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理论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化和形式化严重,忽视学生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就业导向性。针对这些问题,中职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就业导向;现状;对策
  中职,是中等职业院校的简称。中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源于在中考过程中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也有部分源于社会人士。无论学生的生源源于何处,毕业以后即将走向就业市场,是毋庸置疑的一个问题。因此,中职院校的教育应当本着“就业导向”的教学目标,本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力求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实践性人才。本文中,笔者以中职语文的教育为基础,探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
  一、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意义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1. 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一些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难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所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型,在实践的过程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是本着社会的需求,本着当家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进行的,教师会格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有利于使人才的素质和企业的需求相吻合
  市场经济的时代,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要求各有不同。尤其是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就业市场,社会比较关注的是人才的学历、毕业院校等,但在当今这个社会,所谓的学历、毕业院校等这些“虚”的东西已经开始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才本身实实在在的能力。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需要,要求中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向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强化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目标。
  二、 就业导向理论下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就业导向理论指导之下,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践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如下:
  1. 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强化一些空洞的理论化的教学,忽视语文教育的实践性。一方面,教师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中职学生存在某种程度的偏见,这种偏见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
  2. 忽视中职语文教育的就业导向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是新时代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向。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当重点体现在公文的写作方面,口语交流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场交流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中职语文教育的方向和效果却产生了很大的偏差,教师忽视中职语文教育的就业导向性,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对策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职语文的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只是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还没有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效果。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实现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1. 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和运用能力培养
  中职语文的教育应当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这是实现就业导向目标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改变过去空洞的、过于理论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在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提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凭借自己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自己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由此可见,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显得是多么的重要。
  2. 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为何笔者要强化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原因在于:首先,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无论是进何种单位或者是企业,面试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环节。而语言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是学生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其次,学生在实习或者是工作期间,需要写作的时间是很多的,公文写作成为学生写作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是真正践行就业导向理念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听、读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对语言能力全面提升,方能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3. 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强化学生自主性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的教学应当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化和形式化严重,忽视学生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就业导向性。针对这些问题,中职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韦芳.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课整合初探: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尝试[J].广西轻工业,2010,(10):197-198.
  [2]李莉.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文史,2011,(12):73-74.
其他文献
会议
摘要: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一线教师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指导;感悟;训练;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然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只重视学生的认识过程而忽略了情感过程。那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
会议
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小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其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更是教学的重点。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  我国长期处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少,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教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课堂教育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其中应用最广泛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是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与认可,并将其逐步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与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与欢迎。可以说,这种教学彻底扭转了传统教育中“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现状,将相关的教学知识通过教学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此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应当深刻认识这一模式的重要性,在评估分组、设置提纲、组织交流以及检测反馈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模式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模式是各地各学校运用较为广泛、成效较为显著的一种教改模式。这一模式有效体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攻坚克难成效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模式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