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数学的美丽相遇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归儿童认知本位,遵循儿童自身发展规律,恪守数学自身特点,让儿童和数学美丽相遇,和谐共振,在获得对数学真正理解的同时,弘扬数学精神,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关注儿童回归数学认知共振
  儿童数学教学应当从原点来思考和践行。所谓“原”,即原本、原初、开始的意思。儿童数学教学原点需要考量的是:儿童在哪里?儿童要去哪里?儿童还可能去哪里?实践中,我们追寻儿童与数学的美丽相遇,让儿童直面数学本身,并获得认知共振、思想共鸣和视界敞亮。
  一、考量:儿童与数学的“美丽相遇”还有多远
  儿童与数学的相遇应当是美好的,但现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惧怕数学,甚至患上了“恐数症”。在有些学生眼里,诚如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所说:“数学是类风湿,是骨头坏死,是心肌缺血,是中风,……是遭难。”究其根源,是数学教学之路的迷失,是数学教学迷路了。
  1.越位:成人立场对儿童立场的“僭越”
  “儿童立场”应该是永远的教学立场。但在实践中,儿童“被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从各自的教学视界和教材教参出发,很少潜心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导致儿童与数学本原关系的疏离、断裂。数学“相遇哲学”认为,如果教师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以及教学设计强加于儿童,儿童与数学的相遇之路就将迷失。教学《长度单位进率》,一位教师这样提问:“学生们,如果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那么1米等于多少毫米?”多数学生答不上来。教师总认为这样的推理简单,对学生的不理解不可思议。其实,如果站在儿童立场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总是习惯于归纳教学,不适应演绎推理。上述教学,教师采用的是传递性关系推理,且推理中还夹杂着计算,难度可想而知。类似地,儿童对于“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等于多少米”也没有深刻理解,因为这属于“对称性关系推理”。其实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儿童喜欢的直观图形让儿童获得理解的支撑。
  2.缺位:数学结果对探究过程的“傲慢”
  儿童与数学的相遇有一个从照面到直面再到会面(领会的面见)的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儿童经历这样的过程。受效率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儿童与数学的照面常常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如此,儿童学习过程呈现出“快餐化”“扯眼球化”现象,表现为记忆的快捷、思维的缩水、想象的贫乏。教学《认识吨》,许多教师时常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图,强化学生“1吨等于1000千克”的记忆。其结果是儿童在学习后,能够认识到“1吨很重”“1吨是一个大的质量单位”“正确区分填写吨、千克”,儿童似乎对“吨”的概念已经掌握了。但细细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儿童对“吨”的质量体验、感受并不深刻。如果让学生们给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填数量,他们常常无所适从。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们搬10千克大米,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1袋、2袋……儿童具体感受到“越来越沉”。此时辅之以多媒体:10袋呢?100袋呢?借助内模仿、内想象、内感受,儿童获得“1吨”的间接体验。丰富的活动延展了儿童的知识体验过程,形成了儿童对“吨”的数学感受。
  二、沉思:让儿童与数学美丽相遇
  儿童与数学的相遇是美妙的生命旅程。“相遇哲学”提醒我们,儿童数学必须指向儿童、指向数学。在儿童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拥有儿童的情怀和数学的视野。“儿童”与“数学”的美丽、真实相遇能够让数学带给儿童更深的痕迹、生成更多的精彩。
  1.指向儿童
  儿童有着自身的“数学现实”,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数学现实”,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将儿童由“可能发展区”导向“现实发展区”。因此,教师要关注儿童生活背景、揣摩儿童认知风格、把脉儿童认知起点、关照儿童认知差异。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通常这样教学:首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儿童动手操作,用剪、拼、移等方法让学生探究,产生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粗略地看,似乎儿童经历了知识的生发过程,但在听课过程中,我听到了许多学生的微弱声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啊?是的,儿童在知识流程里“走一遭”并不表示儿童对知识“知其所以然”。那么,儿童该以怎样的姿态直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笔者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们回顾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摆面积单位”,学生们自然地想到对平行四边形“摆面积单位”,结果发现,平行四边形无法用“面积单位”来摆。原因何在?学生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和长方形的四个角不同,不是直角。怎么办呢?能不能变成直角呢?由此产生“剪—移—拼”操作需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由此诞生。这样的教学指向儿童,让儿童主动介入数学学习过程,其数学思维得到“健康而缓慢的生长”,数学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2.指向數学
  教材知识是以“知识点”的形态出现的,它舍弃了知识诞生的“过程形态”,其结果是知识对人生命实践活动智慧的“遮蔽”。如果数学教学关注知识的“结果形态”,让儿童对知识简单“照面”,那么儿童将很难获得深刻的知识体验。教学时,教师必须研究数学史,对数学知识进行“解压缩”,让知识展现人类的“生命·实践”智慧,让儿童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教学《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时,通常教法是教师“告诉”学生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大量练习,形成自动化的计算技能。然而,学生由于对这样的计算顺序的不理解而经常发生计算错误,或在某个时候对这样的计算产生怀疑,产生“陌生感”。这样的教学如同假牙、假发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笔者教学时通过儿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妈妈买了5个乒乓球和一副乒乓球拍,每个乒乓球2元,每副乒乓球拍5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生活化思考”:必须先求乒乓球一共多少元。正是基于知识意义的合理诠释,儿童借助“事理”理解了“序理”。不仅如此,笔者让学生对“计算顺序”进行“意义赋予”,让儿童在“算法”和“意义”间来回穿梭,获得对知识的本质理解。   三、探寻:建构儿童数学美丽相遇的现实路径
  儿童与数学的美丽相遇是在数学活动中诞生的。借助于数学活动,儿童实现自己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改造或重组。“活动”是儿童与数学美丽相遇的场域,是儿童数学智慧诞生的根源,也是儿童与数学晤面的主要方式。
  1.知遇:与知识本体的和谐共振
  知识是儿童数学教育的载体,儿童与数学的相遇首先是与数学知识的相遇(知遇)。与数学知识相遇意味着:儿童能够理解知识,掌握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运用知识,将知识与生活有效对接。如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后,学生们理解了圆周率的诞生,领略了“化曲为直”“极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自我生活的相关问题。这就是儿童与数学的“知遇”。在“知遇”中,知识意义得到理解,知识价值得到确证和彰显。
  2.境遇:与知识背景的情感共鸣
  数学知识有着鲜活的生活背景和内在的知识脉络。教学中,必须引发儿童对知识进行同化、顺应,让儿童获得对知识的意义理解、情感共鸣。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由于“分数的描述性定义”,儿童对真分数比较认同,对假分数在心理上总有一些隔阂,有学生甚至认为“假分数”就是“假的分数”。基于此,笔者教学时设计“分月饼”活动,让儿童将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4个”,然后再增加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这时每人分得“12个”,接着又增加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这时每人分得“34个”,如此等等。儿童经历了每人分得月饼块数的累加过程,对知识的产生境遇有了清晰的认知,和知识的内在脉络产生共鸣。“假分数”因为其所表征的现实意义而被儿童欣然接受。
  3.道遇:与知识思想的生命共生
  儿童数学学习说到底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核,是数学的灵魂。在儿童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的思想方法融入到儿童的生命之中,成为儿童生命的一部分。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因此,与儿童生命相遇、与儿童灵魂相遇是儿童数学最深最美的相遇,这就是“道遇”。如学习《圆的面积》后,对学习《圓柱的体积》就有了自主的探究兴趣。教学伊始,学生就提出猜想:能不能像推导“圆的面积”那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可见,学生已经能够将“圆的面积”推导与“圆柱的体积”推导进行意义对接。接着,笔者让学生们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无限切割,转化成长方形。学生迅速对“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给予了积极回应:和圆一样,将圆柱无限切割,拼接成长方体。随后,笔者让学生们用“圆柱模型”展开和“圆的面积”一样的模拟推导实验,经过实验,学生们自主探究形成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在这里,知识成为了儿童自能学习的载体。
其他文献
摘要: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实行股权激励,股权激励也是建立在企业未来发展盈利水平上的一种激励模式,本文首先介绍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关内容(产生及原因),其次对股权激励实施后的情况进行阐述,本文以华谊兄弟公司为例,对华谊兄弟公司的背景、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实施后产生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进行股权激励的启示与展望。  关键词:股权激励;虚拟持股;股权期权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识别
摘要:隨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国际贸易的需求,所以,就需要在进行贸易的时候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将对于大数据势大进行概述,同时针对大数据时代下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影响探析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
摘要:對外贸易的不平衡带来了日益紧张的贸易摩擦,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正在成为实施贸易保护的新工具,通过颁发相关法律规定,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增加了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有很多产品不断的被技抽性贸易壁垒限制,出口难度增大。很多发达国家通过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其经济利益。通过分析,会发现技术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中国产品提高出口竞争力。积极应对这方面的挑战,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3-0020-03  仔猪断奶日龄不仅决定猪场的猪舍需求,还对仔猪的饲料投入、健康状况及生长速度有重要影响。目前大多数养猪生产企业将其定为21日龄,但在当前的经济气候下,本文通过重新探讨发现这一决定并非能遂人所愿,而且母猪的最大生产力与最大利润并不一致,大型猪场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精确地计算断奶日龄。  对养猪生产企
上周,瘦肉猪现货价格下跌了7.5美分/磅。即16美元/头。(从107.42美元跌至100.02美元)。出栏数量增加,商品猪体重持续增长,这都加大了猪肉供应。上周的生猪出栏数量为2 141 000头,比去年的2 260 000头稍有下降。由于猪肉切块价格为98.25美元,我们认为价格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这意味着屠宰厂标出更高的亏本价格的意愿较低,我们认为他们将努力压低生猪现货价格。  1 玉米
摘 要:孵化场维护不当会影响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质量,而孵化率和雏鸡质量是衡量孵化场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2个生产性能指标。定期对孵化场的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孵化机器发生故障的风险以及操作不当对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影响。本文从风扇皮带、翻蛋机械装置和空调3个方面入手,点出人们容易忽视的细节。建立常规孵化场维护项目,可惠及孵化场效益。  关键词:孵化场;维护;孵化率;雏鸡质量  孵化场维护不当会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我国地方猪种的生长及胴体肉质性能,本试验对8月龄左右的沙乌头猪、沙乌头与杜洛克杂交一代猪、米猪和巴马香猪的体尺(不含巴马香猪)、胴体及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米猪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腹围等指标均最大,分别为86.65 kg、63.25 cm、118.75 cm、107.25 cm、131.00 cm,其中体重、体高和腹围均极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1),体长和
10月21日晚,以“共拓商机 誉满全球”为主题的GSI(谷瑞)美酒品鉴暨答谢会在西安唐隆国际酒店举办。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现场演奏和创意十足的活体雕塑,1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人士和媒体朋友步入殿堂,在专业侍酒师的引导下品尝了各式红酒,并共同见证了Bio Dry车辆干燥系统在中国市场的正式发布(图1)。  在迷人色彩、炫丽舞台和醇香红酒的陪伴下,GSI(谷瑞)亚太区副总裁Kevin Bryans先
饲料制粒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减少所需能量的一个方法是使用酶。众所周知,酶能加快反应,减少环模的摩擦力。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0-0010-03  全世界的畜禽养殖场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动物蛋白日益增长的需要而建立的。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迫使全球饲料工业证明畜禽的生产是安全且环境可持续性的。动物饲料制粒过程中的电耗及温室气体的释放,使
上周,我们参加了在马尼托巴省温尼伯举办的草原畜牧展。这是首届草原畜牧展,这个展会的前身为马尼托巴养猪日。草原畜牧展是多畜种的活动,不仅有猪业人士参展,还有牛业和禽业等。  活动在温尼伯附近的维多利亚酒店会议中心举行。以下是我们的观察:  ● 维多利亚酒店的会议场所比温尼伯市区会议中心或布兰登中心更好。  ● 演讲者的区域位于会议区,演讲者的声音带来了噪音。我们希望演讲者能发现四处走动的人们所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