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俗文化中彩礼的演变过程分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婚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历史的发展状况。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方对男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彩礼(即聘礼)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浓厚兴趣。但是,对陕西地区的婚俗文化中彩礼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各个时期聘礼或彩礼演变的研究来分析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婚时彩礼的无限增加,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人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也让大家产生了几许无奈和痛恨。
  【关键词】 婚俗文化;陕西;彩礼;演变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106-02
  婚俗文化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尤其与年轻一代更是紧密相连。中国老百姓喜欢用“终身大事”来形容婚姻在人生中的地位。可见中国人对婚姻的重视程度。根据古代周公“六礼”,一个人从议婚到完婚经过六种礼节,包括:纳采(即“提亲”)、问名(了解女方及其家庭的情况)、纳吉(后世俗称“批八字”)、纳征(“下财礼”或“下彩礼”“下聘礼”“放定”)、请期(“下日子”或“告期”)、亲迎(即:结婚典礼那天迎新娘)。其中,“纳征”即“下彩礼”几乎是每个家庭父母在孩子结婚前就开始考虑的事情,有的甚至更早(如,孩子小时候)。若是殷实的家庭,父母就不用担心日后彩礼的事宜,只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家境不好的父母,从孩提时起,就省吃俭用为孩子将来结婚做准备了。对于彩礼或者聘礼的要求,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来简要地阐述:在婚俗文化中,彩礼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聘礼或彩礼的演变过程
  各个朝代的聘礼各有它自身的特点。(一)周朝用玉帛俪皮,战国时开始使用金钱;(二)汉朝时用黄金作为主要聘礼;(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多用兽皮;(四)隋唐以后,聘礼种类开始变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衣服首饰都可为聘礼,还新增了“棉絮”和“双石”,分别寓意夫妻情义绵长和双方坚定不移;(五)进入宋代,多以酒和绢缎为聘礼,同时开始流行为女方制作金饰品,如:金钏、金锭等,家庭情况不好的可以用白银打造;(六)明清时期,用金银首饰作为聘礼就更加普遍了。聘礼的数目具体没有定数,它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情况下,聘礼的多少是由家庭地位和经济状况决定的。如果盲目地追求聘礼的多少,名为出嫁女儿,实质上有了买卖女儿的嫌疑,这是一种不良的风气。这种风气自秦汉时期开始流行,政府屡禁不止。不过,大多数家庭是本着结婚的目的去遵从聘礼的习俗。
  二、现代婚俗文化中陕西省各个地区聘礼或彩礼的演变过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风俗习惯,每个地方都有对彩礼的不同要求。
  (一)渭南市
  前几年,渭南的彩礼钱一般是一到两万元人民币;这几年,也许是物价上涨了,亦或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彩礼钱也水涨船高,起步价是3万元人民币,很多开口就是十万元人民币左右。越是贫穷的人家,要的彩礼就越多。(新华网陕西) 如果一个家庭既有姐姐,又有弟弟,那更是如此了。因为出嫁姐姐得到的彩礼,可以为弟弟的结婚作准备了。
  网友“第二眼”说:“这个视双方家庭情况而言吧,没有统一标准,市区里面好像很少,农村很多,我朋友结婚,3000也有、6000也有、8000也有、1万也有,但是女方都陪嫁陪得很重。因为现在女儿也都是宝贝疙瘩,父母都陪得重!”(接亲网) 如果是独生子女家庭,就更不用说了。其实,从根本上说,婚姻是否幸福,和彩礼收受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关键在于是不是能够心意想通,和睦相处?
  (二)宝鸡市
  前些年,宝鸡市里的彩礼相对较少,一般是1-3万元人民币;但是,下边的区县就不一定了:大部分是5-8万元,也有少数人家给几十万元的。
  网友流浪者3996:“陕西宝鸡市陇县李家河乡有个地方叫荒庄,一个女子彩礼要价19万,预付定金15万,结婚衣服、首饰、家具等还不算。这些下来也要好几万,人们预计结个婚下来最少也得25万,不知道这是卖女儿还是抢钱啊?如今社会女孩少了,一些男孩娶不到媳妇,你们要让那些男孩情何以堪啊。”(新华网陕西)这样,高价彩礼让原本美好的婚姻蒙上了阴影。
  (三)安康市
  安康市里的彩禮大概是6-8万元,其下面的县、乡镇应该会多一些。这主要看结婚双方家庭条件和结婚本人及父母的意见。如果家里还有小孩的,尤其是有弟弟的,姐姐出嫁时彩礼就要得更多了。
  (四)汉中市
  在汉中,娶农村姑娘和城市姑娘的彩礼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娶农村女孩,彩礼大概需要6-12万元;而娶城里女孩最起码也得5万元。彩礼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丈母娘的意愿。
  (五)商洛市
  前几年,商洛市里的彩礼一般是1-2万元左右。在其下面的市、县,女方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要求是3-5万元;女方家庭条件比较贫困或者家里还有没有成家的男娃时,一般就会要求的多一点,至少是5-8万元;或者:男方在结婚时,如果家里还有没有结婚的弟弟,在女方嫁过来时,就会要求较多的彩礼,这在其他地区亦是如此。
  (六)铜川市
  一般彩礼在10万元以内,至于女方会不会有其他要求视情况而定。
  (七)榆林市
  在彩礼方面,一般榆林人喜欢图个吉利;很多情况下,收取的彩礼不是一个整数,比如:收取88600、666000、128800元之类的吉祥数字.另外,如果男方在城里没有汽车和房子,尤其是房子,女方父母就会要求买房;另外,要是男方家里兄弟姐妹多的话,索要彩礼和买房就更是不在话下了。当然,不同的人结婚,要求也会不一样。   榆林人对彩礼的数字的选择,似乎多了一层迷信的色彩,但也包含了老百姓期盼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八)延安市
  “一般是六位数,也有更多的,20万也正常。”家在延安的小王说,彩礼钱的多少要看结婚双方家庭的具体情况,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但如果低于六位数,就有些“没面子”。(新华网陕西) 结果,部分男青年因为彩礼钱未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使得一桩美满的婚姻中道夭折,真让人扼腕叹息!
  (九) 咸阳市
  前几年,大部分咸阳人的彩礼要求达到3-6万。但是现在, 据说,咸阳又是一个彩礼达到10万级别的城市了。
  (十) 西安市
  西安虽说是重要的省会城市,但彩礼却不是最高的。
  “越是大城市,反倒彩礼的数额越小。”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曹女士说,在西安结婚的彩礼钱大约是3到5万元,“但这只是个大概的数字,男方如果很有钱,给的数目很高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新华网陕西)
  越是大城市,彩礼反倒会越少。这体现了大城市人的远见,同时也反映出小城镇、农村的几许无奈。不过,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我国《民法典》中并没有关于彩礼的明確规定。彩礼是男女双方在结婚前,男方给女方的礼金,是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
  新的《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因此,按照习俗给付彩礼,应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反对的是:不得借彩礼名义买卖、包办婚姻、干涉婚姻自由。
  这部《民法典》给青年人带来了福音,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止彩礼持续增加的作用,同时也透露出收受彩礼之风的恶劣影响。
  四、总结
  婚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及其民族的经济、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如:彩礼。彩礼的演变过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如西安;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小城镇甚至农村人家孩子结婚的一些无奈,如陕西其他比较偏远的地区。父母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抚养成人,也倾注父母的无限辛苦和心血,男方适当地给些彩礼来表达一下心意也无可厚非;不过,应当有所节制。国家应该一方面加大宣传高额彩礼危害的力度,另一方面应该在法律层面立法,制定相关有效的法律,用以遏制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不断蔓延。
  参考文献:
  [1]鲁平.六旬老人为何去打工[N].人民日报,2016-10-31.
  [2]马涤明.拒收彩礼显新风[N].云南日报,2017-11-28.
  [3]赵海东,李玉波.农村娶媳妇——场婚事全家返贫[J].乡镇论坛,2008,(14).
  [4]张雪霖.乡村彩礼为何越来越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6-03-03.
  [5]徐明月.中国婚俗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3.
  [6]王保军.以婚姻承诺的保证,随着婚姻的结束无效[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03).
  作者简介:
  刘宁,男,汉族,陕西榆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语国家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两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著作,最重要的贡献和意义是奠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十年建设时期是党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既有伟大成就,亦有挫折失误。总体而言,毛泽东以“两论”哲学奠定的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不仅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促进“两论”哲学的发展。  【关键词】 毛泽东;“两论”
期刊
【摘要】 当下时代的快速发展,督促着中国画与之同行。自“85思潮”开始,中国画继承与发展问题的讨论就从未间断过,讨论的激烈程度就代表着各方见解的不同,那如何在众多声音中判断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方向,需要我们更加坚定地把握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关于国画的创作本质和精神文化内核。一方面需要扎根传统,用最大的功力打入到传统中,在传统中感知国画创作的本质和文化语境。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宏观角度,从时代、民族
期刊
【摘要】 江西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独具魅力,其汉英翻译是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徑。然而,通过考察江西非遗民俗英译现状发现,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错误频出、译名混乱等问题。而作为新兴的技术,语料库可以显著提升翻译的质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建设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来提高江西民俗翻译的质量,推动江西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与推广,从而助力
期刊
【摘要】 作为一位世界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当中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也就是民族性。其将爱国主义情感寄托在音乐作品创作当中,赋予了音乐艺术作品以灵魂和精神内涵。同时又以其感染着观众和听众,使人们在欣赏音乐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和滋养。本文主要对德沃夏克音乐创作的人生经历背景以及其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民族性展开思考,同时对其带来的启示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德沃夏克;音乐艺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日本推理动漫以日本推理文学为土壤,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用锋利的笔触和缜密的逻辑映射出日本的现代社会文化。在给人们带来艺术欣赏的同时,启发人们对人性及社会现状的思考。本文以《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为例,探讨日本推理动漫中的传统文化及社会文化内涵。  【关键词】 动漫;推理;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领域中特有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书法艺术的历史也是不断创新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但追根溯源,不难发现书法的发展无不是在对古人的继承上创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书法是凭借书写文字来表现书写者个性的艺术,字的好坏除了基本功扎实以外,往往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性与修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都标新立异,如何能够在当代社会保持对
期刊
【摘要】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是文艺复兴初期著名画家,生于意大利托斯卡尼的桑塞波尔克罗,他艺术创作宁静、严谨的视角探索对后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画家们通常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布局,一个是故事。弗朗切斯卡的湿壁画“真十字架传奇”便是这两个问题相得益彰的典范。本文试从他在“真十字架传奇”中十二个故事打破常规的布局,分析他创新布局中排列规律的意图以及当时在世俗的影响力,体现
期刊
【摘要】 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汉语言文学来讲,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但是也迎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突破发展困境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1924年北京政变之后,冯玉祥与奉系张作霖实际上操控了中央政权,双方围绕华北地区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1925年国民军取得天津之战的胜利之后,势力达到顶峰,不仅有着直隶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而且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但是这种强盛在各方势力的联合进攻下迅速衰败。  【关键词】 冯玉祥;国民军;天津之战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各国的文化以及艺术日益交融,其对于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一直以来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方面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西方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本文以中国文化与西方钢琴艺术的融合发展为背景展开研究和分析,以中国文化为切入点了解中国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同时对比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以及特点,进一步分析中西方钢琴艺术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文化与西方钢琴艺术的融合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