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阴不散余寒在,雪积钟山一片明。1919年的初春,浙江诸暨溪埭村的小路上,两位年轻人并排走着。戴眼镜的便是20岁的俞秀松。“寿乔,就送到这儿吧,我是决心等到大家都有饭吃,连讨饭佬都有饭吃的时候再回来。你要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这天,弟弟送他返校,俞秀松在别离之际许下誓言。这便是伟大革命的曼妙前奏。
   蒙蒙的细雨濡湿了天空。清晨,在长长的甬道上,我缓缓地走着,风轻轻地吹着,杭高的一切都是那么优雅。如今,这儿的风里仍流转着百年前的气息。1916年,17岁的俞秀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陈望道为代表的教师传授给他们新思想与新文化,俞秀松求知欲旺盛,凡事爱寻根究底,被称为“三W主义者”。我仿佛听见风里夹杂着who、what、why的疑问声,声声不断。
   如今的风里,有清晨琅琅的读书声,有午后石阶上手捧着书的少年们的笑声,有晚自习笔尖在纸上的飞舞声。时间流转,成千上万颗年轻的心,不分彼此、不分时空地聚集在一起。
   革命的风在浙江掀起了滔天巨浪。为进一步宣传新思想,俞秀松、施存统联合省立一中学生查猛济、阮毅成以及甲种工业学校的夏衍(时名沈乃熙)一起创办了《浙江新潮》,以战斗的姿态对黑暗的社会制度和虚伪的封建礼教进行抨击,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浙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旗帜。
   这份报纸不仅仅在浙江一师和杭州学界影响巨大,当时上海报界评论《浙江新潮》创刊号“算是杭州学生界破天荒的出版物了”。观点鲜明、言论犀利的文章立刻受到了众多社会团体和进步人士的密切关注,很快在国内外有了30多个发行处和代理商,其中一位便是“湖南长沙马王街修业学校毛泽东君”。
   之后,“一師风潮”风起云涌,最终以学生的胜利告终。而以陈望道、俞秀松等为代表的浙江一师师生正式走出校门,走进并创造了更为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
   俞秀松积极参与国共合作,又去莫斯科、新疆等地参加革命工作,无不尽心竭力,他是在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卢沟桥事变以后,他组织新疆爱国人士积极支援抗战,先后募得巨款,购买了17架“新疆号”飞机和5万匹军马支援前线抗日。1939 年,他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这个一生光辉壮烈的人牺牲了。
   缱绻连绵的细雨轻轻落下。东至浙江、上海,南至福建、广东,西至新疆乌鲁木齐,北至遥远的莫斯科,留下了俞秀松革命一生的痕迹。他真正实现了“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人”的志向,而这一志向,正是他考入省立一师时立下的宏愿。一百年后,我们求学于此,传承他对国家的热爱,歌颂他坚如磐石的意志,在心底种下报效祖国的种子。
   同一阵风,伴着不同的人,从过去到今天。它牵起我们的手,告诉我们过去的过去,展望未来的未来。在这智慧与情感复苏的季节里,风是金色的。
其他文献
道德与法治是每个公民必须要了解和遵守的事情。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使其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是很有必要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教育教学工作,还要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但是课时较少,学生关注度不高,使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笔者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本文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当前我院国家通用语教学融入中华文化的意义与路径,针对现状给出合理的建议对策,引导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底蕴,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并结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疆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有效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以此保障相应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成长。因此,笔者结合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周礼》中记载了“大小异名,〈尔雅〉曰,騋牡骊牝玄驹骖”这句话。历代注家在其句读问题上颇有争议,有主张“牝”字下绝句者,有主张“玄”字下绝句者。在探究“绝句”含义的基础上,明了此句如何翻译,从前人研究分析看,有两种说法。综合考虑文例、上下文语境,认为“大小异名,〈尔雅〉曰,騋,牡骊牝玄,驹,骖”,是最为合理的句读方式。
“励志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以及自我效能理论,借助系统课程教育体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成就动机等的深层教育。从通俗角度来说,是教师激励学生树立正确志向,而后创造教育条件,并落实志向教育。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笔者以励志教育实施为导向,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做出励志教育融入与探索,以此为初中时期的励志教育实施提供参考。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既有着传授知识的功能,又发挥着思想教育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本文将分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并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养成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
在十二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增强全师国有企业市场主体性的有力突破口,更与兵团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一致。十二师国有企业自建立开始,十几年的发展,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很好地促进了全师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制约十二师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和功能发挥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十二师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兵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
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在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本文正是顺应形势要求,在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中,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思想的一次大胆尝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证研究为后劲,旨在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中投石问路、砥砺前行,唤起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和参与“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
小学阶段对学生而言是启蒙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作为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让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当今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道德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目前我国的教学方向更多的是倾向于知识教育,对于品德教育相对薄弱,要引导学生重视道德与法治,构建一个以核心素养为方向的道德法治课堂。
摘 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的一项战略工程。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及访谈座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对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教育培训内容和参与方式的看法和偏好。结果显示,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及其班子成员大多为非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建理论基础薄弱,未能充分理解党建工作和中心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的深刻意义,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