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室外墙砼收缩裂缝的综合控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1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工程建设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受设计基础埋深理论及使用功能要求的影响,高层建筑多配有不同规模的地下室结构,而且为了尽量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室单层面积往往较上部工程的单层面积更大。地下室外墙多数设计为超长结构,这成为地下室外墙裂缝产生的一大诱因。如何有效地对裂缝进行预防和控制,提高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多年来仍处于不断的探讨和摸索阶段。
  1.地下室外墙产生裂缝的危害
  地下室外墙裂缝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性,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福州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且地表水丰富,虽然在地下室周边回填时考虑了阻碍水压力的措施,但一般地下室外墙还是长期作用有一定的压力水。在地下室外墙砼开裂情况下,外墙砼防水性能势必受到影响,压力水也随之渗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更加危险的是,渗透将锈蚀钢筋,降低结构强度,从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对这些裂缝的修补目前主要还是就缝补缝,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费用也相当昂贵。
  2.地下室外墙裂缝的成因分析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及抗拉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易开裂的特性。墙体混凝土在浇捣结束趨向稳定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水化热释放所引起的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泌水蒸发等作用,导致混凝土收缩变形。地下室外墙裂缝主要是由于墙体混凝结构超长收缩变形较大,所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同时,在水平方向由于收缩变形受到了先行完成的地下室底板结构的约束,阻碍墙体结构的自由收缩而引起的。地下室外墙长度越长,其收缩应力也越大,严重时会产生贯穿结构的有害裂缝。其裂缝多数表现为竖向裂缝。
  3.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的基本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控制裂缝的产生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减小混凝土产生的收缩应力,二是增加混凝士结构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当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在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即可有效地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陛,甚至杜绝裂缝的产生。
  4.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的技术措施
  在工程实践中通过以下几种具体技术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控制地下外墙裂缝的产生。
  4.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以同时起到减小混凝土收缩以及增强混凝土本身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在施工中,采取以下几个主要措施:
  (1)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减少水化热的产生,减少混凝土收缩。如矿渣水泥在这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优势。
  (2)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采取减少水泥用量的方法以降低水化热。大量的实验证明,水泥用量每增加10kg,水化热产生的温度也相应上升约1~1.2℃。因此,控制水泥用量具有现实意义。
  (3)选用适宜适量的微膨胀剂。微膨胀剂可吸收部分水化热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在混凝土中产生自应力使结构处于受压状态,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能力。效果较好的微膨胀剂有UEA、HEA、AEA等。
  (4)商品混凝土受泵送技术的限制,通常采用粒径较小的粗骨料,水泥用量较多,坍落度较大。这对混凝土抗裂极为不利,稍有疏忽即有可能产生裂缝。这也是近年来结构出现较多裂缝的一个原因。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可考虑通过掺加缓凝减水剂来解决因水灰比较大而引起的水化热增加的问题。如日常施工中常用的福建省建筑科研所研制的TW系列就是有效的外加剂。它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及降低和推迟放热峰值起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选用优质粉煤灰外掺合料代替一定量的水泥,既可以起到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作用,又可减少水泥用量。
  4.2科学合理设置后浇带
  科学合理设置后浇带是将超长结构化整为零的技术措施。当地下室外墙超长时,其水平方向的应力相对较大。若混凝土整体一次性浇筑,较易产生竖向的应力裂缝。合理设置后浇带,可使部分应力得以释放,从而减少墙体的收缩变形。它的出现对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4.2.1设置后浇带的间距
  在施工手册中,设置后浇带的参考间距为20m~30m。设计时,留置后浇带的位置间距在设计上通常未考虑到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的要求。因此作为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包括地下室外墙厚度、配筋率、冬夏季施工等)进行计算,求得最大整浇长度,并与设计部门交换意见,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后浇带间距满足控制裂缝的要求。
  根据裂缝出现的实践经验,混凝土在浇筑完后的3d~5d出现较为不利的应力状态,可按此阶段进行验算。温差计算时,薄壁钢筋墙板的水化热温度在5℃~10℃之间(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混凝土人模温度和以后的气温变化情况,可采取当地当时常年旬平均气温作为计算依据。
  4.2.2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措施
  后浇带留置带宽一般为800~1000mm,在留置49d后可以封闭。封闭前,应将钢筋按设计要求连接好,将接头仔细凿毛,用钢丝刷除松浮杂质以水洗净,涂刷界面增强剂,再用强度提高一级并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将缝灌密实。施工中,对后浇带的清理验收必须严格把关。
  同时,根据地下室特点,后浇带尚应采取防水加强措施,在接头位置留设止水带。
  4.3优化墙体水平钢筋配置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与配筋有关,合理的配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在等强度的情况下,墙体水平方向采用较细的钢筋,可以增加钢筋根数减少钢筋间距,从而加大钢筋对混凝土应变的约束,控制裂缝产生。建议设计部门在墙体水平配筋时,应对钢筋的配置加以控制。在钢筋安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将保护层留设到位,避免由于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造成露筋或加剧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4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
  通过改善混凝土施工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其极限拉伸值。主要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控制混凝土人模温度。福州夏季尤其炎热,在气温接近40℃时,混凝土人模温度通常可达到60℃左右,加剧了水化热产生时的温度上升。因此要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采用的技术措施有:混凝土出料口采取遮阳措施;混凝土运输车停在树荫下或对车体进行浇水降温;混凝土输送管道用草袋包裹并浇水降温等。
  (2)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分段法,通过分层振捣使混凝土水化热能尽快散失。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及水平钢筋下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10%~20%,从而提高墙体抗裂能力。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须的,其余的80%都要被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能在混凝土强度稳定前饱水养护,保证这部分水不散失,则当强度达到后,水分蒸发所引起的收缩作用将大大减小。因此,混凝土应在终凝2h后即开始浇水,养护期14d以上。此外,还应推迟拆模时间,养护两周后再行拆模。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时同条件试块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80%以上。
  5.实践效果
  通过对常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优化,利用普通的材料,从结构、设计、结构构造等几个方面综合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无须增加大量工料投入,且施工方便,经济实用。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新理念下的作业模式:本文针对这一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四种新的作业模式:听说作业、自选作业、课题类作业和自编作业,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是以抄写、背诵、句型练习为主的。这种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在形式上比较单调、枯燥.所以学生对作业缺乏兴趣;而且这种作业比较片面.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利于
“作文难,作文难,提笔作文就心烦”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是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大的心理障碍。下面从学科教学心理角度就学生的不当认知、消极心理及其形成原因作简要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读写严重脱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小学语文课本所编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們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
摘要:目前,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无疑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周密的教学计划和丰富的教学理论主导课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演变成为机械的语文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背诵和应试有一定的帮助,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生要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和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
【摘 要】詞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一直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教学,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和学生学习词汇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词汇教学创新和实施方法,诸如利用故事教词汇、利用形象化的手段等词汇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
摘要:教育模式的改革,呼唤实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密切结合,这给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体育与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健康为体育教学提供物质基础,体育教学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育;结合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体育教学也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
伴随着中国政治和体育体质的变革,我国篮球产业经历了10余年的风雨历程。使得其不断深化发展。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相当迅速在我国篮球产业化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
目前,由于分层教学的要求,基层薄弱高中仍存在着普通班——学困生比较集中化、群体化的班级.无疑,普通班中大部分学困生因其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往往连正常的教学目标
随着我县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房屋建筑项目的增多。房屋建筑的渗漏问题及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严重的渗漏,不仅危害着建筑物,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甚至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房屋建筑渗漏贯穿于设计、施工、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和回访保修的全过程。为此,应高度重视房屋建筑防渗防漏, 为保证工程无渗漏,质量优良。应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各环节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局部渗漏的发生。根据资料显示造成渗漏的原
摘要:我就对于新课标后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从音乐课程价值体现的几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音乐激趣;主动性想象多媒体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入,音乐学科教学特别是音乐鉴赏课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新课标所强调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提倡学科综合和学生主动体验”等新的教学理念逐渐为我们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所熟悉,呈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