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三维向度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_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文化层面的自觉与选择,也是大学转型过程中各种文化要素冲突融合的必然结果.基于文化分类的视角,可以将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确立为高校创新创业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三个向度.其中,高校创新创业理念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础,其实现需要关注大学知识生产的应用价值、重视大学知识产出的市场价值、营造具有商业化气息的校园氛围;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其培育需要不断拓展应用研究范围、加强学术成果转化、提升市场化生存意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其塑造需要培养鼓励冒险、厚植容忍失败、形成质疑权威、弘扬自己动手的精神.高校创新创业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创新创业精神三者相互依存、彼此支撑,共同构筑起完整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品格.
其他文献
社会工作者的离职是社会工作人才专业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引入组织文化视角,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者离职的中观机制,并形成与宏观制度设计产生连结的治理策略.根据“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 2019)”数据,将目前的社会工作机构组织文化分成三个类型:认同文化、竞争文化与自主文化,以此为基础研究组织文化并辨识其与社会工作者离职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组织文化都对社会工作者离职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组织文化的作用不能削弱工资给离职带来的负向影响;担任管理岗位的社会工作者对竞争文化更为敏感而不易离开组织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逻辑是在机器大工业和稳定劳动关系的背景下,以宏观层面的劳资互助为基本原则,用以应对劳动者收入下降风险的正式制度安排,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经济的兴起改变了微观层面的用工模式,对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带来了挑战,但仍然内洽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逻辑,从而可以遵循参数改革的思路,通过明确缴费责任主体、创新缴费基数确定方式、实施分项参保策略、完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措施将平台经济从业者纳入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
随着农村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农民创业行为日渐活跃.基于安徽泾县和宁国市多个案例,采用差别复制与逐项复制的方法,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将资源拼凑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并探寻创业者自我效能感、资源拼凑与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从创业者自身来看,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确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并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企业发展来看,创业者会更多地采取多重措施推动企业成长,实现企业绩效和创业绩效的提升.从多案例对比来看,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创业者,能采取多重举措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且效果显著;创业自我效能感低的
网格化管理是促进社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化治理的关键工具,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鲜明特色.实践表明,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化治理中承担着管控治理、民主保障、社会协同、民生服务、安全维稳、信息扩展、资源整合、利益诉求等独特动力功能.发挥网格化管理的正向集聚、整合、管控动力,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化治理中行政绩效偏重、服务网络断层、社区自治空间压缩等负向问题.因此,要在明晰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双元双制”变革复杂性基础上,设计社区服务事权和自治权均衡联结,利用网格“云”平台拓展网络关系,注
通过居民的身份转化、权利保障和城市融入来实现城中村改造的系统性和包容性,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一个以公民发展权、社会权和平等权为核心的发展型权利框架,基本型和发展型权利的保障失衡被认为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相较于基本型权利的实现,城中村居民的发展型权利遭到了相当程度的忽视,具体呈现出以下问题:以就业生产为核心的发展权的破坏、以生活有机性为核心的社会权的侵蚀以及基于身份资格的权益不平等.城中村改造中的治理创新,需要基于权利均衡的视角,注重城中村改造的发展性、社会性和平等性,统筹保障城
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体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化,这突出地表现于国有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基于东北建三江垦区国有农场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发挥作用,满足了寒地水稻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等条件.其内在机制是:在土地租赁制基础上,国有农场作为利益攸关方,有义务、有动力为家庭农场提供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收益的密切关联特征,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自觉服从的内生动力.
以湖北省单季水稻为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水稻生产边界内的相关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户农业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和OLS模型分析绿色认知、环境规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季水稻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2.099.2)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64.低效率组农户占比为81.08%,均值为0.55;中效率组农户占比为4.86%,均值为0.85;高效率组农户占比为14.05%,均值为1.11.3)农户绿色认知能够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环境规制有利于促
“增产”和“增收”是粮食主产区设立的两大重要目标.既有研究普遍强调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然而,在实现增产的同时,农民收入是否提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将2004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设立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的促增效应,但对工资性收入具有削减效应.具体而言,与非粮食主产区省份相比,粮食主产区的设立使得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家庭经营性收入相对增加了455
为研究进口规模与国际粮食价格传导效应关系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选取2005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国内外玉米价格周度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相关模型分析不同进口规模下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的差异,并实证检验政策干预对上述传导效应差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均值层面还是波动层面,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较小的时期,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均强于中国玉米进口规模较大的时期.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降低了国际玉米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影响力.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后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已经成为国家顶层设计和理论关注的重点主题.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包含部分和整体维度、时间和空间维度以及功能和价值维度的统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实践误区体现在政策制定中的偏向化和分散化、政策执行中的非连续性和强制性以及政策目标设置中的非均衡性和人本性缺失.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的“最优解”必须从政策制定协同、执行协同和目标协同三个层面联合发力,以系统化的协同路径推进新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