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忧伤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九年前,也就是1970年,我可以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一个小伙伴来到河边,急匆匆地把我叫上岸来。我们长期坚守一个约定,无论是谁,只要碰到有趣的事情,都要通知彼此。我被我的小伙伴叫上来了,一问,村子里来了一个奇怪的人,是个女的,她不停地说话,却没有一个人能听懂她说的是什么。
  


  我和我的小伙伴就开始跑,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的队伍在壮大。这也是乡村最常见的景象了,孩子们就这样,一个动,个个动。等我们来到目的地,一群孩子已经拉出了一支队伍,把当事人的家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村子里真的来了一个奇怪的人,是个女的。等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个女人已经不说话了——她说过了,哭过了,现在已经疲惫了,她在休息。显然,她是不受欢迎的,她的屁股底下没有板凳,她只是就地坐在一个石磙子上。然而,尽管屁股底下没有板凳,我们也不敢小觑她——她雪白的衬衣,笔挺的裤缝,塑料的、半透明的凉鞋,尤其重要的是,她优雅而笔挺的坐姿——毫无疑问,她是个城里人。这个城里女人就那么坐在石磙子上,一动不动,满脸都是城里人好看的忧伤。
  老实说,我不是看城里人来的,我也不是看忧伤来的,我一心想听她说话。我的小伙伴刚才气喘吁吁地告诉我,她的话“一个字”都听不懂——这怎么可能呢!
  我的小伙伴的话很快就得到了证实。休息好了,这个女人跷起腿,开始说话了。她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在寂静的乡村黄昏,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听见了她在“说”。她一个人说了很长时间,真的,我们一个字都没有听懂。那么她的“说”还有什么意义呢?她的“语言”还有什么意义呢?毫无意义。
  我很快就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的周围没有一个成年人,甚至连房子的主人都不在,他们家的小儿子也不在。乡下的孩子往往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他们可以从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我很快就知道了,人们其实在回避这个城里女人,她来到我们村绝对不是干好事来的。
  她究竟是干什么来的呢?女人一直在说,说着說着,她哭了。我一直觉得,城里的女人是“不会哭”的,她们只会流泪,只会发出一些痛苦的声音。乡村女人的哭就不一样了,她们的哭有固定的节奏,有确切的旋律,边哭边说,准确地说,是“哭诉”。她们的哭有许多实际的内容,而不只是表达悲伤的情绪。正因为城里的女人“不会哭”,她们的哭往往叫人揪心。
  我很难过。我注意到她试图问我们一些问题,但是,谁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呢?事实上,我们也和她说话了,但是,她同样听不懂我们的语言。我们近在咫尺,其实来自不同的世界,仿佛阴阳两隔。
  也许是由于绝望,这个城里女人坐在了地上,然后躺下去,在地上一心一意地哭。她彻底顾不上城里人的体面了,像一个泼妇一样在地上打滚,一边滚一边说。此时此刻,我们只知道她痛苦,却永远不知道她为什么痛苦。我至今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一个陌生的、城里来的女人把她所有的悲伤留在了我们村。没有人能够帮助她,没有人知道她为了什么。
  这个女人后来是自己爬起来的,她掸了掸土,整理了一番头发,一个人离开了。她再也没有在我们村出现过。
  后来我们知道了谜底,事情一点也不复杂,她是来寻找她的儿子的。那个我们都认识的、没有露面的小男孩,其实是她的儿子。
  她儿子是被拐来的还是她和某个人私生的呢,我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消息。村子里所有人都对这个问题三缄其口。偶尔也会有人提起那个孩子的身世,但是,言说的人一定会被阻止。这阻止不是大声的呵斥,而是一种不动声色的目光,是告诫——这是乡村的又一种文化了。
  好多年之后,我意外地得知,她是江南人,她来自苏州。
  现在,我用一句话就可以把那件事说清楚了:三十九年前,一个苏州女人来到苏北的一个村庄寻找她丢失的儿子,没有人能听懂她在说什么,她最终消失在我故乡的夜色里。
  苏州与我的苏北村庄相隔多远呢?也就是两百公里。
  但是,在这“也就是”两百公里的距离之间,有一样东西,它叫长江。毛泽东有一句词,是描绘武汉长江大桥的,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诗词一直都是这样,气度非凡。但是,诗词的气度往往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意象的开阔。毛泽东所选用的意象是什么?是长江。这是一条绵延的、深邃的江,它划分了南中国与北中国。长江同时是中国地理的分野、语言的分野和文化的分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她的文化足够丰富的时候,这文化必然是多样的、多元的。丰富啊丰富,你是华光,也是业障。所以,在整个农业文明时期,长江不叫长江,叫天堑。天堑强调的是分,刀劈斧凿一般。它具有洪荒的、绝望的气息。
  当洪荒的、绝望的阻隔之间出现了连接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豪迈。“天堑变通途”几乎就是脱口而出。这是一种令人喟叹的欣喜,它所指的不再是分,而是交流上的无限可能。
  可事实上,无论是科技还是人文,就我们人类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天堑变通途”的可能性早就存在了,我们只是习惯于蔑视交流的可能性。我们一边在建造大桥,一边在积极地划分“两个世界”或“三个世界”。两个世界,三个世界,一个优雅女士的就地打滚,一个伤心女人破碎的心。
  三十九年过去了,我现在居住在南京,从我的窗户望出去,脚底下就是长江。它不是天堑了,再也不是了,它只是一条江。老实说,我是喜欢这条江的,它是我最好的风景。可是,在风景的远处,我始终能看见一个苏州女人,她在“说”,一直在“说”。
  (李金锋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写满字的空间》一书,沈 璐图)
其他文献
明朝高攀龙(世称“景逸先生”)有首诗:“小阁凭栏莞尔,匡床拥被陶然。夜半人声何处,隔浦芦花渔船。”  闲居没事,登上阁楼远眺,在安适的床上,陶然拥被而卧,半夜醒来,听见远处芦花中渔船的桨声。冬天早上,推开窗子,下了大雪,一树梅花绽放。  如果生活在这样的情景里,该是何等自在!  实际上,这种生活,一般人过不了。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把他放进去,他马上就会动心思:你看,眼前只是一株梅花,就已有如此境界,
期刊
曼妮姑妈微笑着打开门,拉维和米娜立刻跑出来,把表姐梅里杜往屋里推。“等等,让我先把鞋脱掉。”梅里杜喊道。她把她的鞋放在一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旁边。  梅里杜没有时间考虑这是谁的拖鞋,因为拉维拽着她匆匆往后院跑。  “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要善待动物,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喊,‘哦,别把那脏兮兮的动物带回家!’”拉维说,“你知道我从厨房里弄一点牛奶出来有多难吗?”  “可是这个秘密迟
期刊
人们对于写作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写作是由灵感来支撑的。实际上,那些看似活得随意的作家都具有高度的自律性。  天才如马尔克斯,在写《百年孤独》时,依然处于非常艰难的状态。他把自己写作的房间称为“黑手党的洞穴”,大概3平方米,连接一间小浴室,一扇门和窗户通往外面的庭院,房间里有一张沙发、一个电暖炉、几个柜子、一张小而简单的桌子。  他每天一早送两个孩子上学,8点半之前就坐在书桌前,一直写作到下午两点半小
期刊
在街上随便走走,北平话叫作“溜达”。溜达和散步不同:散步常常是拣人少的地方走去,溜达却常常是拣人多的地方走去。溜达又和乡下人逛街不同:乡下人逛街是一只耳朵当先,一只耳朵殿后,两只眼睛带着千般神秘,下死劲地盯着商店的玻璃橱;城里人溜达只是悠游自得地信步而行,乘兴而往,兴尽则返。溜达虽然用脚,实际上为的是眼睛的享受,江浙人叫作“看野眼”,一个“野”字就够表示眼睛的自由,和意念上毫无粘着的样子。  溜达
期刊
夜里的外滩是属于情侣的,没钱的情侣。还不是情侣的人在这里荡一荡,分手时间就差不多到了,就像我和彼得。  我也讲了我自己。叽叽喳喳的一个年轻女人,大概就是我那天晚上留给彼得的印象。我怕一安静下来,彼得就会总结性地说:“谢谢你给我这个美好夜晚。”江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我们将四束目光投向远处,投向气味不好的夜色深处。我转过脸,嘴巴离他的耳朵很近。他的头发好密,一定是一个毛孔长了三根头发。只有风把头发吹起,
期刊
帕斯的那首《大街》,有几个名家翻译的不同版本,我却独爱一位文友的译法:“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我向后转身/没有任何人。”还有一句,原文是“where I pursue a man who stumbles/and rises and says when he sees me:nobody”。有位名家将其翻译为:“我追赶一个人,他跌倒又爬起来,看见我说:没人。”这种译法,固然忠于原作,可是比之
期刊
我认识的一个理财顾问曾说,他不受理年龄在40岁以上的顾客的咨询,原因十分简单:“咨询过后,几乎没有变化的可能性。”  在那个理财顾问看来,年过40岁的人要想成为一个能攒钱的人,需要从整体上改变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人生目标等。如果不打算全盘改变,就不如继续按照自己以往的方式生活下去。  天生就拥有富翁特质的人会在积累金钱这件事上得到巨大的快感。当然,看到金钱积累起来,没有人会不高兴,但认真观察便
期刊
在女儿十二岁时,我认为有和她谈谈性的必要,即便我自己是到了十七岁才懂得“人事”的。但时代不同了,与其让孩子私底下胡乱揣测,不如提早和她把这些事说清楚。没想到她劈头就说:“我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啦!幼儿园老师早给我们看过那些影片啦!”唉!我还是落得个老土妈妈。  十二岁时,我在想什么?印象中曾和死党们谈过类似话题,不过我们关注的是“小孩是如何生出来的”。这话头一开,可真是百家争鸣、无奇不有,有的说是从
期刊
2018年6月29日清晨,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葬礼在关中的一个小山村举行。97岁的抗日战争老兵黄清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被安葬在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钓渭镇谭庄村金台二组的黄土地里。头勒手巾、身着孝服、执孝子礼为他送葬的,是他70岁的邻居张引乾。    黄清海是一位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老兵,曾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在生命最后的31年,他一直住在邻居张引乾——一位普通的关中农民——家里。  一  有关黄清海
期刊
自古红颜薄命,才女也好不到哪里去。冯小青遇人不淑,李清照颠沛流离,朱淑真看尽人世冷眼……而更多的才女,埋没于人海中,默默無闻。相形之下,管夫人(即管道昇)的命运,简直好得太多。古代女人的好命,当然首先跟她嫁对人有关。    管夫人的丈夫赵孟,是元代书画大家。《红楼梦》里鸳鸯的嫂子说要对她说一句好话,鸳鸯抢白道:“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儿。”赵孟字子昂,他长于画马都成了典故,连隔朝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