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偕行,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家庭教育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传递科学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促进学校、家庭协同育人落地生根,济南市天桥区滨河左岸小学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依托“泉家共成长”课题,以“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左岸学子”为育人目标,不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改善家长教育方式,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一、以育人目标为统领,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
  学校坚持以育人目标引领家长观念,将“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左岸学子”这一育人目標贯穿家庭教育工作始终,多形式、多方式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构建家校共育新生态。
  学校努力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家长和学生实际,把握学段特征,积极打造德育生态。坚持立足小学生年龄特征,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深入人心;注重把握小学阶段与中学、大学阶段家庭教育工作的衔接性、递进性,努力为家庭教育的后续阶段工作展开提供良好基础。
  为使家校共育能够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学校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中国心”体现着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世界眼”彰显着学校育人的格局和视野。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携手,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开放包容、互相尊重等优秀品质的人。
  阳光自信、尽责友善是左岸学子的可贵品质。学校通过家校联动发力,以品格铸就幸福人生为教育着力点,引导家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过程中,以自信、尽责、友善等优良品格的培育为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对品格的理解,改善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树立理想信念,扩大眼界和胸怀。
  二、家校同向,构建家校共育能量场
  家校共育,目标在“育”,关键在“共”,只有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真正达到“1 1>2”的效果。为实现家校有效配合,成就孩子更好的未来,学校结合家庭教育,构建家校共育能量场。
  (一)健全组织机构,实现家校共育制度化
  学校积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通过成立“左岸家园”家长学校、把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左岸家长文化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了《左岸家园家长学校工作章程》,从人员、职责、制度上保障家校共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设置了家长学校校长、副校长、课程主任、管理主任、管理员、家长学校教师等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二)聚焦家庭教育痛点,构建立体育人网络
  为了找准家庭教育的切入点,学校对全校近1,80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厘清家长学校工作脉络,以“携手共做孩子生命成长的同路人”为理念支撑,以“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左岸学子”为育人目标,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从师资、课程到评价对家长学校教育进行全方位地推动和强有力地支撑,极大地帮助家长更新了教育观念,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向”、教师和家长“同心”的育人格局。
  (三)进行高位引领,打造硬核课程体系
  课程是家庭教育的行动方案。学校为满足家长需求,设置梯度家长课程。为了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加有效,学校对家长问卷进行多角度分析,将家长分为了外向型家长、提高型家长、合格型家长、优秀型家长。针对每类家长的不同需求,设计了四种对应的梯度家长课程,分别为合格家长初级课、合格家长专业课、优秀家长提升课、智慧家长分享课。这些课程注重找准学校育人目标与家庭教育的“突破点”与“融合点”,实现家庭教育课程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为了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坚持高位引领,多维发力打造三类精品课程。“导师团课程”邀请家庭教育指导专家为家长授课,目前学校已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孔萍教授开设“家庭教育”系列课程,让全体家长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真正实现将高水平师资和精品课程引入家长学校课堂的目的。目前,全校已有千余位家长多次参与学习,成为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此外,学校把“优秀家长课程”“智慧型家长课程”引进天桥区家委会,让优秀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经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协同打好组合拳。
  为保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精准有效开展,学校深度挖掘家庭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7—12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中提出的生命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合理嵌入家长课程,研发出家长思政课程,构建多维立体的育人网络。以家长思政课程中的家风家训教育内容为例,课程中设计了找家训—追本溯源、读家训—传承美德、写家书—心灵碰撞、画家训—传递能量、讲家训—潜移默化、扬家训—实践升华等专题,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风,形成育人合力。
  结合疫情,学校以线下家长会、线上专家讲座等方式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坚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信念。疫情期间,学校结合思政教育共研发了60余节安心安家线上课,定时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每一节都通过线上授课、线下实践、线上展示评价等形式开展。2020年元宵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六位知名主持人朗诵《相信》《你的样子》,致敬每个在岗位上努力的人,为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身上拥有的爱国爱岗、奉献担当的优秀品质,学校家庭教育团队第一时间进行“云端教研”,开发出“致敬逆行的英雄”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并第一时间向家长展示,通过家长教育指导家长拉近每一名学生与抗疫者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力量,在爱国和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学习、勇于实践。
  学校借力优质资源,共享“泉家共成长”家庭教育课程,充分利用“泉家共成长”家庭教育线上课堂、“天桥e家”等家庭教育资源,构建立体精准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课程包括家校共约、亲子实践、家长学堂、家风家训等,为家长学校提供课程指导与服务。   三、家校互动,打造立体化教育格局
  为打通家校沟通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全面融合,学校依托“课程 平台 理念 活动”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打造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一)创新家校沟通机制,优化家校共育生态
  为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认同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学校同向发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创新家校“约会”机制,积极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助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校的每次“约会”不但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成长与培育自信的平台,更促进了家校的情感沟通与交融。家校“约会”以汇报式、论坛式、展演式等形式呈现,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了广大家长参与,解决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诸多问题和困惑。
  为了使家校沟通有序进行,学校将邀约形式分为校级邀约和班级邀约。校级邀约包括学校四大节日课程、传统节日课程和重大事项的邀约。学校在对配餐管理、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处理前,都会进行校级邀约,邀请家长积极参与。班级邀约,家长首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参与班级重大事项和班级特色活动。
  为使家校育人更有效力,学校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原则,创新左岸家长大讲堂平台,把学校的育人目标给家长讲清楚、讲明白,让家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配合学校教育、深化家庭教育,真正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家校育人共同体模式。
  (二)发挥班级沟通桥梁作用,共享教育智慧
  班级是家长和学生在学校的“小家庭”,也是家校沟通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班级在家校沟通中的桥梁作用,学校创新采用“教育金点子漂流瓶”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级QQ群让家长自选主题分享教育案例,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将自己的教育智慧在班级群内共享。通过设立“家长热线”“心理小屋”等手段,针对家长、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班级中建立“心理教育话吧”,家长以匿名的方式在群里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或教育困惑提出来,在教师的帮助下集群体之力对症下药,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困惑。
  (三)引导科学育人理念,开展亲子实践活动
  为保证育人目标的高效达成,使学生获得精神层面和智慧层面双成长,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家长系统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育子方法。
  首先,向内发力,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家庭一日常规共遵守好习惯坚持21天”的打卡活动,开辟了家长学校养成教育的新路径;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一起做”主题活动月中,家长按照学校导师的方法,鼓励孩子做好自己的事,主动分担家庭事务,让孩子在点点滴滴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爱上劳动;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感恩教育节点,学校都会将感恩话语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发送给每一名家长,指导家长以孩子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感恩教育。学校通过征集家长案例“我的诚信故事”的方式,引导家长从自身挖掘教育资源,树立榜样意识,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抓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教育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们一家讲党史”活动,实现亲子共同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学校通过“书香家庭”“最美家庭”等多种评价方式,安排专家和优秀家庭指导师到学校开设讲座,组织家长参加社会实践,专家讲座论坛等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克服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倾向,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向外延展,以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左岸家园”家长学校通过组织各种亲子教育实践活动,如德育践行活动、劳动体验活动、寻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旅行、体验传统文化等,引导家长明确育人目标,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学校利用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地域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邀请家长一起参加“黄河远足”“黄河故事宣讲”等主题活动。此外,学校还指导家长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适当的家庭劳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未来,济南市天桥区滨河左岸小学将继续坚持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积极探索“课程为核,实践巩固”的立体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堅持让每一个家庭做到亲子共学、家校共育、经验共享,营造全时空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育人氛围,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及办好家长满意教育而奋斗!
  【牛春华,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滨河左岸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敏
其他文献
2019年9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合作举办的第二届中俄教育研究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会议聚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主题,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前景、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对学校形态带来的挑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实践的变革、数字化转型和优质公平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法律政策和伦理工具以及数字化转型中的学习模式等问题展开研讨。  
摘要 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梳理人民教育出版社78年版、88年版、03年版和17年版统编德育教材目录的语言风格,发现教材语言的风格越来越倾向于儿童化、生活化,对话性也越来越强。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即教材编写新理念的影响、儿童观的影响、教材内容对教材语言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教育者们应关注儿童的需要与认知水平,并坚持教材语言的儿童化立场。  关键词 德育教材;教材语言;语言风格  作者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推进,手机“这块屏幕”已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青少年的性格养成。通过手机媒体,微博、微信、QQ以及各种App的功能被最大化,也把對德育的正向引导与负向冲击扩展到极致,如何优化手机“这块屏幕”的德育正向功能、避免消极影响,是时代交予我们的德育“大考”。
《裴氏家训》十二条主要是正面引导,形成道德高线;《裴氏家戒》十条列出负面清单,是纪律底线。正可谓《家训》传千古,《家戒》醒后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知礼义、重家风是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家风家训指引着家族的蓬勃发展,推动着社会的稳步前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发
今天,教育部在京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抓好以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和思政课建设巡察为主要内容的“三巡”活动,在教育战线推广形成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模式,实实在在解决思政
金生鈜,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和价值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亚太地区道德教育学会首任主席,《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编委、《Open Education Journal》编委,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价值教育”外聘审查专家。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庄重、严肃的话题:儿童的灵魂及其哲学教育的问题。也许只有“灵魂”这样一个听起来遥远而抽象的概念,才能触及儿童哲
要说我的家风,提笔之间,好像连几个字都总结不出,但它犹如一条无形却又坚韧的纽带,把上一辈与下一辈连接起来。家风不但影响家庭,也会感染身边的人,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温暖和爱就像一滴墨汁滴入清水中,会慢慢晕染开来。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家风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
摘 要存在主义教育家在生命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目的、生命教育的路径、生命教育的特色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是建构于生命哲学之上,同时又超越了生死,拷问存在之价值与生存之意义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你自己”,促使学生自我生成和“成为你自己”。设置死亡教育的课程、创设非连续性教学形式、构建“我与你”的师生关系是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生命教
法国当代教育家米歇尔·法布尔撰写的《问题世界的教育》,虽然只有17万字,但读来倍觉辛苦。这种辛苦来自于作者描述自己想法的语言结构,更源自该书大量的叙述内容。这些内容横跨欧美,既有古代西方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又有近现代的杜威、笛卡尔、巴什拉尔。并且,对风行欧美的哲学如启蒙哲学、后现代主义、整体主义、相对主义与教育的关联和设想作了具有作者本人思考风格的诠释,最后提出了关于问题学的教育主张。读来十分
摘 要具身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自身设定的纲领、预期效果和评价模式。具身德育的总纲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纲下辖十大要领。具身德育的预期效果分积极行为发展和消极行为减少两大类。具身德育将评价视为德育活动的最高层次和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关键环节。具身德育从教与学两方面分别构建了道德教育立体评价模式和道德学习立体评价模式,并指出了克服自评的“自我高估”的科学方法。  关 键 词具身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