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能爱到智慧爱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德问题是一个有关生命智慧和人的具体实在的行动问题。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师德的重要性及提高师德水平的方式。
  [关键词] 师德;问题;路径
  師德问题,表面看来,是一个涉及道德的说教问题;其实不然,这是一个有关生命智慧和人的具体实在的行动问题。
  一、师德是教师应对生命内在冲突之能力的呈现
  教师在对待他自己的职业时,表现出来的言行和道德感,是他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数十年来,成长得健康与否的一种呈现。
  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就是他学习、锻炼如何应对他生命里与生俱来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的过程。反过来说,如果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他的外在有了丰富渊博的知识,实现了一个所谓高的、好的和强的自我,但是,只要他不能在执着追求自我的同时去学习应对挫折、理解他人、愿意示弱等生命的基本功夫,不能直面生命里的苦痛,不能习得生命的智慧,那么,他的内心就会有无法处理的冲突,他的生命成长就处在一种不够健康的状态中,他就会生发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就会体现在他对待职业的态度上,体现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的一言一行上,体现在师德上。
  二、拥有良好的师德就是将本能爱转化为智慧爱
  同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教师在对待学生时,最初都充满了很多爱心。
  不过,同样与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如果不能意识到,这种最初的爱,其实只是一种源于本能的、没有经过自我反省和生命历练的爱,如果不能将这种最初的爱转化为生命的智慧,那么,教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高举起“我爱你”的大旗,而所做的,其实全是“我一心只爱我自己”的事情。在这样的生命状态下,教师就会将自己内心没有处理好的生命冲突传递给学生和父母,就会把其实是属于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学生和父母,或者呈现出对学生冷漠、无视,甚至带有敌意的行为。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就会像不少亲子关系一样,越“爱”越糟,越糟越“爱”,教师的师德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糟。
  因此,拥有良好的师德就是要将本能爱转化为智慧爱。
  智慧爱,是指教师和父母的言行多源于智慧,通常带有你我并存、分享互动、表达坚持自己又理解同感他人等特点。
  生命要有智慧,不是要去除本能,不是要彻底的洗心革面——人的本能去除不掉,也不用去除。生命产生智慧的基本途径是:让世界和生命固有的矛盾冲突的两面,在人的内心中并存,并观察、正视、体验这种矛盾和冲突,直面并接纳这种“不完美的完美”。
  具体地说,一个人只要充分地意识到他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与他人相遇的时候,他与别人是互为主体的,他在坚持表达自己的同时须要尊重并理解他人;只要他能够将这种“你我并存”的生命理念,化作一种实际的与人沟通交流的互动方式——他的生命就会慢慢地生出智慧来,就会变得既富有个性,又能与人和谐相处;既独立自主,又善于合作。这种智慧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上,便是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越来越和谐,师德会越来越健康。
  三、自我成长小组是提高师德水平行之有效的形式
  师德智慧的习得,依靠讲座、说教式的所谓培训和教育是很难奏效的。生命的成长,需要两个最基本的前提:
  一是实实在在的人际互动和情感体验。有了与生命的交往中不一样的深切的情感体验,很快,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变化,师德问题自然就会得以缓解。
  二是对生命成长基本内涵和方式的领悟。一个人必须看到生命的两面,才能对“成长其实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历练生命”这一生活的真谛有深刻的认识,才不会将实现一个更高、更好和更强的自我作为生命里唯一的目标去追求。这样,生命才会有弹性,有空间,才能和谐,师德问题才可能得以缓解。
  因此,师德问题,粗粗看来,是一个涉及道德的说教问题;而细细想来,却是一个具体实在的行动问题。让教师习得生命智慧、提高职业道德感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是:组织教师自我成长小组。
  以8~10人为一个团体单位,在1~2名专业带头人的组织推动下,每周定期进行无指定主题的自由交流,并鼓励团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关注“此时此地”,并“在坚持表达自我的同时理解并同感他人”,在实实在在的矛盾和冲突中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表达,相互坚持,以此历练处理生命冲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淑香.关于研训教师师德修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1(Z3).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其他文献
[话题简介]  为了加强师资的流动,促进师资的均衡,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公平教育的任务,各地相继出台了文件,教师由过去的学校人变为了系统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学校只是聘任,切实为师资的调配带来了便利,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也给学校带来了新问题,教师由县级统一管理后,学校就失去了人事权,有些教师可能不再那么聽校领导的话,认为只要完成了合同任务
[摘 要] 面对流动人口非常流动时期,学校把德育工作重点放在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上,同时带动非留守儿童的教育。朝天区曾家初级中学着力于构建留守儿童关爱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整合教育、民政、社区、村组、家长力量,建立安全、温暖、贴心的关爱机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脱贫奔康。   [关键词] 留守儿童;延伸替代服务;协同育人机制  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初级中学位于曾家镇,生
——毕业季,很多学生为了能顺利毕业,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论文查重”,然而,你的论文却有可能在这个环节中被人盗取。近期,广西某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小杨就遇到了这样的糟心事。小杨曾通过淘宝网购买了两次论文查重服务,而这篇文章却被盗取并发表,导致小杨多次修改而至今无法通过论文查重。  对此,不少法律专家表示,论文查重系统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预防学术不端情况的发生,并不是个人论文创作的必经程序,高校学生如
[摘 要] 为克服教师职业发展的倦怠和瓶颈,通过组建工作坊,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內驱力和自我效能,注重多元智慧和互助合作,打造教师深度培养基,构建新的合作交流共同体。工作坊在组建构成上是自由组合;在活动内容上是自选主题;在评价方式上是各自展示。   [关键词] 工作坊;蜂群  如何让已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教师克服职业的倦怠和瓶颈期,走出“高原”,走向“高峰”,是困扰我校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的比较棘手问题。
[摘 要]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办学实际上就是办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石场小学追根溯源、传承发展,基于地域风情、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教育功能等研究,确立“金石教育”文化主张。学校播撒下“金石文化”的种子,“精心实干”,把文化理念转化为文化契约,收获了丰硕的教育果实。  [关键词] 思考实践;金石文化;教育果实  
[摘 要] 立足于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建构“阳光少年”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依托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学生培养方面,抓实三条主线(基础习惯培养主线、潜能开发主线、核心素养培养主线);教师培养方面,实现三个转变(教学视角由教学走向教育的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走向对话的转变,教学思维由传统走向创新的转变)。  [关键词] “阳光少年”;三类课程;三
[关键词] 高三;毕业;寄语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为同学们举行高中毕业典礼,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出色地完成了三年高中学习任务,即将迈向人生新起点的全体高三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所有曾与这一年级相处过的教职员工表示真诚的敬意!  十几载寒窗苦读,即将撷取硕果;几百日同窗共讀,将要分手告别。我此时的心情和同学们一样,有难耐的激动,更有深深的祝福。  在你们就要走出母校走向远方,放飞新的理想和希望的时
据初步统计,93%以上的公办小学都为确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晚托服务。  上海全市小学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拓展活動。这项由在校小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公益活动,通常每周安排4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快乐30分”纳入学校教学管理范围,不得集体学习新课或进行集体补课。“快乐30分”结束后,学校为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提供看护服务,并鼓励和支持适度延长放学后看护服务时间。  为解决确有困难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通过整合资源、综合考虑,于2013年10月,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在学校网站上搭建了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专题网络平
众所周知,教师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主动完善自我。换句话说,有效的批评,应该转化成为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的行为。笔者认为,那些感叹批评已经“失灵”的教师,恰恰是在“教育转化”上显得无能为力。  有些教师对“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深信不疑,总是喜欢用那种狂风暴雨式的批评来对待自己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其结果是,教师自身不仅消耗了不必要的体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