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红线串珍珠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字构字法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与文化内涵,对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美感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知识,同时获得独特的美学体验与教育。
  【关键词】汉字 美育 文化内涵
  
  从接触文字以来,我们记忆它,使用它,却很少深入了解它。原因是我们单纯的以学习、使用为目的,却很少把使用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学习文字,可以给我们带来心情的愉悦,精神的富足,审美的增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文字的学习,与学生的审美情感结合起来,让枯燥的文字记忆,变成丰富的知识盛宴。
  下面,我就语文美育之欣赏文字构造做些探讨。
  探究汉字渊源才发觉汉字能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看见汉字,不会仅仅把它当作枯燥的表意符号,而是充满生命的图画,或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热爱祖国文字。
  带领学生深入文字,探究文字渊源,欣赏汉字图画美、意境美,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如下图:
  
  手是象形文字,本来是一幅图画(见图一),把中指看作手掌的中轴,其他的所有的手指被均匀地分在两边。然后我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另外一个汉字“看”,一只手遮盖在眼睛上方。就像当阳光太强又要看清远方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往往用手遮盖在眼睛上方。因此,“看”的本义就是“以手遮目而望”,后来引申为“瞧,看”,又引申为“看待”。
  手还可以分为左手和右手(见图二),用右手的形象表示右手,“右”字本义是助佑(见《说文》),借为左右的“右”。用左手的形象表示左方。“左”字本义是佐助(见《说文》),借为左右的“左’。
  现在,大家只能看见五个手指中的三个。从整体上看,左手保留了最初的形式,但是在今天的汉字中,右手的特征已所剩无几。但是在很多用它组成的合成字中,它的意思仍然是手。比如“友”字,看起来是伸出两只手共同做一件事情。因此,友的本义是“朋友”。
  再如图三:“支”字也有一只右手,高举着一把锄头或斧子。它从来不单独出现,但是能与很多其它字组成具有强烈攻击性意思的合成字:“敲”、“攻”、“散”、‘“收”、“败”、“赦”、“敝”、“放”等。
  “爫”字起初也是手的形象抓着。在由它组成的合成词里,如同一只爪朝下,其意思仍然是手。如“采”即手放在树木上面,很明显古代人经常摘取一些树上的果实,所以,“采”的本义为“摘取”。
  “扌”是“手”作为偏旁部首出现时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与之有关的字多与手有关。如:打、抗、挣扎、拉、抓、扒、拦等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有许多字或者偏旁经过演变而发生演变。如“肉”旁绝大多数写作“月”,处在下方的“火”旁通常写作四点底,水在左边多写作三点水等,通常并不难辨析。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饶有兴趣的列举了相似的汉字如:山、水、草、木、人等等。很明显,学生喜欢这样学习文字。有的学生甚至采用图画形式,画出了山、水、人这些汉字;有的学生把与之相关的偏旁部首写出来供大家探讨、研究。在学生眼中,这些汉字背后,蕴藏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的是我们的祖先探寻文字记载历史的变化。有的学生甚至由衷的慨叹:“伟大啊,创造文字的祖先们!”
  文字产生之后,除用于表示本义以外,通常都还用于表示引申义或借义,由此导致一字多义的现象。如果文字承担的表义任务太重,会造成阅读辨义的困难。为此人们往往为其中的某个义项创造新的文字。造字的办法最常见的是在原先的文字上增加形符,如手加目为看;或将形声字的原有形符改换成新的形符,如“手”的几种写法。
  通过对象形字“手”的分析,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分析字形,展开想象、联想推测词义。因为有些字可以以形会意。比如刚才分析的“支”以及与之相关的字,都有攻击性。再如“目”的本义是眼睛,与之相关的字大多与眼睛有关:盯、相、盹、盲、眸、眯、眚、眦、眠等。“月”即肉,因此可以想象大多词语均与之有关,如“刖”左边为“月”,右边为利刀,可以想象成用刀割肉,“刖”的本义即古代一种把脚砍掉的酷刑。“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以形会意,以意推形,“胫”字就不会写成“径”。
  正是因为汉字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至少能表示其意义类型。因而,据形推断是辨别书写正误的重要方法。由此,我在教学中归纳了一些偏旁部首所具有的表意特点,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找与之相关的字,探究这些字的含义,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文字规律。
  如:
  鸟:鸣、岛、鹤、鸵、鹤、鹦鹉、鸳鸯、鹏、鹜鹊
  佳:碓、淮、维、雁、雄、雏、雀
  “佳”也是一个头、身、翅、足俱全的鸟形。早期的甲骨文中,“鸟”与“佳”原本就是同一个字,鸟就是佳,佳就是鸟。随着文字的发展分化,“鸟”与“佳”开始有了不同之处。按《说文解字》中许慎的说法,“鸟”是长尾鸟的总称,“佳”则是短尾鸟的总称。“佳”在现今的汉字中,已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偏旁存在。汉字中,凡带“佳”的鸟类文字,都有形态矮胖、集合归拢的意思。之所以如此,源自“佳”类小鸟的群聚。例如,一堆高隆的土写作“堆”,所谓“堆积”,就是逐渐归拢(像小鸟飞落到一起)起来的一团东西。农家春米的臼,则用“碓”(石和佳)来表示把细小的谷类归集一起;其他如“淮、维”等字,也都有把细小东西(水或丝)集合归拢的意义。鸟类中的“雁、雄、雏、雀”等,全都是喜好“扎堆”、群飞聚居的鸟,因此它们的名称也以“佳”为造字构件。
  成语“鸠占鹊巢”,以前总有学生写成“鸠占雀巢”。给学生分析了“鸟”与“佳”的区别后,学生明白斑鸠鸟是大些的鸟,占领巢穴也应该选择大些的鸟巢。同样,“欢呼雀跃”这个成语,学生在写的时候也没有写错的了。大家都明白了,小巧、可爱的麻雀会在地上蹦蹦跳跳的,尾巴较长的喜鹊很少在地上跳跃。
  我特别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偏旁部首比如:页、人、目、日、马、口、艹、氵等,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有的学生甚至又列举了我没有提供的偏旁如“刂”,还有的学生将高考题中一些易混易错的字词成语总结分析。探究文字,从根源入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文字,最重要的是能使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学习容易些。比如在学习《西湖七月半》时,有句话“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学生对“颒面”的“颒”字陌生,但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学习文字的技巧很快就猜测出这个词有“洗脸”的意思。有学生分析道:这个字有“水”、有“页”,“页”的本义是头,与此相关的字均与头部有关,如:额、颈、项等等。水下边似乎是盆架,词义可以推断。
  总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增强,对文字越来越感兴趣。对文字的畏难情绪消除,学习起来轻松,记忆准确且保持时间长,同学间相互交流也促进了友谊,我深切感受到原来学习真的可以从兴趣出发,在玩中学。
  ★作者简介:王少娜,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车轴山中学教师;高崇阳,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车轴山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进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当前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的运用应以实用为原则,突出其区别于传统的优势;同时要善于取舍,避免多媒体技术的滥用,充分考虑传统教学要素在信息条件下的作用,实现二者的有效互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 整合    在教育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科教学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信息技术中容量的扩大化、传播途
【摘 要】由于种种原因,在现行的粤教版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中,出现了初、高中知识衔接不够到位的情况。本文以粤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单元为例,仔细分析了编者因为对学生知识状况了解不足,而出现的初高中知识衔接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材 粤教版 知识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采用活动、文体和语体“三线”结合的设计框架,把“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努力体现语文
【摘 要】课程目标的出现,可以框定散漫的语文教学,让师生朝着目标奋力前行。但是,现今的语文目标教学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该从不同文体出发设计阅读的总体目标,并教给学生分解完成任务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目标教学法 语文涵养 方法 策略    一、对当前语文目标教学的几点思考  1.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一般教师的做法便是用幻灯或黑板的方式呈现教学目标,一二三等条,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开展阅读赏析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了解赏析模式,做好铺垫工作;其次,要重视方法指导,力争以一当十;第三,要注重典型引领,提供例文示范。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赏析 语文素养    在农村中学里,学生的阅读课很少。至多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带学生到阅览室让学生自己阅读,这种形式的阅读学生能有多少收获,笔者存有很大的问号。
【摘要】《与妻书》是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奋起的绝笔家书。该文从追忆往事、倾诉爱意,寄望后人、深情嘱托,为国捐躯、赤胆忠心三个方面表达思想情感。  【关键词】《与妻书》;情感表达;思想感情    普希金说:“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自内心,你就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林觉民的《与妻书》正是这样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奋起的绝笔家书。细细体味,笔者认为这封信是从以下三方面来表达思想情感的:  (一
【摘要】我们需要“经验教育”、“良好教育”,我们更需要“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是目前比较时兴、比较有创意的教育,我们当努力实践之。  【关键词】经验教育 良好教育 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    尽管“高考指挥棒”实质性改革的预期永未如课程改革一样迅速到来,但素质教育的理论呼声与实际操作程序,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使我们有许多话想说,但论题大了些,不妨换一个小得多的、与之
【摘要】家庭教育不仅是整个教育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创造民主的氛围、创造快乐的情景、创设愉快的心境、激发灵感、激起兴趣、培养习惯、引导孩子用眼耳心感悟艺术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家庭教育 语文素养 创设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
摘要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文章借课本中的典范文本,分析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的技巧,并指出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形象塑造 性格心理 情节发展    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中说,对从沙俄时代过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要把他们“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文学作品写人物转变的渐进性和艰巨
【摘 要】“而”字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文言虚词,在各种教参与教辅资料中,对“而”的用法及作用都有较系统的归纳总结。笔者发现在诸多阐释中,大多忽略了“而”表假设关系的语言作用,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文言虚词 语言作用 假设关系    众所周知,“而”在古汉语中作连词时,用法很多。有表修饰的,如“吾尝跂而望矣”,(《劝学》)“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主题与背景    对传统篇目特别是名家名著,很多人认为很难教出新意。对这类课文的教学,我有自己的认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能够常读常新,常读常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积极探究,求新求深,让学生尽情享受阅读文本、探究文本所带来的乐趣。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当我宣布第二天上这一课并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