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创新及价值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立足新时代妇女发展的新样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妇女思想的精华成分,在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的实践中实现了妇女工作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体现为对妇女价值、妇女发展目标及妇女发展路径的重新阐释和探索;方法创新体现为妇女工作中蕴含的整体性思维、全球化视野及社会性别视角;实践创新体现为通过相关制度机制的建构、妇联组织的改革及性别平等文化环境的营造来推动妇女工作的进路。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推动
其他文献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课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各专项技术复杂、难度大。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理解困难、学习效果差的状况,尝试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学态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等措施,提升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
中国近代生态学的孕育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世纪后半叶(1855—1894),近代生态学知识持续传入中国;第二个阶段为19世纪末(1895—1900),维新运动的风起云涌间接促进了近代生态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初(1901—1911),在推行新学制带来的迫切需求下,留学群体将近代生态学知识大量集中地翻译、介绍到国内;第四个阶段为民国初年(1912—1913),在任职于民国政府教育部的一些专门学者的直接推动下,生态学被列入大中小学的课程内容之中,取得了在国家教育、学术体系中
哈茨改革是德国极具争议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本文从隐喻视角分析2002—2020年德国联邦议院辩论中关于哈茨改革的话语,归纳出能够反映政党对哈茨改革态度和立场的六种主要隐喻模
红色教育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高度契合,表现为内在统一和双向互动。将红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举措。足迹寻访、故事宣讲、志愿服务、老区振兴“四位一体”的红色教育模式,是新时代红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路径。
鉴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知行脱节现象,通过厘清“知”与“行”的概念,从知行合一模式的意义和内涵出发,深入研究知行合一模式的内在肌理及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知行合一的精神质地,把握知行合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从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模式。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关键节点。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曾多次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本身已经成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生态环境是一种生态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力量是一种社会生产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两个必然”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归宿,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处于统领性的核心地位。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既是维护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时代新人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要以塑造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为切入点,以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为根本点,以提高高校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为关键点,以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为支撑点。
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群众路线既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实施和完善农业政策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又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业政策制定、实施和完善的政治保障。
自唐朝起,先编《实录》再编《国史》成为惯例。宋朝史书编写延续了《实录》《国史》《会要》的顺序。作为以本朝历史为主要记录对象的史书,尽管三者的记载内容与目的各有不同,但在史料来源上有很深的延续性。宋朝国史的史料来源有二:一是包括《时政记》《起居注》《日历》等在内的官方史书,二是以君王诏令圣语、大臣谏疏、官员墓志行状及地方志等为主的官方档案文献。宋代的国史修撰在南渡前后略有不同,但已基本形成先订立纲目,再按照主体思想分类定性,然后交付不同史官编录,最后由皇帝审阅的编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