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9780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淮兵.淮安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13.
  摘 要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是著名的“意杨之乡”。淮安市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针对淮安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主要模式、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林下经济;现状;发展对策;江苏省淮安市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52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符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1]。林下经济强调不同产业的融入及人的主动参与,加强产业协调与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对促进增产增收、推动林业建设与生态友好型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是著名的“意杨之乡”,是全国最早引种成功意杨的地区之一。淮安市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有林地面积约15.6万公顷,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淮安市围绕广阔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初步成效,探索出了一条林、农、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生态发展新模式。淮安市现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32万公顷,林下经济产值达3.66亿元,占淮安市林业产值比重的4.49%,主要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为主。淮安市现有林下经济经营主体130个,其中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7个,从事林下经济的专业合作社22家,林下经济从业人数约1.6万人。
  2 主要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总结淮安市近年来的经验,主要以下6种模式。
  2.1 林粮模式
  即在新造未满3年的幼龄林或采取宽窄行造林的尚未郁闭的林下套种小麦、土豆、豆类、花生、油菜等低秆作物,严禁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林业树种主要为杨树、薄壳山核桃等高大乔木,为便于机械林下耕作,多采用6~8 m大行距,农作物一般距离林木50~80 cm。通过林下套种粮食,可有效促进树木生长,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占淮安市林下经济面积的70%以上。通过以耕代抚不仅促进了林木生长,节约抚育成本,每年每667 m2还可以增加约2 000元左右的粮食收益。
  2.2 林药模式
  即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下套种较为耐荫的中药材。林木为中草药生长提供了耐荫的生长环境,通过对林下中药材的精耕细作,有助于土壤改良,增加肥力,从而促进林木生长。适于林下种植的常见药材有桔梗、白术、夏枯草、益母草、百合、金银花、连钱草、野马追、天麻、苍术和板蓝根等,每年每667 m2药材种植收入在1 000~3 000元。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农民在林下套种野马追等中药材,不仅使闲置的林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仅林下中草药一项,每年可实现增值约1 500多万元。
  2.3 林菌模式
  即在林下建设大棚种植食用菌。林下建食用菌大棚具有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和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利于蘑菇生长。食用菌主要品种有香菇、平菇、草菇、双孢菇和鸡腿菇等,每667 m2年收入可达
  5 000~8 000元。洪泽区东双沟镇农民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食用菌大棚约100 hm2,当地还成立刘卉食用菌为代表专业合作社,年可增加经济收益1 000多万元,带动周围5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2.4 林菜模式
  根据不同林分光照条件和蔬菜的光照需求选择适宜的套种品种,既可以发展耐荫蔬菜,也可根据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品种。平原地区主要以间作大蒜、青椒、韭菜、茄类等各类蔬菜及冬瓜、西瓜等瓜类为主;丘陵山地主要以间作蕨菜、黄花菜、马齿苋、山芹菜和南瓜等品种为主,平均每667 m2每年经济效益在2 000~
  4 000元不等。淮阴区吴城镇三园村农民在冬枣树、梨树下套种大白菜、韭菜等经济作物,林下每667 m2收入超过3 000元;渔沟镇何庄村农民在冬枣树下套种非洲菊且全部出口国外市场,667 m2收入近万元。
  2.5 林禽(畜)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间闲置空间饲养鸡、鸭、鹅等家禽或猪羊等家畜。家禽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家畜一般以圈养为主。林下为家禽家畜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林下放养的家禽可有效减少树木虫害,粪便给林木提供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实现以林养禽(畜),以禽(畜)育林,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链,同时禽(畜)放养类多运动、肉质好、无污染、价格高,技术简便易行,效益可观[2]。江苏百木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7年起先后在淮阴区刘老庄南营村、双庄村发展种植了约133.33 hm2碧根果,2020年该公司在林下开辟了约26.67 hm2实施围栏养鹅,果树为鹅遮荫,是鹅的天然“氧吧”,且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鹅的生长,而鹅吃草吃虫,粪便肥了林地,与林木生长形成良性循环。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近50萬元收益。近年来正大、温氏、雨润集团把目光放在了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上,先后在盱眙县、淮阴区、金湖县等地建立林下生态养殖小区100多个,有效地解决了畜牧业养殖发展用地不足的瓶颈。
  2.6 林渔模式
  林渔模式是利用坑塘堤埂植树绿化,开展生态养殖,提高渔业生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林渔模式主要是在低洼的河湖滩地通过抬田造林,沟内养殖鱼、虾、螃蟹,每667 m2每年收益在3 000~5 000元。近年来,金湖县充分发挥里下河地区水网发达的优势,大力开发滩涂资源,通过开沟抬田,埂上栽杨树,沟中养殖鱼、虾,金湖县发展林下养渔面积近万公顷。
  3 存在问题
  近年来淮安市林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为淮安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林下经济总量偏小
  淮安市林下经济总量不到农业总产值的1/10,林下經济发展面积仅占淮安市林地面积的1/3,尚有大量空置林地没有开发利用。
  3.2 模式及品种单一
  淮安市林下经济大部分以林粮间作为主,所占比例超过70%,而林菌、林菜、林药、林禽、林畜等模式比重相对较小,产品也较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3]。
  3.3 发展基础条件差
  大部分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地方都远离村庄比较偏僻,普遍存在水、电、路及养殖等基础设施简陋,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3.4 缺乏龙头带动
  目前淮安市除少数的企业和承包大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外,大多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展规模偏小。由于对市场需求、林下产品的市场前景缺乏充分地调查了解,大多企业和承包大户仅满足于现状,缺乏做大做强的林下经济产业意识。
  3.5 技术服务不到位
  由于林下经济发展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不到位,科技推广范围小,服务能力弱,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并且农户在种养过程中因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4 发展对策
  4.1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实施,形成政府主导,林业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联动的良好机制。
  4.2 细化政策,强化扶持
  各地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林业、财政、税务、金融和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研究和制订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关政策,推进扶持林下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投入林下经济发展,支持林权所有人依法流转林权,支持林下经济适度规模经营[4]。各地可把林下经济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畜牧业发展和农技推广结合起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争取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支持。通过担保、林权抵押方式,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积极鼓励林农大户和工商企业投入林下经济发展,逐步建立起以企业、大户、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辅助、项目资金为引导扶持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4.3 示范带动,培育龙头
  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集中发展的原则,认真抓好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确保林下经济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在标准化建设设计、统一供种(苗)、联合采购、联合销售、加工增值、贮存运销、科技推广和资金筹措等方面发展积极作用,实现千家万户与市场对接。
  4.4 加强宣传,科技推动
  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5]。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间种养新模式。依托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对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
  4.5 科学奖惩,强化考核
  各地可建立林下经济发展目标考核长效机制,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可拿出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助的方式鼓励企业和承包大户发展林下经济。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可成立技术服务指导组,实行项目完成实绩与技术指导服务挂钩,进行捆绑考核,以推动淮安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解春明.淮安区林下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2018,435(18):102-103.
  [2] 孟凡强.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农机,2017,12(284):9.
  [3] 霍巍,曹燕.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综述[J].宁夏农林科技,2017,58(11):43-45.
  [4] 韩勇.林下经济发展思考[J].现代园艺,2018(15):56-57.
  [5] 俞向林,叶兴来.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7(24):123.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曾 甜.宁南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24):-95.  摘 要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增加林地附加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此,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发现该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制约因素大、科技普及率低、规模总量难以扩大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
摘 要 辣椒是重要的世界性经济作物之一。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是根据辣椒有再生能力的特点,在采收末期,将辣椒植株四门斗以上枝条剪去,促使萌发新芽形成新枝,并利用新枝进行二次生产,达到“一种双收”的目的。重点从地点选择、品种选择、栽培设施、播种育苗、适时定植、田间管理、水肥供给等前茬管理,剪枝时间、剪枝方法、消杀处理、田间管理等再生栽培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重庆低海拔地区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技术。 
李冬梅.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J].南方農业,2021,15(24):-85.  摘 要 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而残次林地土地的综合整治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针对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分析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会给社会带来的综合效益,并针对当下残次林地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可行措施,希望能够为开展残次林地土
摘 要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粮食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我国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威胁。广西贵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取得较好成绩。基于此,分析了贵港市保障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城镇化进程加速,粮食产业发展受制约;农民种粮效益低,种粮积极性低;农田基础设施差,土壤肥力差),提出
谭成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15.  摘 要 隨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职能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也在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过渡,农村社会组织也逐渐参与到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来。为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优势,介绍农村社会组织及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公共服务的模式,提出充分发挥
于守麟.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4):-103.  摘 要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城市化的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林业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绿化覆盖不断下降、资源品种不断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无形之中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基于此,针对现阶段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
杨学荣,李光明,陈 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4):-109.  摘 要 林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森林中存在许多有害生物,导致林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加,致使林业发展受到影响。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并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实际调查及分析文献资料,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进行研究,并重点对该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以期
王福凤.浅谈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07.  摘 要 病虫害问题的频繁出现对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从种苗选取、生态环境优化、人工养护技术和封闭式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对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刘圭金,赖致泉.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05.  摘 要 人工造林是以人为的方式根据林木的生长规律及生态适应性进行科学造林,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应进行科学规划,结合实地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为提升人工造林的规模和效率,就需要采取高效的造林技术及抚育技术,促进林业的良好发展。阐述了人工造林的意义,然后从多个方面对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展开探究。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