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建设标准 推动专业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是专业建设方法的说明书,是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工作的指导书,是学校基于专业的教学管理的工作指南。如何学习《建设标准》,把握建设内涵要求,并在《建设标准》指导下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
  一、着力把握“五个对接”内涵
  只有正确理念引领下的科学建设才能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标准》特别强调专业设置要有效对接区域产业,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教学管理、基地建设等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五个对接”原则,体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吻合、与结构调整相衔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五个对接”是专业建设基本原则,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地方政府作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辖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组建由政府各部门、行业、大型企业和骨干职业院校参加的职教联合体,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做好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加强职业教育支撑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能力。职业院校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职业院校要明确主动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校企合作,让学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基地,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全方位接轨,增强服务力和吸引力。学校应针对主要服务的行业和企业,不仅要掌握其现状,更要了解未来发展趋势,并据此进行专业拓展或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努力做到用明天的技术为未来的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加快完善专业建设制度
  一是健全专业建设管理机制。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之上。没有健全并有效执行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就谈不上专业发展。从市级层面看,各市应有《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研机构应从对接区域产业结构、满足人才需求角度出发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并强化对学校专业建设规范管理的指导和检查,确保专业定位准确、建设方向正确、过程管理规范,达到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大幅度提高这些专业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贡献率和吸引力,发挥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成为市域内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为其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建设模式和经验范例。从校级层面看,学校应有《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建立专业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体系,有专业调研论证、教学质量监控、教师团队建设、教材选用和开发等一系列制度。专业应有《专业建设规划》并有效实施,认真执行学校相关制度。
  二是建立专业建设路径和发展梯度。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我省职业教育进入了从规模扩大转向内涵提升、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的重要转折阶段。今后几年是实现全面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专业建设水平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首先,应按照《建设标准》要求,从专业设置伊始的调研论证、建设规划与实施,到课程体系的建立,再到专业教学实施的过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教学团队、教学设施,直至质量评价,形成以时间为轴线的专业建设路径。其次,按照《建设标准》分层次指标体系,形成以合格专业为基准,从合格到品牌或特色的专业发展梯度。“合格专业建设标准”是所有专业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合格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无论是品牌专业还是特色专业,都是以合格专业为基础建设和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内涵要求上是一致的,都应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品牌专业必须有专业特色化发展理念,特色专业也应有品牌化发展认识,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接的产业、企业、岗位的不同。品牌专业对接区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在专业设置年限、办学规模、校内实训条件、专业教师队伍、合作企业数量等方面有较强优势,能够发挥示范作用,代表区域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特色专业对接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可能在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等方面更多地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今后,随着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或主导产业,与之对应的特色专业也可能发展成为品牌专业。合格、特色、品牌专业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认真梳理专业发展思路
  学校应在广泛开展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实习生和毕业生调查基础上,总结过去、审视现在、分析未来,理清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形成较为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
  首先是确定学校专业群(链)发展目标。学校专业群(链)的确立是专业对接当地经济社会、长期建设发展的结果。每个专业群(链)都应以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形成群发或互补发展优势。以我校为例,我们的目标是保持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传统优势地位,结合南京地区支柱产业加快确立电子类专业的领先地位,同时根据南京市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要求发展环保类特色专业,继续提高其他专业的建设水平。同时,每个专业类由1到2个省级示范专业引领,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比如,土木工程类有1个省中职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施工、2个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工程造价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其次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拓展专业。新专业的开办或新专业(技能)方向的拓展应建立在充分调研论证、紧跟产业调整和升级基础之上,而不是招生的需要。有个别学校在确定招生计划时,不是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而是看别的学校哪个专业招生好就办哪个专业,导致现有师资、设备无法满足专业教学需求,造成许多专业只是名称不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基本相同。其中有些学校为保证能申报品牌或特色专业,采取所谓的“技术处理”,将专业群(链)中大部分资源如教师、设备等集于某个专业一身,导致其他专业成“不合格专业”,使专业失去了建设发展的基础,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专业的科学建设和持续发展。
  四、大力推进专业特色建设
  无论是品牌专业还是特色专业,都应树立根据区域行业产业和学校发展特色打造专业特色的理念。
  一是注重专业文化特色建设。《建设标准》指出专业文化既要体现在基地布局、文化陈设等可视环境中,也要有机渗透于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等育人过程。学校要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凝练具有职业教育特征、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特色、可传承发展的专业特质文化。我校把双元制本土化作为学校核心文化,体现在各专业的文化建设之中。同时,各专业又根据不同建设思路深化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形成不同特色。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内化双元制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形成独特的课程建设特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与建邺区环境监测站、北河口水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等部门或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了特色的校企双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注重特色教学团队建设。《建设标准》首次提出基于专业的团队建设理念。我校提出要围绕专业发展,打造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信息素养、科研有力、培养有效的教学团队。既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内外培训相结合,通过专业培训、技能大赛、企业实践、项目合作、技术研发、高校研修、学历提升等形式提高教师个体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又要加强教师团队培育,通过打造由学校的专业负责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破解双师型教师紧缺的困境。以技能大师、学生素质拓展、产学研、教师素质能力等四类教师工作室为依托,加速形成跨专业或学科教学团队,创新校本培训思路与方法,构建培训者团队。
  三是注重专业信息化建设。《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信息化程度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学校要按照《建设标准》要求,加强教师计算机及网络资源运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提高专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我们应在《建设标准》的指导下,坚持服务经济、质量核心、特色发展、科研引领、成果示范,加强教学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做到常规管理的规范与高效、教学改革的主动与创新,使专业建设走向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灰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本文根据以往施工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对灰土施工的许多关键环节做了较为详实的讨论,可为今后灰土施工提供依据。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学保健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护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人性化服务是当前全球卫生保健形势发展的趋势,也是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近
无论我们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策略措施有着怎样的判断,对课程改革理论有着怎样的解读,职业学校课改归根结底必须回归课堂,回归职教课程的本质属性,并最终通过课例设计这一客观载体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落实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呈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展示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生涯发展。本期实践篇精选了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优秀课例设计,以期对广大一线职教工作
鼓励与厚望──老出版家评《中青年编辑论》编者按:由刘果等老一代编辑家、出版家组织编辑的《中青年编辑论丛》(九本),日前由奥林匹克出版社出版。九本书的作者陈昕、杨咸海、胡
本文主要就现代水利工程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热血千秋著文章──《中国历代名臣上皇帝书鉴赏》评析黄伟中对于爱好中国历史文化或者说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对*于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首先*看重的不应是那些浮艳华藻的文辞或某些泥古不化的国粹,*而是应该注意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发掘最能够体现我们*民族传...
长葛市人民法院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根据该市大多数行政村已制订或正在制订村规民约的现状,发现有个别村的村规民约并不完全合法,有些违法现象还很严重。主要
药品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老干部用药的安全。1问题1.1业务知识学习不够不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培养药学人员,结成帮带对子机制不连续。药房调剂人员对药品法律法规知识
我所工作的单位地处号称"陕西小西藏"的旬邑县马栏山区,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人称马栏河。它是子午岭山脉中各条沟壑中的地下泉水奔涌形成,每年的雨
期刊
杜威“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不存在“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内在性”、“灵活性”等特点;浅析其意义及不足;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一、杜威“教育目的论”  我国教育理论界,普遍认为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者,此结论主要依据以下两点得出:“我们在教育上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儿童是太阳……儿童是中心。” “教育即生长。生长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地生长。教育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