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沥胆 感人肺腑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妻书》是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奋起的绝笔家书。该文从追忆往事、倾诉爱意,寄望后人、深情嘱托,为国捐躯、赤胆忠心三个方面表达思想情感。
  【关键词】《与妻书》;情感表达;思想感情
  
  普希金说:“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自内心,你就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林觉民的《与妻书》正是这样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奋起的绝笔家书。细细体味,笔者认为这封信是从以下三方面来表达思想情感的:
  (一)追忆往事,倾诉爱意。
  为了让妻子体察自己的心愿与感情,作者首先以“汝忆否”引出对四五年前的晚上的追忆,作者从爱怜妻子的感情出发,想到妻子一定承受不了失去丈夫的痛苦,所以宁愿“汝先吾而死”,可是没有想到“我”因先死而让“汝”万分悲痛,从而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意。接着从“我”内心深处真是不能忘掉心爱的“你”而告白、回忆“我们”后街房子之事,情真意切地叙述了夫妻婚后的美好生活,这些回忆既是夫妻初婚时情感绵绵、恩恩爱爱、甜蜜幸福的真实写照,更是作者对妻子眷恋之深的真情表达,目的是让妻子领会自己内心真诚的爱恋。然后作者又写一个别前回忆,使妻子更进一步理解自己为何独身而去,作者内心深处百感交集,却不能启口,真可谓“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其实作者都是为妻子着想而“无所不至”,让妻子易于接受谅解自己的死别,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在这三件追忆往事的字里行间,作者反反复复地倾诉对妻子真切的爱,倾诉自己难以言说的情感話语,体现出他对妻子的发自内心的爱,读来无不令人感动。
  (二)寄望后人,深情嘱托。
  林觉民是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打动了读者。更难可贵的是他寄望后人和妻子的深情嘱托,他嘱托妻子抚育好孩子,希望五岁的儿子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胸怀大志,作者深情写道:“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愿子“肖我”,正是以国事为重,希望革命后继有人。作者希望妻子教育孩子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就连妻子“腹中之孩子,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因此,作者感到慰藉和希望的是“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作者的反复叮嘱,表达寄望后人推翻封建反动统治的决心和信心,他的内心世界多么忠贞纯洁,他的思想情操是何等高尚啊!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统一,寄望儿子继承革命事业的大公无私和杀身成仁的献身精神,此时在读者面前熠熠生辉。
  (三)为国捐躯,赤胆忠心。
  作品中林觉民对妻子真挚的爱是感人的,然而他的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更是催人泪下,令人感奋。作者除了表达“吾至爱汝”之情外,还在于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作者既钟情于爱妻,更钟情于“天下人”,他将个人的幸福与全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文中写道:“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烈士“以天下人为念”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多么崇高!作者将爱妻子的情感融于爱国的情感之中,表达自己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幸福千万人的愿望,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作者为国捐躯忠贞报国的强烈决心,也深刻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死观、幸福观。
其他文献
【摘 要】看客这一艺术形象在鲁迅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看客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着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深度。从这些麻木看客背后,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愤与担忧。鲁迅先生提笔“呐喊”,也正是为了唤醒这些沉睡的国民。  【关键词】鲁迅作品 看客 呐喊    鲁迅的小说作品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义在于‘解除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
【摘 要】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要达成此目的,须放松心灵、感悟生活,袒露心灵、表现生活,放飞心灵、再现生活。  【关键词】作文教学 教学目的 自由写作 感悟生活 表现生活 再现生活    高中“新课标”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
【背景介绍】  下午两节课是221班作文课。这是本学期第一次写大作文,也是入学以来第一次议论文专项训练。第一节课是这样上的:先讲了个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复习了论点、论据、论证、论题的概念,立论与驳论的区别,论点与论题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表明论点,最后强调了确立论点的几个原则。由于举的是老师亲历的事,通俗易懂,又比较好笑,学生在阵阵笑声中较好地回顾了议论文的有关基础知识。第二节课,主要
【摘 要】湖北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经五年了,笔者以为在今后的湖北语文高考命题中会逐渐突出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此本文对楚文化以及湖北地方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希望引起师生们复习备考时注意。  【关键词】楚文化 湖北文化 命题趋势    一、自主命题状态下楚文化必考的走势与流向    面对湖北省自主命题的改革现实,我们应该相应地调整复习备考的策略与方案,以求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自主命题就意味着地域性
【摘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要求,于是在当下的许多公开课上,教师为了体现这种新课改精神,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但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公开课    新课标对教学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自主”学习要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习的内容,学生要有自我选择的权利
【摘 要】多年来,许多人从社会政治角度出发,对孙犁先生的《黄鹂》一文进行了牵强附会的分析。实际上,《黄鹂》一文,充分体现了孙犁先生关注生命、关注生存环境的人文主义思想,细腻生动而富有感情,是陶冶人们性情、提高人们修养的一篇好作品。  【关键词】《黄鹂》 人文主义 人文思想    大凡世上有生命的事物要想生存,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制约着生命的存在与发展,一种生命的生存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生命的存
【摘 要】如何进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当前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的运用应以实用为原则,突出其区别于传统的优势;同时要善于取舍,避免多媒体技术的滥用,充分考虑传统教学要素在信息条件下的作用,实现二者的有效互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 整合    在教育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科教学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信息技术中容量的扩大化、传播途
【摘 要】由于种种原因,在现行的粤教版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中,出现了初、高中知识衔接不够到位的情况。本文以粤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单元为例,仔细分析了编者因为对学生知识状况了解不足,而出现的初高中知识衔接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材 粤教版 知识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采用活动、文体和语体“三线”结合的设计框架,把“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努力体现语文
【摘 要】课程目标的出现,可以框定散漫的语文教学,让师生朝着目标奋力前行。但是,现今的语文目标教学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该从不同文体出发设计阅读的总体目标,并教给学生分解完成任务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目标教学法 语文涵养 方法 策略    一、对当前语文目标教学的几点思考  1.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一般教师的做法便是用幻灯或黑板的方式呈现教学目标,一二三等条,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开展阅读赏析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了解赏析模式,做好铺垫工作;其次,要重视方法指导,力争以一当十;第三,要注重典型引领,提供例文示范。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赏析 语文素养    在农村中学里,学生的阅读课很少。至多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带学生到阅览室让学生自己阅读,这种形式的阅读学生能有多少收获,笔者存有很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