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ngge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下四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
  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做到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要教好这一课,首先要对课文的主题有所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时间要用在刀刃上。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孔乙己》一课时,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的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问:“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变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工夫要下在备课上。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责 编刘波)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锰酸钾生产新技术,具有流程简短,生产连续化,对原料二氧化锰适应性强、节能效果显著、操作条件优良,达到文明生产的特点,是锰酸钾生产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经国际联
菱苦土—硫酸铵法工艺对苦土中氧化镁的回收率为71%左右,在镁资源较缺乏的地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文介绍作者研制出一种高纯碳酸锰产品制作方法,并对该法原理、工艺条件、产品质量、技术经济效果作报道与分析。文中还进一步介绍产品的特异高纯微细化、高稳定性、强活性
采用硅酸镁纤维、膨胀珍珠岩、石灰、膨润土、粘结剂、表面活性剂等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涂刷型微孔硅酸盐保温材料,该材料具有独特的施工工艺,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更多地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认为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语音、大量的词汇和准确的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歧义、误解和语用失误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文
<正> 一、前言用煤还原硫酸钠制取的工业硫化钠,由于原材料中带入的铁和生产设备带入的铁,硫化钠成品一般呈红色或棕褐色。颜色的深浅决定于含铁、水不溶物和其它杂质的多少
包钢开发试制了耐磨板NM400,针对其焊接工艺性能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拉强度550MPa的低合金钢焊条焊接,焊缝及热影响区内均未出现裂纹缺陷,且焊接性
介绍了提高气体产量的可行性分析,通过采取提高精馏塔的精馏能力、严格控制污氮氧含量、控制氩馏分组分等优化措施,使氧、氮、氩气产量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文章在回顾企业科技档案的含义与类型的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制度、强化考核、严格归档质量以及科学有效收集档案等管理要素,提出了利用
用软锰矿生产一水硫酸锰过程中,除铁效果不稳定时有发生,本文从操作上、设备及工艺上作了简要的分析、找出了影响除铁不稳定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