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环境—F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做好三农工作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农村经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就成为发展三农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考虑的问题。文章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的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的建设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51—01
  随着我国建设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各区域政府部门都开始加大了对三农事业的重视程度,进而有效推动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完善。然而现阶段各地政府虽然对惠农政策以及保护制度进行了制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应的执行力还所有欠缺和不足,不能有效对农业体系、技术装备以及科研水平等进行有效的管控,使得农业综合生产、抗风险能力等都没有得到良好提升,这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之间存在严重不符。因此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优化,是新农村建设所必须要进行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新农村建设。
  1阻礙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问题
  1.1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首先,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土地依旧使用小规模种植的经营模式,因此这样以来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作业模式的要求。加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逐渐减少,他们开始进入到城市中务工,这样就导致从事农业生产作业的都是一些留守老人以及妇女,并且他们在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受到制约,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受到土地承包制度的实际影响以及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农村土地经营权不能流转到有意愿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种植户手中,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升。
  其次,各地区农业生产带头企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到了严重制约。现阶段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的农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因此他们在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有效形成共同分享利益,分摊风险的机制,所以这些问题的实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带头企业的发展,抑制了地域农业生产集中化模式的推广和实施。
  1.2产销机制与产业金融体系的建设没有较高的效能
  首次,由于农村金融产业系统化水平的不足,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正从以往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上过度,所以想要实现转型,就必须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然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水平发展还相对较为缓慢,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真正的能效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金融资源流失问题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优化。
  其次,现阶段,农业经营者没有对农业产业进行良好且长远的规划,使得农业产业技术不能有效推动农产品产销联接以及增加农民实际的经济收益,进而对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制约。
  2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的有效途径
  2.1构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制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有效创新。根据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出现转移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村流转工作的创新力度,确保在有效进行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规来构建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制度体系。同时基层政府要尽最大限度的对农村土地档案管理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加快农村征地制度的完善,对纳入城乡建设用地的农村土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各项制度的完善。此外还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提升土地信息的管理水平以及土地集约化利用成效,进而保障农民整体的合法权益。
  其次,各地区政府一定要在相关规定以及农民自愿的基础之上,对农户流转土地进行规划化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提升企业发展速度,推动农村闲散资金的有效集中,为农业带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进而推动社会规划化效益水平的提升。
  2.2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
  第一,进行农业生产的人员一定要有效对农业产业机构进行合理优化,打破以往农业生产侧重粮食作物种植的管理现状,而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民实际经济收益的提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实际收入,就一定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确保农业产业的多元化,进而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各地政府还要对相应地区的优势进行研究,引导相应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的扩大,加强绿色农产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而增加地区的综合竞争性。
  其次,相关人员还要尽可能的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水平,进而保证农业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众所周知,生产和销售初级农产品而获得的实际收益是有限的,因此想要提升农民收入,就需要不断扩大和增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和数量。并在相应的企业中推广先进性的农业技术,降低农产品在运输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自身的质量。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价值水平,相关部门和人员还要为农产品企业发展进行加油助力,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进而提升区域农产品加工的水平以及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还要对农业产业生产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进而保证农业生产可以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3结论
  总而言之,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各方面完善的切实需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缺失,因此其自身重要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然而,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上升,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更好的推动三农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造林幼林阶段中,由于植株幼小,尚未形成群体,因而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如不及时抚育管理,就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本文从土壤管理,幼林管理、补植、保护等方面,探讨了幼林抚育管理具体措施。  关键词:土壤管理;幼林管理;补植;保护  人工林的幼林阶段是指从种植到郁闭以前这段时间。在幼林阶段中,由于植株幼小,尚未形成群体,因而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如不及时抚育管理,就会影响造林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90—01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层次众多、目标宽泛、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也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2013年6月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启动以来,无极县各乡镇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当做一项重要的“三农”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可。201
[中图分类号]S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181-01  苦瓜别名凉瓜,金荔枝、癞葡萄之称,是葫芦科苦瓜属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苦瓜多食嫩果,果肉脆嫩,苦味适中,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它不仅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苦瓜性寒味苦,清暑解热,明目解毒。夏季常食苦瓜,有凉血解毒之功效,可防止中暑、喉炎、胃肠炎、皮肤炎等症,因而深受大家喜
[摘要]镇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促进镇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及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镇域经济 统筹城乡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47—01  镇域经济
[摘 要] 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 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减少、资源利用率低下、农业环境恶化、农民收入下降等问题 ,认为设施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设施农业在我国迅速兴起及其所展示出的巨大成效 ,证实设施农业必将成为人多地少的我国农业高效发展的重要选择 ,也可望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农业建设 农业发展 成效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
2015年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小岭村通过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发展“土地入股、整村推进、三产融合、扶贫开发”模式,成立了蕉城区第一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这种模式2016年在新华社智库《福建领导专供》刊出,2017年7月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纪事 村民变“股民” 》进行了专题报道,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一条新路子,防止山区土地闲置,帮助贫困户脱贫,也为今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摘 要] 本文以国家标准中的湿法消解为主,主要介绍了土壤前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消解 温度  [中图分类号] S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01-01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载体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采用合理的土
[摘 要]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大关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通过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来确保马铃薯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植保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马玲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及防治经验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并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源、浸染循环及发生和流行条件等因素,提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危害症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3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79-0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最早来源于日本,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将直播转变为插秧,湿润育苗转变为旱育苗,密植转变为稀值,引用的大量科学技术使全省水稻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
[摘 要] 江淮丘陵地区午收夏种、秋收秋种季节,5月下旬至6月的芒种、夏至季节,9月下旬至10月的秋分、寒露季节,对广大农户来说的两个关键时段,阴雨绵绵,各自长达三、四十天,严重影响午收、秋收,耽误夏播秋种。今年的夏收夏种普遍推迟有半个月,而秋收相应推迟,至于秋种,到笔者截稿止,我们天长市,除了高岗地区有一定进展外,其余地势低洼的圩区,进度几乎为零,大片的稻茬地荒芜在那里,明年的午收恐成泡影。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