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目的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的教育模式已从“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承担着教学模式改革能否成功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抛弃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那么在民族地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如何突出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注重德育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阶段正是对他们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黄金时期。思想品德一经形成,往往演化为他们的内在意识,信念或社会的风尚习俗,长期积淀于社会文化中和他们的心里,成为一种传统的心理和习惯。马克思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是不可能具有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的,对待学习就会持消极态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或家长的事。笔者所在学校是在凉山州北部,学生全部是彝族,且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受经济条件和“读书无用”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读书的热情不高,老师们每学期都要花很多时间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辍学学生回校继续学习。因而稳定生源和做好在校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并结合在外打工的事迹开展教育工作,让他们接受“治贫先治愚”的观念,理解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真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思想素质。要改变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现状,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强化语言交际功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素质
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新课标教材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强调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有意识地把从前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变成善于表达的“四会”英语。要达到这一要求,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1.利用好每个模块里的Game:Do,ask and answer
做游戏这是大多数英语教师喜欢采用的课堂形式。由于笔者的学生全部是彝族,他们除了要学习本民族语言外,还要过汉语关,英语关。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彝语、汉语慢慢向英语的过度,为拼读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能看见单词就会读的习惯,为口语积累词汇。而做游戏能让学生变“被学”为“乐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能力,也训练了其他同学的听力。游戏的内容不限,形式多样,也可根据课堂实际调整如讲故事、猜谜语、对话表演、朗读课文、短文等。还可允许其他同学找伙伴(partner)练习,教师参与指导。若能持之以恒的训练,每个同学都能得到练习机会,这样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学习主动性就会提高。
2.创设情景教学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学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利用学校下载的英语教学教育资源,让学生观摩后“仿演”,教师还可采用图片、简笔画、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等尽力创设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地运用。例如,在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时,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cold/hot, tall/ short, fat/thin, big/small, young/old等单词来学习,让学生参与表演,用英语来表达,这样就达到了寓教于玩,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3.加强读、写训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读是中心活动,写是笔头表达。通过读写训练可以扩展知识,增加词汇量,熟记句型结构,还可促进口语和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刚开始可采用先听、听懂后再张口说、待有一定基础时再动笔写出所说的内容,对中段、高段同学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用简单的句型、短语写日记,读短文写感想等,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三、“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和諧发展
“以人为本”是长期以来探讨的话题,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由于英语交际在学生所处的大环境中并不常用,对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全体彝族学生来说甚至是第三门语言,他们由于受条件、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甚至到了高段都还不会拼读汉语音节的同学来说尤其困难。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有宽容、理解、尊重的爱心,防止急于求成,更不能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感情,损伤他们做人的尊严。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像猪似的”,“比猪还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还笨的人了”,“你要是有出息,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等,其后果是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破罐破摔”的叛逆性格。如今,中小学呼唤的人性教育即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每位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利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宽容学生的过错,禁绝“差生”概念,让学生的心理品质、情感、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和谐地发展,达到育人目的。
以上是笔者从教以来的认识、体验。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形式多样,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相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一、注重德育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阶段正是对他们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黄金时期。思想品德一经形成,往往演化为他们的内在意识,信念或社会的风尚习俗,长期积淀于社会文化中和他们的心里,成为一种传统的心理和习惯。马克思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是不可能具有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的,对待学习就会持消极态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或家长的事。笔者所在学校是在凉山州北部,学生全部是彝族,且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受经济条件和“读书无用”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读书的热情不高,老师们每学期都要花很多时间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辍学学生回校继续学习。因而稳定生源和做好在校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并结合在外打工的事迹开展教育工作,让他们接受“治贫先治愚”的观念,理解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真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思想素质。要改变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现状,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强化语言交际功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素质
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新课标教材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强调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有意识地把从前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变成善于表达的“四会”英语。要达到这一要求,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1.利用好每个模块里的Game:Do,ask and answer
做游戏这是大多数英语教师喜欢采用的课堂形式。由于笔者的学生全部是彝族,他们除了要学习本民族语言外,还要过汉语关,英语关。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彝语、汉语慢慢向英语的过度,为拼读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能看见单词就会读的习惯,为口语积累词汇。而做游戏能让学生变“被学”为“乐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能力,也训练了其他同学的听力。游戏的内容不限,形式多样,也可根据课堂实际调整如讲故事、猜谜语、对话表演、朗读课文、短文等。还可允许其他同学找伙伴(partner)练习,教师参与指导。若能持之以恒的训练,每个同学都能得到练习机会,这样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学习主动性就会提高。
2.创设情景教学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学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利用学校下载的英语教学教育资源,让学生观摩后“仿演”,教师还可采用图片、简笔画、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等尽力创设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地运用。例如,在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时,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cold/hot, tall/ short, fat/thin, big/small, young/old等单词来学习,让学生参与表演,用英语来表达,这样就达到了寓教于玩,用语言交际的目的。
3.加强读、写训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读是中心活动,写是笔头表达。通过读写训练可以扩展知识,增加词汇量,熟记句型结构,还可促进口语和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刚开始可采用先听、听懂后再张口说、待有一定基础时再动笔写出所说的内容,对中段、高段同学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用简单的句型、短语写日记,读短文写感想等,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三、“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和諧发展
“以人为本”是长期以来探讨的话题,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由于英语交际在学生所处的大环境中并不常用,对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全体彝族学生来说甚至是第三门语言,他们由于受条件、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甚至到了高段都还不会拼读汉语音节的同学来说尤其困难。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有宽容、理解、尊重的爱心,防止急于求成,更不能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感情,损伤他们做人的尊严。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像猪似的”,“比猪还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还笨的人了”,“你要是有出息,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等,其后果是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破罐破摔”的叛逆性格。如今,中小学呼唤的人性教育即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每位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利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宽容学生的过错,禁绝“差生”概念,让学生的心理品质、情感、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和谐地发展,达到育人目的。
以上是笔者从教以来的认识、体验。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形式多样,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相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