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72-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水萝卜的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与病虫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甜水村范围内的萝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DB33/406—2003 萝卜种子
DB34/T 1213-2010 无公害萝卜
3 定义
甜水萝卜
崖门镇甜水村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己开始种植萝卜,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甜水村种植的萝卜与众不同,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气候环境特殊,甜水村种植的萝卜,不但高产,而且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美味可口。甜水萝卜是新会有名的土特产,在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畅销珠三角周边地区。
4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的要求。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能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
5 品种选择
品种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佳、耐贮运、受市场欢迎的白萝卜品种,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5.0%,净度≥97.0%,发芽率≥85%,水分≤8.0%。
6 栽培管理
6.1 栽培季节
白萝卜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凉爽、温差较大的气候,生长适宜温度13~25℃。播种季节选择在秋末冬初,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为适播期,翌年1月中旬至二月中旬采收。
6.2 地块选择
种植萝卜应选择耗肥少、剩留有机物多、无同种病虫害的作物为前茬。需要避开十字花科的蔬菜作前茬,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为好。
6.3 整地、施基肥、起畦
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深耕晒土7d~10d。结合起垄施足基肥,基肥每 667㎡(亩)施腐熟有机肥(符合NY/T496 要求)150kg,过磷酸钙50kg。采用平畦起垄栽培方式,垄高约30cm ,垄宽约90 cm。
6.4 露地直播
6.4.1 播种
6.4.1.1播种季节
选择在秋末冬初,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为适播期。
6.4.1.2种子处理
应精选种子,只用饱满、健全的种子,淘汰瘪、碎、霉变的种子。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6.4.1.3播种量
依据种子的质量、土质、气候及播种方法而定。一般每667m2(亩)播种量为0.5kg。
6.4.1.4播种方式
播种时采用穴播方式。用种量根据留苗稀密来确定,点播穴距40~45cm,每穴点籽4~5粒,并使种子在穴内均匀散开,以免出苗后拥挤,影响其秧苗质量。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
6.4.1.5种植密度
每垄地播种三行,每行行距约30cm,每株株距约45cm。
6.5 田间管理
6.5.1 間苗定苗
掌握早间、晚定的原则,间苗可分2次完成。第1次在白萝卜长出3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2株,第2次在白萝卜长出5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
6.5.2 中耕除草与培土
在萝卜整个生育期要中耕2~3次,中耕除草可结合间苗、定苗同时进行。必须保持土壤疏松,适时进行中耕,中耕时必须培土。生产中一般把中耕、除草、培土三项工作结合起来。叶子已经封垄,停止中耕,除草就只有用人工进行拔除。
6.5.3 水肥管理
6.5.3.1 发芽期
播后要充分浇透出苗水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宜在80%以上,若遇高温天气,应隔日浇水,以防止高温发生病毒病。
6.5.3.2 幼苗期
幼苗期掌握勤浇少浇,土壤相对含水量宜在60%以上。定苗时结合浇水,每667m2(亩)采用条施方式追施腐熟农家肥(符合NY/T496要求)450 kg。第一次追肥在第一次间苗时轻追一次1%尿素水,第二次在定苗时每亩追施10 kg尿素。
6.5.3.3 叶生长盛期
此期需水较多要适量灌溉,但在后期要适当控水,防叶片徒长,影响肉质根生长。
6.5.3.4 根茎生长旺盛期
此期应充分均匀浇水,以防裂根,土壤湿度维持在70~80%。根据气候、土质情况,控制蹲苗时间7d左右。蹲苗结束,结合浇水,每667m2(亩)可第三次追肥,追施复合肥15kg;距白萝卜根部10cm以上处灌根穴施后覆土。 6.5.3.5肉质根膨大盛期
肉质根膨大期,充分供水,忌水分不足或过多或忽干忽湿,容易造成肉质根开裂,直到生长后期仍需浇水,以防空心。追肥应氮、钾配合施,第四次追肥在肉质根膨大时按667m2(亩)追施尿素15 kg 硫酸钾10 kg,另外叶片喷施0.1~0.25%硼酸。
6.5.4采收
适时、及时采收。收获依品种和上市期而定。收获过早产量低、板结无吃味;收获过晚肉质根受冻或空心,品质变劣,引起空心。当根部直径膨大至8~10cm、长度在30~35cm时采收较为适宜。当叶色转黄褪色时,肉质根充分膨大,基部圆钝,即达到商品标准,此时即可收获。
6.5.5清洁田园
采收结束后及时将田间残枝败叶、病虫危害的萝卜、杂草等清理干净,集中深埋等处理,保持田园清洁,以切断病虫源。
6.5.6 病虫害防治
6.5.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霜霉病、黑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
主要虫害: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
6.5.6.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6.5.6.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及进行种子处理;并利用综合栽培措施防病,减少农药的使用;实行作物轮作和水旱轮作,清除田間病株残体,深翻整地降低病虫害基数;科学平衡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用净水灌溉。
6.5.6.4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蚜虫;挂杀虫灯诱杀蛾类成虫等。
6.5.6.5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天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用对天敌无伤害的生物制剂或杀伤力低的农药。防治时采用微生物制剂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等,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鱼藤酮等,生物化学农药如阿维菌素、春雷霉素等进行防治。
6.5.6.6 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时应严格按照GB 4285和GB/T 8321.1~9规定执行。主要防治药剂及方法见附录A,各种药剂要交替使用。
6.5.4.7 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
生产上禁止使用氰化物、磷化铝、氯丹、甲胺磷、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内吸磷(1059)、苏化203、杀螟威、磷胺、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克百威、水胺硫磷、久效磷、三氯杀螨醇、涕灭威、灭多威、氟乙酰胺、有机汞制剂、砷制剂、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五氯酚钠等和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水萝卜的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与病虫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甜水村范围内的萝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DB33/406—2003 萝卜种子
DB34/T 1213-2010 无公害萝卜
3 定义
甜水萝卜
崖门镇甜水村在清嘉庆四年(1799年)己开始种植萝卜,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甜水村种植的萝卜与众不同,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气候环境特殊,甜水村种植的萝卜,不但高产,而且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美味可口。甜水萝卜是新会有名的土特产,在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畅销珠三角周边地区。
4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的要求。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能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
5 品种选择
品种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佳、耐贮运、受市场欢迎的白萝卜品种,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5.0%,净度≥97.0%,发芽率≥85%,水分≤8.0%。
6 栽培管理
6.1 栽培季节
白萝卜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凉爽、温差较大的气候,生长适宜温度13~25℃。播种季节选择在秋末冬初,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为适播期,翌年1月中旬至二月中旬采收。
6.2 地块选择
种植萝卜应选择耗肥少、剩留有机物多、无同种病虫害的作物为前茬。需要避开十字花科的蔬菜作前茬,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为好。
6.3 整地、施基肥、起畦
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深耕晒土7d~10d。结合起垄施足基肥,基肥每 667㎡(亩)施腐熟有机肥(符合NY/T496 要求)150kg,过磷酸钙50kg。采用平畦起垄栽培方式,垄高约30cm ,垄宽约90 cm。
6.4 露地直播
6.4.1 播种
6.4.1.1播种季节
选择在秋末冬初,于九月底至十月上旬为适播期。
6.4.1.2种子处理
应精选种子,只用饱满、健全的种子,淘汰瘪、碎、霉变的种子。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6.4.1.3播种量
依据种子的质量、土质、气候及播种方法而定。一般每667m2(亩)播种量为0.5kg。
6.4.1.4播种方式
播种时采用穴播方式。用种量根据留苗稀密来确定,点播穴距40~45cm,每穴点籽4~5粒,并使种子在穴内均匀散开,以免出苗后拥挤,影响其秧苗质量。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
6.4.1.5种植密度
每垄地播种三行,每行行距约30cm,每株株距约45cm。
6.5 田间管理
6.5.1 間苗定苗
掌握早间、晚定的原则,间苗可分2次完成。第1次在白萝卜长出3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2株,第2次在白萝卜长出5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
6.5.2 中耕除草与培土
在萝卜整个生育期要中耕2~3次,中耕除草可结合间苗、定苗同时进行。必须保持土壤疏松,适时进行中耕,中耕时必须培土。生产中一般把中耕、除草、培土三项工作结合起来。叶子已经封垄,停止中耕,除草就只有用人工进行拔除。
6.5.3 水肥管理
6.5.3.1 发芽期
播后要充分浇透出苗水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宜在80%以上,若遇高温天气,应隔日浇水,以防止高温发生病毒病。
6.5.3.2 幼苗期
幼苗期掌握勤浇少浇,土壤相对含水量宜在60%以上。定苗时结合浇水,每667m2(亩)采用条施方式追施腐熟农家肥(符合NY/T496要求)450 kg。第一次追肥在第一次间苗时轻追一次1%尿素水,第二次在定苗时每亩追施10 kg尿素。
6.5.3.3 叶生长盛期
此期需水较多要适量灌溉,但在后期要适当控水,防叶片徒长,影响肉质根生长。
6.5.3.4 根茎生长旺盛期
此期应充分均匀浇水,以防裂根,土壤湿度维持在70~80%。根据气候、土质情况,控制蹲苗时间7d左右。蹲苗结束,结合浇水,每667m2(亩)可第三次追肥,追施复合肥15kg;距白萝卜根部10cm以上处灌根穴施后覆土。 6.5.3.5肉质根膨大盛期
肉质根膨大期,充分供水,忌水分不足或过多或忽干忽湿,容易造成肉质根开裂,直到生长后期仍需浇水,以防空心。追肥应氮、钾配合施,第四次追肥在肉质根膨大时按667m2(亩)追施尿素15 kg 硫酸钾10 kg,另外叶片喷施0.1~0.25%硼酸。
6.5.4采收
适时、及时采收。收获依品种和上市期而定。收获过早产量低、板结无吃味;收获过晚肉质根受冻或空心,品质变劣,引起空心。当根部直径膨大至8~10cm、长度在30~35cm时采收较为适宜。当叶色转黄褪色时,肉质根充分膨大,基部圆钝,即达到商品标准,此时即可收获。
6.5.5清洁田园
采收结束后及时将田间残枝败叶、病虫危害的萝卜、杂草等清理干净,集中深埋等处理,保持田园清洁,以切断病虫源。
6.5.6 病虫害防治
6.5.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霜霉病、黑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等
主要虫害: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
6.5.6.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6.5.6.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及进行种子处理;并利用综合栽培措施防病,减少农药的使用;实行作物轮作和水旱轮作,清除田間病株残体,深翻整地降低病虫害基数;科学平衡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用净水灌溉。
6.5.6.4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蚜虫;挂杀虫灯诱杀蛾类成虫等。
6.5.6.5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天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用对天敌无伤害的生物制剂或杀伤力低的农药。防治时采用微生物制剂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等,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鱼藤酮等,生物化学农药如阿维菌素、春雷霉素等进行防治。
6.5.6.6 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时应严格按照GB 4285和GB/T 8321.1~9规定执行。主要防治药剂及方法见附录A,各种药剂要交替使用。
6.5.4.7 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
生产上禁止使用氰化物、磷化铝、氯丹、甲胺磷、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内吸磷(1059)、苏化203、杀螟威、磷胺、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克百威、水胺硫磷、久效磷、三氯杀螨醇、涕灭威、灭多威、氟乙酰胺、有机汞制剂、砷制剂、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五氯酚钠等和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