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理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理,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流向问题为主要切入点来分析。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相关性很强的两个动态过程。结合目前中国部分行业出现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及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普遍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和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绿色新政”的现状,浅谈中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流向问题。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投资流向; 能源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67-02
  
  引言
  产业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它是一个不断进步、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中国经济一直快速发展,但是一场金融危机就把我们发展方式当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出来了,把我们经济当中潜在的风险暴露出来了。就目前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而言,我们经济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但仍继续盲目的投资。数据显示,钢材、铝材、水泥等行业由于投资过度扩张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基于此类问题的存在,中国政府正在加紧实施一系列措施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投资流向理论
  要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理问题,我们有必要解释清楚什么是产业结构调整。学术界在从20世纪80年代侧重研究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后侧重研究结构失衡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把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与调整问题这两个概念等同视之;从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实际运作过程来看,两个概念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如果我们不对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加以区分的话,我们就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笔者参考何大安教授的观点,考虑把某时期的待调整或升级行业是属于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及其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例等作为划分的标准。当产业政策向朝阳行业且占社会经济比例较小甚至尚处于空白的新兴行业倾斜时就属于结构升级,此时进入这些行业的投资流向就是用于结构升级的投资;而当产业政策对夕阳行业但占社会经济比例不是很大,产品供给不足需要适当发展的短线产业进行扶植时,则属于结构调整,此时进入这些产业的投资流向便是用于结构调整的投资。
  在明确区分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級的不同之后,我们就可以在一个理论框架中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理问题了,重点即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流向问题。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相关性很强的两个动态过程,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应该是由投资运行现实所规定的,即从经济运行长期和短期的资源配置及其反馈来展开。
  从投资流向和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变化的过程来看,两者相关性具体表现在投资数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和幅度、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格局等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投资流向对产业结构调整之效果的影响分析。合理的投资流向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即为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之相继过程的正相关,正相关性意味着产业结构状况会随投资流向的变化而得到改善,即为合理,反之亦然。而这种合理与不合理一般被称为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共向与异向。
  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层面关联,首先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来进行考察。从长期来看,产业变动中的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是由其前期的投资流向所塑造的,也就是说,在长期中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在互动横截面上存在着单向层面关联,这是一种直接关联。
  从短期来看,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层面关联要比长期复杂。这种复杂是由短期内生产能力形成约束和既定的产业结构相对稳定所决定的。在短期内,产业生产能力形成的约束使得那些正处于调整或升级的行业和部门的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因而短期内既定的产业结构会制约投资流向。在现实中,这种制约表现为短期内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对投资的规模、比例等的限定,我们同样可以把这种限定理解为它们在互动横截面上的一种单向层面关联,这种关联与长期比较则为迂回关联。
  显然,直接关联较之于迂回关联是一种强关联,而迂回关联较之于直接关联是一种弱关联。笔者正是试图想从强关联角度,以能源产业为例分析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流向问题。
  二、产业结构失衡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基本遵循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愈加严重,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引进了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失衡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总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调节直接的摩擦,产业结构还是严重失调,即出现了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异向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实行了更为彻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程度和范围大大缩小,产业结构失衡的局面得到控制。
  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增长。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这些行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等问题。虽然在2004年,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初步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投资增幅回落,企业兼并重组、关闭破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过度投资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笔者从曾经看到的新闻中了解到,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目前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为推动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在供给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才有调整结构的意愿和压力,也有条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
  三、以能源产业为例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下面笔者就以能源产业为例,分析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理。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了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的“绿色新政”。例如,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复苏计划尺度报告》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瓶颈的约束。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也选择了以能源产业的调整与升级改造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中国政府和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也明确提出,抓住有利时机,转变发展方式。要达到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确立国际经济强国地位的战略目标,中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抓住本轮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截至目前,中国经济转型还没有将能源作为主力产业,也没有将能源产业的变革当做一场新技术革命来对待。因此,中国加快发展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意义重大,先结合投资机理作如下分析:
  笔者先简略陈述一下国家如何扶植新能源产业。(1)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在“中国能源高层战略论坛”上已经表示,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已经将以开发利用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国家将逐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政府投资规模。这就表示,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国内GDP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2)加强能源领域财政支持力度。国家财政部已经提出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十项重点工作,如大力支持风电规模化发展,启动大型风电基地开发建设;实施“金太阳”工程,以财政补贴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支持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等节能技术改造等等。
  国家的扶植新能源产业的这两个政策处处反映了中国政府必须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也就是说,今后国家的投资流向有很大一部分将转向能源产业这一块领域。在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们能源产业在未来可望出现长足发展,并能带动国内能源、产业结構调整和改善,拉动经济走出低谷。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其结构调整将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一方面,使能源消费结构改善。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步趋于多元化,资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将减小。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将促使能源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即可以全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直接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具体分析:传统能源行业中的落后产能将加速淘汰,以新能源技术为标志的新能源行业的比重将日趋提高;新能源产业将带动主要重化工业产业升级,还可以促进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所以说,国际金融危机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的巨大动力。因此,国家和政府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将能使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增强了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束语
  探讨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层面关联是很有价值的,不仅可以为国内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更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摸索出一点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方法来帮助产业政策制定。鉴于笔者的学术能力有限,本文仅从能源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分析投资流向,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国家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由危机引致的经济衰退而采取的新的有效方式和可行手段,即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和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绿色新政”。
  
  参考文献:
  [1]何大安.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何大安.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关联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3]闫敏.中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意义重大[J].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9,(20).
  [4]武建东.奥巴马的能源变革冲击与中国能源改革战略完善[J].宏观经济,2009.(2).[责任编辑 吴迪]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甘肃,新农村建设尤其任重道远。通过对甘肃省清水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结合甘肃实际情况,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认为建立多元化主体推动的动力机制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甘肃;新农村建设;清水县;发展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试点阶段的困难重重到2008年的全面推开,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农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赣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为例,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合作医疗;农村;基金管理;赣榆县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42-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难点在于民族地区,而民族地区山区的发展因受制于交通、人才、区位等因素又成为难点中的难点。发展山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经济政策、发展主体也离不开人,以人为研究核心,人类学理论为支撑进行研究,是因地制宜发展山区民族经济的需要。研究视角的创新,为山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人类学;人类经济学;山区;村寨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找准自身的市场地位,运用自身地方性的优势和信息的优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城市居民生活。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明确目标,开拓市场,增加自身利润,在地方做大做强,进而探索跨区域经营。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成效;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62-02    2001年,位于黄海之滨、海州湾之畔的连云港
期刊
摘要: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学者众多,其关涉经济学的议题频出,伊本·泰米叶不外其例,对市场供需矛盾、价格机制、经济生活秩序的有效管理等均有犀锐的阐释,这不仅是对“18世纪前几无经济学议题”论断的回应,也对其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多有惠益。  关键词:伊本·泰米叶;经济思想;中世纪  中图分类号:F0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11-05    中世纪,几乎没
期刊
摘要: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日益明显。投资流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相关性决定了中国在布局产业结构时,必须考虑到外资流向带来的影响。因此,分析中国利用外资产业分布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外资产业政策,加强引导外资的产业导向,对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商;
期刊
摘要:和谐社会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互利互惠。抵制过度包装,实现绿色包装以及包装材料的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案例,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在包装材料上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包装材料;再循环;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74-02    引言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