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教育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融合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v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教育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高度契合,表现为内在统一和双向互动。将红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举措。足迹寻访、故事宣讲、志愿服务、老区振兴“四位一体”的红色教育模式,是新时代红色教育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路径。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影响和制约其他诸多要素和矛盾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含义及特征,在分析学界现有观点的基础上,基于矛盾双方及其关系,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需求与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对思想政治品德需求之间的矛盾。
学科竞赛驱动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教师提升导创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当前高校学科竞赛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到位、实践教学模式不适应学科竞赛要求、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体系不健全、教师多学科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不强,使得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脱节。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以学科竞赛驱动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产、学、研、创、竞”一体化、多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学科竞赛水平和实践教学成效。
本研究以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为分析工具,以CNKI期刊库收录的1979-2019年国内期刊发表的5329篇模糊语言学研究论文为数据样本,对近四十年来国内模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并梳理了国内模糊语言学的核心研究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演进和前沿趋势。
从企业发展层面上看,政工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怎样做好政工工作是当前的主要课题,新时期,各种新事物涌现出来,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道德理念和行为准
针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探索了基于“腾讯课堂”和“学习通”的线上教学方案,通过课后点播录课视频、线上参与课堂活动、线上测验、课上发布问题摇人提问等方式,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使教师能够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缩小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差距,并对在线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程,对于广大青年成长成才,认知职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认知,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职业理念。从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外部从市场需求和就业方面进行分析,内部从学生、学校、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厘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的联系,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应该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市场”二元治理模式弊端的显现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顺应而生并在社会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自身的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课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各专项技术复杂、难度大。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理解困难、学习效果差的状况,尝试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学态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等措施,提升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
中国近代生态学的孕育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世纪后半叶(1855—1894),近代生态学知识持续传入中国;第二个阶段为19世纪末(1895—1900),维新运动的风起云涌间接促进了近代生态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初(1901—1911),在推行新学制带来的迫切需求下,留学群体将近代生态学知识大量集中地翻译、介绍到国内;第四个阶段为民国初年(1912—1913),在任职于民国政府教育部的一些专门学者的直接推动下,生态学被列入大中小学的课程内容之中,取得了在国家教育、学术体系中
哈茨改革是德国极具争议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本文从隐喻视角分析2002—2020年德国联邦议院辩论中关于哈茨改革的话语,归纳出能够反映政党对哈茨改革态度和立场的六种主要隐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