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创新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与深入,审美教育成为小学教学阶段重要的内容,审美教育是帮助学生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富含丰富的艺术形象,在生动凝练的语句中提炼审美元素,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这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审美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课堂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世界。具体而言,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根据课本中体现的场景与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最终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均能够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能对课文中体现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文章描述的美感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举个例子,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桂林山水的四季风光,让学生懂得“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表达的内容。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表现的内容,从内心深处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二、通过阅读教学分析课文美感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下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情感,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从作者创作意图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品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涵。此外,还可以从写作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设身处地地从作者所处的环境出发,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对文章分析的过程中体会到文章背后的美,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古诗词“静夜思”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诗词进行自主阅读与诵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当先从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大致懂得文章表达的情感,同时在阅读和诵读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诗歌前两句对月光的描写十分经典,“地上霜”说明月光皎洁,后两句“思故乡”则道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除诗词的表面内容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精神和思想进行思考。身处异国他乡,偶尔看到床前明月,想到月圆团圆时分,不禁想起家乡和故人,简单的诗词阅读与分析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初步的认知,让学生懂得传统文化的美。
  三、强化课外实践,体验生活美感
  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的作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美感。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旅游景点、公园等地进行实地学习,带领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通过写作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将感受写出来,或者以口头交流的形式,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大胆表达。在课外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融人小学语文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又一重点。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科学的教学引导,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审美教学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美的元素,将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编 张欣)
  参考文献:
  [1]周志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J].成才之路,2012(35).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社会、对世界形成自己的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為重要,这对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本文将粗浅地谈一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育;实效性;途径  现代初中教学,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对法治道德方面的课程缺少兴趣,一些讲课教师也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本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精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蕴,学习鉴赏和写作的手法。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下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与应试策略一直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学者研究的重难点。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试策略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情境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其通过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呢?本文将对此加以探究。  关键词:情境模式;小学语文;课堂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存在一些弊端。例如,课堂上教师激情澎湃,满堂串讲,然而学生却不理解文章含义,课堂参与积极性很低,课
期刊
摘要:生活即教育,学前教育同样需要结合生活教育,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育对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意义。在学前教育中实施生活化阅读活动是践行生活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好书是能够滋养人类心灵的“鸡汤”,阅读是人类自我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手段。绘本这种特别的阅读读本图文并茂、情感美好,语言与画面都具有强烈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每一本都是优秀的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给予幼儿更多样、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充分利用班级管理这一平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以有效地促进初中阶段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阶段;班级管理;德育;优化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树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相比初中英语,语法难度增大,词汇量增多,语境更加复杂。普通学校的英语教学都更注重课本知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以及对英语背后的文化教学不是特别重视。本文从最简单的词汇入手,探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词汇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一)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  学习一门语言,不是为了学习语言技能,更多是为了了解这门语言背后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有较多生命教育素材,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的身心能够获得健康的成长。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给小学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生命意识  随着我国当前教育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发展,中小学的各门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而小学语文对
期刊
摘要:幼小衔接对于幼儿来说意味着迈入人生另外一个阶段,因此,在这个重要阶段,教师应当改变教育方法,以“家园共育”的方式引导幼儿快速适应学习环境。幼小衔接的有效性能够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因而教师与家长要相互配合,以“家园共育”为重要策略,提高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衔接;教学方法  幼儿园在开展各项活动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而在幼小衔接这一重要阶段,教师应当与家长积
期刊
摘要:在小学,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理解文字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印象,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语文知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像朗读一样,朗朗上口,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作者在此简单地讨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以及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帮助语文教师促进学生语文更好地发展和
期刊
摘要:幼小衔接是小学教育的起步阶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命题设计,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成长,逐渐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将对当前幼小衔接阶段语文作业命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找寻个性化设计的有效途径,提供一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