对说写产生兴趣,要让学生敢于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并写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对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尤其是一些色彩鲜艳、富有童趣,且形象生动的图片或事物。因此,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利用图片这一载体,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燃学生的说写热情。
  (二)提高小学生的说写水平
  看图说话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写话训练的重要组成之一,不仅是学生今后写作练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关键,同时高效的看图说话训练也对学生文字功底、语言技巧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意义。总的来说,作为小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看图说话给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从而加强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学生今后的写话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低段中看图说话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目标存在问题
  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看图说话训练是按照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的顺序开展的,具体来说,对一年级的学生要求其说好一句话即可,对二年级的学生要求其进行连句成段的句群训练。因此在一开始的看图说话练习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设置过高,只要学生能准确表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求就行。但纵观当前的看图说话教学,部分教师常常忽视了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表达能力,认为学生面对如此丰富的图画内容却只有简单的一两句表述,与自己期望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给学生的评语呈现出多批评少鼓励的情况。长此以往,造成了小学生不敢开口,不愿开口的情况。
  (二)素材选择存在问题
  由于当前小学低段语文课本中看图说话的素材相对较少,部分教师为强化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会利用教材之外的素材来加大对学生的看图说话训练,但在选择过程中却存在图画素材与小学生生活实际不符或与小学生审美情趣相悖的情况。对这样的图画素材,一方面小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说话兴趣,造成学生无话可说;另一方面,由于对所选图画质量把控不严,部分内容模糊不清,内容随意的图画也易造成学生说话兴趣的降低。
  三、提升小学语文低段中看图说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看图说话教学要科学灵活
  针对当前小学低段看图说话教学中教学目标和素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第一,教师应深入了解自己班上的小学生,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尽可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用爱滋润学生,使学生感到与教师的亲切感。第二,看图说话素材的选择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近,并能展现学习生活多样性、具体性的内容;第三,教师要注重看图说话氛围的创设,采取说话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写作的方式来表达。同时,教师还可适当增加体验式的写话方式,让学生根据已写的内容自行添加或改编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写话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写话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认真看图的观察力
  在看图说话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先学会了观察,掌握了观察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為此,教师首先应当教学学生观察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由远及近等,通过对图画素材的分析采取不同的观察顺序,从而对图画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再让学生观察细节,如图画中人物的服饰、相貌、形体,先弄清楚人物的性别、数量、身份等,接着再分析人物的表情、动作,以此推断人物的思想;最后,再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弄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
  以《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当教师讲解完《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后,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的看图说话练习。首先,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出四幅图,然后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教师再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如第一幅图:“乌鸦站在窗台上做什么?窗台上的瓶子装有水?”第二幅图:“乌鸦在对着小朋友叫吗?乌鸦想说什么呢?”第三幅图:“乌鸦嘴里叼着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要叼这个东西呢?”第四幅图:“乌鸦在用吸管喝瓶子中的水?它是怎么学会用吸管喝水的呢?”等一系列问题。最后,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分别回答四幅画的问题,接着再将四幅画整体连起来,再抽取几名学生自行组织语言来讲述整个故事。如此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对图画的内容分析思路更加清晰,而且还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学生主动表达
  小学低段的学生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十分有限,即便在看图时能够确切地把握意思,但也可能会表达不出来。作为小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低段的看图说话教学是促使学生从短句过渡到长句表达的重要一步,但出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却不愿主动开口表达,或羞于表达。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大胆开口,尤其是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他们将看到的内容说出来,共同探讨,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的说话奠定了基础;其次,对于小学生看图说话时,对前后顺序、主次关系上的混淆,教师要及时从旁进行纠正和指导,并采取提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比如,对于人物较多的图画,教师可先问学生:“图中一共有几个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你先看到的是什么?图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然后再让学生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并按照“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进行表达,使学生掌握表达的技巧和顺序。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看图说话时更能抓住重点,对如何表达也更有信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看图说话教学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观察力、分析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实际,科学灵活地开展看图说话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鼓励学生主动表达,以期促进小学生看图说话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英姿.语文课堂因图精彩——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8(12).
  [2]林伟华.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15):52-52.
其他文献
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各種天灾人祸,以及农民自身因素等原因,导致农村存在一些经济相对贫困群体。这些困难群体家庭的部分孩子,相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家庭的孩子来说,心理健康表现确实不太乐观。大多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惧。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导致贫困生将自己的心灵世界与外界隔离,自怨自艾甚至怨天尤人,直接影响到
期刊
摘要: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校校通”和“班班通”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人人通”却仍处在起步阶段,不仅成为我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重点,而且还是难点。“人人通”的目标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美术教育。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建设品味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而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方法和途径;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目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教師应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区角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它是幼儿自信心形成的源泉。随着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我园在反复解读和领悟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游戏作为孩子的一种基本活动,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  关键
期刊
摘要:神话故事是关于神在民间的传说而流传。我国的神话故事种类繁多,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远古时期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开天辟地到神笔马良、牛郎织女等表明,中国神话故事不仅丰富而美丽,而且蕴含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提到的神话故事可能并不多,但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独特的光芒,这些神话类课文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使神话故事的教学拥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神话故事;小学
期刊
摘要:对于智力有障碍的儿童而言,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是不全面的,而如何增强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发展认知思维能力的方式,因此学校应当为每一位智障学生的思维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融合足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使智障学生建立信心,多与人沟通,认知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得到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融合训练;智障学生;认知训练  足球融合的训练模式是指智障学生和普通的学生相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了质的飞跃,完全实现了吃饱穿暖的需求,使得大部分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这也让人们充分的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国家层面也已经开始重视国民健康发展,而健康观念和意识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开始,开展体育课程,推广健康教育宣传,尤其是小学体育,它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还能提升自身体育的运动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愿景。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家国情怀;通过问题探究,感悟家国情怀;通过时政链接,升华家国情怀;通过实践活动,践行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策略  一、家国情怀在当代语境下的内涵  家国情怀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传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当代语境下,家国情怀被赋予了新的内
期刊
【案例背景】  《蚂蚁和蝈蝈》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自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的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故事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理解规律。在初读全文,学完生字词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其中的一项,作为基本的道德品质存在,感恩教育在人的成长阶段始终需要不断加以学习,以此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这也是素质教育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针对于幼儿成长开展感恩教育,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家园共育中使得幼儿学会爱与感恩。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家园共育中幼儿的感恩教育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家园共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