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男主角原型:23年移民奋斗史比电视剧更艰辛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得很真,不过我们当时要比电视剧里更苦。”在银川市闽宁镇,《山海情》男主角马得福的原型人物谢兴昌聊到这部热播剧时,谈起了自己当年的移民奋斗史。他说,移民第一天,他们遭遇沙尘暴,行李被吹得只剩“怀里抱着一个锅,脚下踩着一床被”。
  23集《山海情》播完,黄轩饰演的马得福凭着自身奋斗历程,圈粉无数。而在现实中,谢兴昌的经历更加曲折艰辛。如今已经66岁的他,刚刚卸任村支书,但他23年来的移民奋斗史,将随着一帧帧电视画面被永远铭记。

一次偶然的广播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谢兴昌的老家在西海固大山深处的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这里是“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核心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里的老百姓仍要靠政府的救济粮才能不饿肚子。谢兴昌上过两年卫校,在村里算是个文化人。1997年,已经当了13年村支书的他偶然从广播里听到一条消息,彻底改变了他和村民的命运。
  “我从广播里听说自治区在南部山区实施的‘吊庄移民’成效不错,很多西海固老百姓搬出去后,日子过得更好了。”受够了穷日子的谢兴昌,兴奋地跑到西吉县政府打听移民的事。在宁夏,把贫困地区群众整体跨区域搬迁称之为“吊庄移民”,有将村庄直接“吊”过来的意味。彼时,距离1983年宁夏启动“吊庄移民”工程已有十几年时间。在宁夏北部的银川平原,沿着黄河分布着20多个“吊庄移民”基地。谢兴昌打听到这些移民点的位置后,立即带着5名村民北上考察,希望能帮全村人找个移民落脚点。
  1997年7月,谢兴昌一行人辗转银川镇北堡、石嘴山隆湖、吴忠红寺堡等多个移民安置点,最后来到当时还被称为玉泉营开发区的银川市闽宁镇。
  玉泉营开发区是1991年就开始建设的“吊庄移民”点,当时自治区政府从玉泉营国有农场划出一片荒地,交给西吉县政府来安置移民。1996年9月,党中央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其中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共同推进宁夏扶贫工作。1997年4月,自治区政府又划拨出1.8万亩土地,由闽宁两省区共同建设移民村。
  站在那片刚刚被规划建设移民村的戈壁荒滩上,谢兴昌的心凉了大半截。“我当时跟同行的村民说了4句话,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石头跑。”谢兴昌说,当时的闽宁村真的是一无所有。对移民点倍感失望的谢兴昌,准备带着村民回西吉。玉泉营的一位干部劝他多留几天:“后天有自治区和福建来的领导在这里举行闽宁村的奠基仪式,你们看看再走也不迟。”1997年7月15日,闽宁村奠基仪式如期举行。台下,身材瘦小的谢兴昌内心激动,使劲往前排挤。
  “福建帮我们一起建移民村,不光给资金,派干部,还派技术人员帮移民发展产业。我对这个地方的发展前景有了完全不同的判断,当时就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搬到这里。”谢兴昌说。

“怀里抱着一个锅,脚下踩着一床被”


  参观完闽宁村奠基仪式,谢兴昌和他的“考察组”决定立即返回西吉老家,动员大家移民。但当时的闽宁村仍然是一片荒凉,谢兴昌知道单凭一张嘴,是没办法说服乡亲们移民的。正犯难时,谢兴昌路过距离闽宁村只有4公里的国营农场,一片庄稼地让他心生一计。

  “我跑到地里,挑个头大、饱满的玉米棒子和高粱穗子,各掰了4个。有了这些庄稼作证,可以回去给乡亲们证明这个地方是能种出粮食的。”谢兴昌说。回到红太村,谢兴昌组织村民开会,拿出从玉泉营带回来的玉米和高粱,当场和老家种出来的称重对比。经过两次会议动员,终于有13户人家答应和谢兴昌一起移民。
  1997年8月12日,谢兴昌骑着三轮摩托车带着村民出发去往闽宁村,400公里路整整开了12个小时。当天晚上,谢兴昌和村民们就在戈壁滩铺上铺盖“席地而睡”。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分头拉砖,买木材,开始建房。“傍晚我们干完活回帐篷准备吃饭,遮天蔽日的沙尘暴说来就来。男的在外面拽着帐篷绳子,女的留在帐篷里看好铺盖和行李。结果大风一来,人根本挡不住,帐篷一下子就被吹走了。等沙尘暴过去,村民们带来的家当几乎全被吹跑了,我媳妇怀里抱着一个锅,脚下踩着一床被,这就是剩下的全部家当。”谢兴昌说道,第一次遭遇沙尘暴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经历了这次沙尘暴,跟着谢兴昌移民的村民不干了,吵着嚷着说被骗了,要回西吉老家。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谢兴昌骑着三轮车带着他们到附近的国营农场看庄稼,看葡萄园。“让他们看到希望,才能把他们留住。”谢兴昌说。后来,谢兴昌发明了“地窝子”,他找来玉泉营开发区的挖掘机,在地上挖了十几个“地窝子”,用木梁、油毡和塑料布做顶遮阳挡雨。刮风时住“地窝子”,不刮风就住帐篷。1997年冬天,第一批闽宁村移民的房子基本都盖好了,谢兴昌才和大家一起搬进土坯房里生活,正式安了家。

“万万没想到,能发展得这么好”


  搬迁后的第一个春节,搬来的村民都回老家过年了。“除夕夜,村子只住了3户人,没有电。我们一家7口人在自建的土坯房里,点着蜡烛吃洋芋面,哄好哭闹着要回老家的孩子们,我和老伴儿坐在荒滩上开始数不远处驶过的火车。”谢兴昌说。
  没有像样的产业做支撑,移民安心留下来发展的難度很大。作为动员村民移民的发起人,又是移民村村支书,谢兴昌自然承担起给移民找出路的责任。当时的闽宁村连个卫生所都没有,移民初来乍到,经常水土不服。谢兴昌从信用社贷款开了一家小诊所,一边给村民看病,安抚他们漂浮不定的心,一边四处寻找合适的产业项目。
  恰在此时,在国家“闽宁扶贫协作方针”的指导下,来自福建的专家和干部来到闽宁村帮助当地百姓发展双孢菇种植产业。跟《山海情》中的情节一样,双孢菇一开始量少价高,给最初种菇的村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可是随着种菇的人越来越多,双孢菇从最高卖到2块多1斤到最后几毛钱1斤都没人要。谢兴昌敏锐地总结教训,产业一定要多元,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
  “种菇赚钱,但不能一哄而上。1999年,我从宁夏农科院的同学那里要来了一些枸杞苗,开始在自家地里种枸杞。后来又去玉泉营农场买来葡萄苗,种了1亩葡萄。”谢兴昌吸取双孢菇产业的教训,开始自己探索闽宁村产业的多元发展。
  谢兴昌的1亩枸杞地,第三年的收入就超过了5000元,村里不少种蘑菇亏了钱的村民拆了蘑菇棚,跟着谢兴昌种枸杞。就这样,枸杞、菌菇、肉牛、酿酒葡萄……闽宁村的产业在“闽宁协作”的推动下,在移民群众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成熟。
  卸任村支书一职之后,谢兴昌平时除了带孙辈,就是在闽宁镇镇史馆当义务讲解员。他经常对前来参观的观众说:“我当年带着乡亲们来这戈壁滩安家创业,心里有个基本判断就是这里发展的前景肯定会很好,但是万万没想到,能发展得这么好。”
其他文献
过了芒种,大地就开始催熟般的“烧烤”模式了。  尤其是正午以后,走在大街上,鞋底薄的,有明显的灼痛感,若是车子在阳光下停靠超过半小時,车内温度可以达到50摄氏度以上。在盛夏,我还是喜欢乡村,乡村是消夏的天堂。  土坯做成的房子,厚度可以达70厘米,用稻糠、石灰、黄胶泥一叉子一叉子垛上去,每次垛上1米左右,停下来,形状固定好以后,再继续朝上垛,这样的房屋怎能不隔热呢?加之屋顶上的灰瓦,一层层地码在屋
摘 要: 《孙星衍研究》,从孙星衍的生平、交游、诸科成就拓展到乾嘉学派的治学范围、治学方法、学术风尚、学术贡献,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学界的基本风貌。该书对孙星衍本人所做的个案研究以及对乾嘉学派的宏观认识,富有创见,拓展了乾嘉学术的研究边界,发掘了孙星衍交游的学术史意义。  关键词:《孙星衍研究》 乾嘉学派 焦桂美  焦桂美老师是文献学家杜泽逊教授的大弟子,多年来浸淫于目录版本之学,于经学贡献尤为突出。
2020年8月25日,是宋丹丹60岁的生日,也是她正式退休的第一天。  20岁时,她误打误撞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文简称“北京人艺”)表演训练班,两年后以“不突出的文化课成绩,突出的表演天赋”留任北京人艺演员,之后几十年在话剧、影视剧和小品等领域大放异彩。然而谈起自己的艺术生涯,她却感叹,“任何一个行业,你不可能老行”,她坦陈“不希望让观众嘘下去,还是愿意自己走下去”。  也许是带着这样的想法,
摘 要: 莫言的小说语言并不是对某个文学范式的简单模仿,而是受到古今中外文学传统影响并打上了他个人独特烙印的语言。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在创作期间有阶段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统影响,其语言感觉化色彩浓厚,出现了很多粗鄙、杂糅的语言。到了创作后期,其小说语言趋于平实、凝练,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的影响。本文将着重分析莫言小说语言中所体现的“民族性”因素。  关键词 :莫言
近来,长租公寓正处多事之秋,蛋壳“破碎”、青客爆雷等事件,折射出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租房焦虑,也让大城市租房问题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在大城市,住房不止意味着六尺栖身之所,更是梦想的寄居处和生活的展开地。这里充满前景广阔的就业机会,遍布蓬勃向上的“有趣灵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都市圈将不断扩张,吸引更多人才集聚。  只是,年轻人初生牛犊的雄心,总归要开始直面生活的苟且和琐碎,租房便开启了这一碰撞的第
           
摘 要: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诗词,他的词作现存于世的仅有五首,但各有韵味,表达出他内心真挚的情感。范仲淹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景交融,境界开阔;语言晓畅,直抒胸臆。  关键词:范仲淹 词作 艺术特色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诗词,诗歌存世有三百零五首,词作现存仅有五首。范仲淹这五首词作内容丰富,北宋内忧外患的局势、边塞萧瑟的秋
《如懿传》剧照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的一类女孩:她们总是不争不抢,如邻家女孩般安静,看上去普普通通。可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原来她们是身兼多重才艺,就像一座取之不竭的宝库。这样的女孩,我们称之为“宝藏女孩”。而因为出演《如懿传》、参加《超新星全运会》《演员的诞生》等节目备受关注的演员陈小纭,正是这样一位“宝藏女孩”。每一种遗憾背后,都藏着想不到的惊喜  陈小纭是出生于吉林的满族女孩。她自小学习游
1. 员工:师傅,你发布的菜谱真让人看不懂啊,今天的菜为什么叫“SHE”呢?  师傅:本周的菜和娱乐圈全面接轨,“S”是四季豆,“H”是黄瓜,“E”是木耳,几道菜放在一起,不就是鲜嫩靓丽“SHE”吗?  2. 员工:今天的回锅肉怎么全是青椒,很难看到一片肉啊?  师傅:我说过这是回锅肉吗?我今天做的是回锅青椒,那几片肉是为了庆祝本人承包食堂一个月额外送的,够仗义吧!  3. 员工:师傅,你烙的这饼
一条“女性买房猛增”的微博引发热议,某找房平台对2018年全国的67724笔房产交易进行分析后发现,47.9%的买家是单身女性。许多职场女性认为,买房不仅是一种投资,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加上一道安全锁,给自己一份保障和底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煎饺高手:之前感觉买房应该是男生的事儿,但这几年觉得女性经济独立了,改变了观念。女性买房可以应对婚姻风险,给自己一个保障,活得也会更潇洒一些。  @小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