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在建筑形态表达中的应用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设计方案,通过介绍该方案的立意,构思和表达技巧,论述象征表现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象征表现 非物质文化 形态表达
  1.象征表现的理论基础
  建筑形态即建筑的外形,是人们最直观感受到的建筑的特征,好的建筑形态常常给人以美的感觉。“感动我们的不是它们的形式,而是这些形式暗示和传达的思想和信息”象征正是暗示和传达这种思想和信息的常用手法。
  象征,就其存在方而言,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是借助一种文化形式来表达另一种特定意义的表现方式;就其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思考方法,其中具体事物就是象征的载体。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象征的表达方法的运用屡见不鲜。比如甲午海战纪念馆,朗香教堂,柏林爱乐音乐厅等。
  建筑的象征表现除了要有好的立意构思之外,还要选择能够表现这个象征意义的恰当的载体,此外,还要运用各种手法对所选择的载体进行加工。根据载体的不同,将象征表现分为4类:①平面的象征;②空间的象征;③实体的象征;④材料及装饰的象征。其中实体的表现力比较深刻,给人印象较为直观,直接,建筑师常选用实体作为表现的载体。
  实体又有抽象和具象不同。抽象和具象之间只有程度上的差别,两者之间的界限难以确切的划分。具象的象征意义不言自明;而抽象的会使观者产生似是而非,既熟悉又陌生的印象。
  1)具象的象征
  具象象征就是用整个建筑外观造型来象征意义,最著名的作品当属纽约肯尼迪机场航站楼和悉尼歌剧院。肯尼迪机场航站楼采用了当时的新技术,由四片薄壳组成,造型像一只飞鸟,很恰当的隐喻了航站楼的性质和特征。悉尼歌剧院,形态上是一个大平台上有三组尖拱形的屋面,这些屋面呈扇形展开,独特的造型具有多重的象征性,人们把它比作象鼓了风的帆,象白色的贝壳,象层层海浪,等等。设计师首先是从环境出发来考虑建筑造型的,把现代建筑的自由平面、明晰的结构与象征性造型融为一体。
  2)抽象的象征
  抽象的象征就是用抽象的建筑形象来隐喻意义。关键是抽象或创造出某种意向,使这个意象能够代表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感情。如柏林爱乐音乐厅,设计师的意图是要把它设计成为一座“音乐的容器”,为了体现出这个意图,把建筑的外墙设计成像张在共鸣箱外的薄壁一样,整个建筑看上去象一件大乐器。
  建筑的“象形度”决定于其所要表达的喻义,在似与不似之间,或具体或抽象,具象的尺度不能和所要表达的对象差距太大,使人能联想到所要表达的对象,又让人有思考的余地。使人在解读中获取愉悦,过度的具象或过度的抽象都与愉悦背道而驰。
  基于上述的理解和认识,本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设计实践中作出尝试和努力,尽管还有很多不成熟。
  2.项目介绍
  2.1项目概况与基地环境
  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并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教育基地,铁岭市政府决定在新城区建设一座全国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位于铁岭市新城区,占地面积70000m2,东面是正在建设的铁岭市高中,西邻凡河,北临城市干道,地势平坦,环境优美。
  2.2设计构想——沉积岩,有机物,无形文化的传承与沉淀
  方案將立意定位于建筑造型应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对城市道路的分析,将主体建筑的位置定于地块西南位置的三角形区域,由三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体块组成,各体块之间通过玻璃盒子相连通。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如下特点:
  1)传承性 非物质文化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
  2)活态性 它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也正是由于这种活态性使其存在失传的可能性,出现文化的断裂;
  3)叠加性 既记忆了人类过去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不断叠加着新的文化记忆;
  4)多元性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也相应着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
  5)变异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传承者与享用者不同,或文化传入异族﹑异域时存在着变异与创新。
  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以上特点,建筑的立面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颜色石材的叠加使建筑的整体造型模仿自然形成的沉积岩的,隐喻着非物质文化的沉积。沉积岩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它的颜色深浅不一,形态变化多样(见图1.图2)。沉积岩保留了许多地球的历史信息,对发展地质科学的理论,寻找丰富的沉积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这点也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谋而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各民族长期的文化积累,对研究各民族文化与历史,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有重要意义。
  平面分三层,总面积50000平方米,一二层为展览空间,三层为办公空间,功能分区明确。连接各体块的玻璃盒子是整个建筑厚重的体量显得轻快。整个方案没有强调建筑的内部空间,而重点刻画其形式感和雕塑感,设计手法统一,对沉积岩的象征表现充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满足了最初的立意(见图3.图4)。
  3.结语
  由于建筑象征表现具有形象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特点,所以在反映时代精神、观照风土人文、回应社会现象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长处,可以为我们的建筑创作带来不少启迪。
  在追求建筑象征意义的同时,应兼顾建筑功能。功能在建筑的形态构成中同样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欠缺的功熊削减了建筑形式的光辉,完美的功能与寓予表现力的形式相得益彰。尤其在我国经济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盲目追求建筑象征意义、商业效果而不顾功能经济的合理性,是不可取的。因此,建筑创作中的象征表现,应该是在功能合理的基础上,遵循形式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只有反映建筑的真实内容、意义丰富的象征才是真实有效、充满活力的。
  参考文献:
  [1]刘立钧, 张建洪.建筑象征分析.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M〕,2000.7第二期,11-13.
  [2]李鸿烈.建筑构成的形态艺术.建筑知识〔M〕,2002年第五期,41-44.
  [3]梅洪元,张向宁,费腾.文明承载与自然象征—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筑创作探索.建筑学报〔M〕,78-79.
其他文献
李冬梅.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J].南方農业,2021,15(24):-85.  摘 要 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而残次林地土地的综合整治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针对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分析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会给社会带来的综合效益,并针对当下残次林地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可行措施,希望能够为开展残次林地土
摘 要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粮食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我国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威胁。广西贵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取得较好成绩。基于此,分析了贵港市保障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城镇化进程加速,粮食产业发展受制约;农民种粮效益低,种粮积极性低;农田基础设施差,土壤肥力差),提出
谭成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15.  摘 要 隨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职能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也在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过渡,农村社会组织也逐渐参与到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来。为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优势,介绍农村社会组织及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公共服务的模式,提出充分发挥
于守麟.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4):-103.  摘 要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城市化的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林业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绿化覆盖不断下降、资源品种不断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无形之中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基于此,针对现阶段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
杨学荣,李光明,陈 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4):-109.  摘 要 林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森林中存在许多有害生物,导致林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加,致使林业发展受到影响。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并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实际调查及分析文献资料,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进行研究,并重点对该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以期
王福凤.浅谈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07.  摘 要 病虫害问题的频繁出现对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从种苗选取、生态环境优化、人工养护技术和封闭式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对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刘圭金,赖致泉.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05.  摘 要 人工造林是以人为的方式根据林木的生长规律及生态适应性进行科学造林,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应进行科学规划,结合实地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为提升人工造林的规模和效率,就需要采取高效的造林技术及抚育技术,促进林业的良好发展。阐述了人工造林的意义,然后从多个方面对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展开探究。  关键字
刘淮兵.淮安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13.  摘 要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是著名的“意杨之乡”。淮安市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针对淮安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主要模式、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林下经济;现状;发展对策;江苏省淮安市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高 阳,胡 楠,井昱雯,等.柳毛河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措施及成效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97.  摘 要 以柳毛河国有林场为例,对储备林基地的概况进行论述,包括地貌、气候、土壤及植被等方面,并对项目建设的措施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建设成效,并分别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有林场;储备林;建设措施;建设成效  中
王艳春,周 宏.有机肥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01.  摘 要 在林木种植的土壤中使用有机肥,能够有效改善林木土壤的理化特性,进一步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的理念下,林木种植中大量使用有机肥,对于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此,围绕有机肥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展开论述,针对有机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