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理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日益明显。投资流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相关性决定了中国在布局产业结构时,必须考虑到外资流向带来的影响。因此,分析中国利用外资产业分布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外资产业政策,加强引导外资的产业导向,对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流向;产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63-02
  
  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加快,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中国产业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但三次产业之间的发展也有不和谐的因素,第一产业滞后,第二产业发展存在大量偏差,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另外,作为一种追加的资本,外资对于加速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外资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投资流向是指投资资金等要素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上的流动方向或其即将流入的区域。从宏观层次上来看,是投资流向决定投资结构,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結构。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动态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既可以从经济运行长期和短期的资源配置及其反馈来展开,也可以从它们动态变化的相继过程来理解。从长期来看,投资流向规定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某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是由其前期的投资流向所塑造的;另外,短期内的产业结构会反过来制约着投资流向的数量以及结构。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变化的相关性除了投资流向决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机理之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国在某一时期投资数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和幅度,并且,投资流向及其比例构成是否适合既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至关重要;(2)就某一时期单纯的投资领域而言,由投资流向所决定的投资结构,实际上已经规定了该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格局;(3)从某一时期投资流向对产业结构调整之效果的影响来分析,它们的相继性明显地反映出两者的相关性,即正相关与负相关。
  根据上述理论具体考察中国的外资利用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外资的主要流向来看,到目前为止,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并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其次是第三产业(主要投资于房地产公用服务业),而对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则明显偏低。
  外资投资流向在产业分布中的不均衡,实际上揭示了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间容易产生异向性的问题。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之异向是经济运行中的一种经常性现象,从其对经济运行各个层面的影响来看,它要比投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共向复杂,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投资流向陷阱。它不仅会造成投资需求的扭曲,还会引致投资规模膨胀。另外,从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外资在同一产业内部流向也是不均衡的。在利用外资比重非常低的第一产业中,外资不升反降,当年第一产业利用外资5.99亿美元,其中农业2.44亿美元,同比下降17.88% ;渔业0.59亿美元,同比下降29.01%。农业内部利用外资多数还停留在生产性加工项目上,70%集中在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而中国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农业历史悠久的中西部地区农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相对较少,外商投资种植业、养殖业项目较少,大规模投资粮、棉、油等开发和生产项目更是少见。在第二产业内部外资过度集中于制造业,根据2001—2007年统计数据计算,2001年制造业占第二产业内部4个门类利用FDI比重达90.7% ;2004年94.62%;2006年94.28%;而2007年其集中度高达95%。即使在三次产业中,这一年的制造业吸收外资占全部FDI的比重也达到54%。
  在第三产业内部15个门类中,外资过多地流向房地产业,2001年FD1为51.37亿美元;2003年52.4亿美元。其后增长速度加快,2007年达到82.3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1.9%。再则,流向租赁和商业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利润较高的行业。
  外资投资流向的不均衡表明其对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着一些隐性问题:第一,结构性外商直接投资配置远未进入优化状态。吸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小,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而流向第三产业的逐年上升。这种情形使得中国原本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非但没有得到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三次产业间的矛盾。第二,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的内部配置趋于不合理。目前,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一般重复性技术、一般重复性加工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多,而投资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较少。外商直接投资在二次产业内部主要集中在纺织业、服装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业,而忽视了其他产业的投资。第三,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率增加较快,但投资配置不是很合理。在第三产业结构中,外商直接投资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业等利润较高的产业,而流向通讯、交通运输、地质勘探等基础设施部门和科教文卫部门较少。
  联系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我们很容易发现外资流向对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从2000年至今,在各个产业所占比重中,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但已出现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第一产业发展迟缓,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方式结构特征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约占利用外资总额的98%;大型跨国公司以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进驻资本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据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60%;产业配置上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并进入已对外开放的第三产业,而在第一产业的投入上基本无变化;区域配置结构上仍以东部为主,约占有90%,中、西部有所增加。在演变过程中,中国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互为影响。产业结构特征是外资结构特征形成的基础,而外资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结构特征。第二,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都是不断由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方向演化。二者交互影响,螺旋上升。
  二、外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外资流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同关系,本文通过计量模型对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于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水平的评价,本文各选取若干个相关经济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两者进行定量描述。针对外资结构,采用如下结构指标:(1)资本效应。根据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来反映,分别记为Y1 和Y2。(2)外资方式结构变化。以外商直接投资在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例来反映外资方式结构变化,记为Y3。(3)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用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来反映,记为Y4。(4)外资的外溢效应。以全员劳动生产率来反映,记为Y5。针对产业结构,采用如下结构指标:1)劳动力结构指数V1 和总产值结构指数V2。根据霍利斯· 钱纳里和西蒙· 库兹涅茨的标准产业结构表,分别建立从劳动力和总产值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到人均国民收入的映射,用拉格朗日线性插值法将此两组比例分别按映射关系换算为相应的两组人均国民收入,并分别用1/3 权数求各组平均值,得劳动力结构指数和总产值结构指数。2)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V3。3)霍夫曼比例V4。计算方法是:霍夫曼比例=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4)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额的比重V5。另外,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 H P)对指标进行加权,建立产业结构与外资结构的指标权重分别为:V1=0.2,V2=0.3,V3= 0.182,V4=0.103,V5=0.215;Y1=0.2044,Y2=0.2667,Y3=0.2289,
  Y4=0.18,Y5=0.12。根据各指标数值与指标权重求加权和,最终得到中国外资结构年度贡献值G1 与产业结构年度贡献值G2 。
  利用产业结构和外资结构的年度贡献值,对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E V I E W S4.0 软件计算得R =0.9902,由此可知两者是高度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只能确定产业结构和外资结构之间客观存在的非确定性数量关系,不能区分外二者的主从或因果。因此,为了验证外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们运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法。并利用中国1978 — 2007 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如下:(1)产业结构不是外资结构改善的原因。因为分别在1%、5%、10% 的显著水平下,F 统计量均小于F 的临界值,产业结构不是外资结构改善的原因这一原假设被接受。(2)外资结构是产业结构改善的原因。在显著性水平为5% 时,外资结构不是产业结构改善的原因这一原假设被拒绝,因此可以判斷外资结构可以对产业结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三、政策建议
  1.中国吸引外资的新政策。第一,健全吸引外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吸引外资政策的统一性,提高政策透明度。第二,正确引导外资投资方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第三,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第四,拓宽外商投资方式。
  2.加大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力度。第一,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降低对工业的投资比重。第二,引导外商增加对重加工业的投资,相应减少对消费品工业的投资。第三,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相应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第四,鼓励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第五,鼓励外商向西部地区投资,努力为西部地区扩大吸引外资创造条件。
  总之,利用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优化产业结构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保持利用外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互动,需要制定良好的外资产业政策。如何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产业、较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的投资,增加外资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投入,使资金流向西部地区,将是中国吸引外资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何大安.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8-148.
  [2]孙敬水,马淑琴.计量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25-338.
  [3]张晓平,陆大道.近二十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02,(5):539- 541.
  [4]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2):34-35.
  [5]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结构研究[J].理论前沿,2003,(12).
  [6]崔新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 吴迪]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甘肃,新农村建设尤其任重道远。通过对甘肃省清水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结合甘肃实际情况,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认为建立多元化主体推动的动力机制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甘肃;新农村建设;清水县;发展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试点阶段的困难重重到2008年的全面推开,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农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赣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为例,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合作医疗;农村;基金管理;赣榆县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42-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难点在于民族地区,而民族地区山区的发展因受制于交通、人才、区位等因素又成为难点中的难点。发展山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经济政策、发展主体也离不开人,以人为研究核心,人类学理论为支撑进行研究,是因地制宜发展山区民族经济的需要。研究视角的创新,为山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人类学;人类经济学;山区;村寨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找准自身的市场地位,运用自身地方性的优势和信息的优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城市居民生活。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明确目标,开拓市场,增加自身利润,在地方做大做强,进而探索跨区域经营。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成效;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62-02    2001年,位于黄海之滨、海州湾之畔的连云港
期刊
摘要: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学者众多,其关涉经济学的议题频出,伊本·泰米叶不外其例,对市场供需矛盾、价格机制、经济生活秩序的有效管理等均有犀锐的阐释,这不仅是对“18世纪前几无经济学议题”论断的回应,也对其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多有惠益。  关键词:伊本·泰米叶;经济思想;中世纪  中图分类号:F0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11-05    中世纪,几乎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