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造化 夺天工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堂画馆的书柜上放满了历代书画名家的画册,在很显眼的位置放着一米宽的丛书,这些规格不一的画册是:《儿童国画入门:花、鸟、鱼、虫、禽、兽》《写意花鸟六步画法》《写意国画技法速成》《中国画技法丛书梅、兰、竹、菊》《跟名家学国画:花卉、禽鸟、紫藤、蔬果》《花鸟画谱》等丛书逾70册。分五六个系列,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天津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发行。我收藏于斯,便于欣赏与学习,如有客来便盛情推介一番。
  “她们”的作者是多年来致力于水墨花鸟画的教学与研究,精研传统笔墨技法,渐悟中国画道精神,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宁家禄先生。
  宁家禄博学多识、才思敏捷而又虚怀若谷。 他出生在山西晋南一个小村子里,火红的老山楂树、土崖上的柿子树,还有山花漫山坡,是他儿时成长的背景。掏鸟窝、池坡子(小河)里摸鱼、摘柿子、摘大枣……是他童年最快乐的生活。给村上人家画坑围子的画匠,是他最早的老师。他独步画坛有多少弥足珍贵的往昔,回忆勾勒起心底里最深沉的图画。
  15岁时,他被公社挑去放电影,17岁因会画画,会放电影,破例到部队当了兵。 在部队进电影组后,他从连环画着手,认真临摹、分析研究,不懂的地方求教他人。心追手摹,广学所长。秉烛夜游虽不倦,风雨花容变。凭着一股子拧劲和超乎常人的刻苦攻习,在寸方大的幻灯片上描绘出栩栩如生的景物,情节生动,感人至深,天就的资质与秉赋已初露端倪。1991年,还在海军大院教孩子们画画时,他的第一套书《儿童国画入门》四册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了。由于教法简单、易学,画面形象生动、简洁,书一面世就受到了儿童、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喜爱。他发现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从小画画能在享受快乐之时,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既锻炼意志,又陶冶情操。此后他便有了教学相长的想法,暗下决心画好国画,把绘画每一点进步都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传授学子,让更多小朋友们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过程中,提高爱美、审美的能力。经过三十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共出版国画技法类丛书约70册。单就《儿童国画入门》丛书而言,已历经20年,出版18种,累计发行200万余册,读者从老、中年、青年国画爱好者到专业国画爱好者和学习者。许多爱好者是从小读家禄的书成长起来的,读者遍及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可以说,喜欢他作品风格的人,从他的不同时期的作品里,均能找到切入点,得到启迪,引领并得到提高。与书同步,他的电视教学示范讲座《跟我学画画》在澳门广播电视台和珠海电视台滚动播出。长期的教与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教育学生没有虚饰之词和故弄玄虚的语言。他总是以平易、浅近的口语将深邃的画理表述得简洁易懂。他以“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贯通古今中外画理,深加理喻,幻化为个人之长,画法则变化无穷,画风自成矣。如深究其理,则又变化万千。其在画艺图变和画理研求中亦颇有独到之心得。他的这种讲论风格对中国画技法学习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中国画的普及和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擅长小写意花卉,常以生活中所见到的牡丹、水仙、山石、葡萄、石榴等为创作题材。继承传统,取长补短,取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机,画面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又精于表现画家自身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创作上他主张“师造化而抒己情,物我两忘,摩先人之长,逐渐创新”。
  他注重写生,童稚般的激情投入,认真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把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天牛、蝈蝈、螳螂、马蜂、蜻蜓等,刻画得细致入微,鲜活多姿,生动可爱。除大量写生外,他长于默记,将默写与笔底功力结合,因而其出书画稿真可谓“速写”,笔下之形象,各具形态,总能以拟人化的手法而传情脉脉,似乎他与万物之间真的达成了默契。
  他在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笔见胸臆。他吸取近代画家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长处,力求创新,具有时代气息。国画《国华峥嵘》构图着色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画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的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更充分体现了欣欣向荣的生气。新作品《秋风乍起万木疏,鹭影一动小鱼肥》可看到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飞鸟,飞鸟虽有着千姿百态,但欲飞将落的瞬间,很会使人想到一种闻声索侣或觅食才归的意趣。寓动于静则是含蓄表现动势的另一种方式。他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形态,无论迅疾飞掠的麻雀、步步机敏的雄鸡,抑或展臂捕虫的螳螂,均可夺物精魄,灵动之生机在情景交融中自然流露。因此,他的花鸟画情趣盎然,摆脱了一般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特点。
  近两年来,他的畫设色由明快响亮转向缓慢低沉,用色不温不火,但整体效果突出而庄重,在大幅牡丹画上,可以感觉到他特重气脉、韵致。气脉之开合、流转,关乎整幅作品之成败。我每见其新作,透过艺术之美和盎然之生气,画中之情趣启迪心扉,让人发现有未曾关注过的机趣。让观者与画家间存在着无言的对话,交流着彼此间的心灵感受。感论者常谓其作为“雅俗共赏”。 “雅”而非孤芳自赏,“俗”而绝非俏媚。他没有离象得神、离形得似的传统,而是在形似之间求其神似,或可谓似与不似间求似。他亦非是偏重于自我表现,而是通过画面产生一种和观者同鸣的情思。画是曲高和寡为好,还是赢得更多方家及观众为好,他胸中自有决断。
  家禄的小品画最赢得观众的喜爱,源于画面引人生情的意境创造。他常给同道谈述,花鸟画在意境创作中画情、画理、画趣之关系。作品的情和趣是依托画家自身的感情。传统国画是注重写意的,如同京戏一样,不机械地再现物象,重要把握物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一幅好画是靠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画家要先自动情。他认为万物在画家的情感中应该是有生命力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是有“灵性”的,草木有情,非人独有。这一信念在创作生涯中不可稍减,由爱恋痴迷发展到“一枝一叶总关情”才是真正艺术家的感悟,更是审美意趣之体现,而非常人所能领略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心爱,看尽他个人的气质和秉赋,将“夺造化而移精神”,借物寄情、缘物写心,将此至诚至爱,流诸笔端,他将自我主体精神寄托于画笔和笔下之形象,时时不忘表达生机时,便表达出画家无限的情思,以此总能给予观赏者以艺术之美的享受,传达人类自身的审美情趣。
  三十余年不倦的艺术探索实践中,他主张书画同法,书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书法风格在各个时期的作品各有其妙,不以一家不变之法立于画中,也有自己独到之处。能书善画,画随书变,积淀了深厚功力。伴着他对国画艺术的理解日渐加深,书画技法逐步提高与完善。形成了格调隽逸、清润朴茂的艺术风格。宁家禄先生既是当代出类拔萃的花鸟画家,又是国画艺术教育的引领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承者众多,他的艺术成就必将形成一代风范。
其他文献
1968年生于成都新繁。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工笔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工笔画会理事、新都区文化馆美术干部、新都区政协委员。擅长工笔动物、花鸟画,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国文联及国家画院等机构举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出版有《中国画技法丛书——工笔走兽画法》。  2007年作品《梨花春雨》入选“四川省政协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摄影展”。
期刊
学习中国画主要靠名家指点与临摹古人经典作品两种方式,不一定要在学校受正规的造型训练,这已经为当代许多艺术家成功的经验所证明。这里要介绍的孙成刚君,也是用这种方式取得艺术成就的一位花鸟画家。  孙成刚,字颢然,号熙斋主人,从小爱好书画,先后师从画家郭石夫、秦天柱學习花鸟画,并得到许多名家如汤文选、姜宝林、赵宁安、王涛、孙志钧、祝焘、马振声、朱理存、李宝峰、郭文涛、陈政明、王培东等人的点拨与传授。他一
期刊
在山东画家金增友的心中,始终有一片园子,那是一个时有微风吹拂,竹影婆娑围绕着青砖瓦墙,伴有几声鸟叫蝉鸣的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甚古雅幽深,一个古宅深院,曲径幽廊,怪石鸟飞”,那就是他的“心灵归处”。落在纸面上,则是一幅幅情与景的交融,墨与色的交汇,洋溢着浓郁的唯美主义情调的画面。作为一名受过系统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画家,他观察生活的视角以及选择的题材,令人想起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古典园林。 
期刊
郑盛龙,福建莆田人,研究生学历,美术学硕士,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委,九三学社福建省委文体委副主任,厦门市思明区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  一、作品《闽中佳实》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序列展暨“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并获铜奖。  二、作品《七月芒果香》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  三、作品《沉香》入选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我深信不疑。眼前这位叫许章伟的年轻艺术家,就出生在江南水乡湖州——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部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这是何等的荣耀啊!这个温文尔雅的小伙子,仿佛觉得生于斯、长于斯,如果不在书画创作上做出一番成就,就会愧对这块土地。这个不善言谈的人,却在心里铆足了劲,他要用作品说话。  人与人相逢是有缘分的。我在湖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知道他的油画作品《阳光午后》荣获2005年
期刊
孙建东先生是一位身在云南为艺术踯蹰前往的著名画家。云贵高原自古物产丰饶、林木兴盛、花鸟繁多,加上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聚居,形成了截然有别于中原抑或江南的人文史地。从1982年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孙建东已在云南这片热土辛勤耕耘自己的国画艺术三十五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生于江南的孙建东,却被彩云之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陶冶其间。云南地大物博且地广人稀,孙建东不辞辛劳常年奔波于百鸟
期刊
王天先生是一位在国画人物创作方面不懈求索的青年实力派画家,近年来在国画界崭露头角,十分活跃,并且显示出旺盛的创作才情和艺术发展潜力,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其作品清新典雅、轻灵痛快、宁静雅逸、文气十足,具有古典气息且不乏时代风貌。欣观近作,展幅品位之余有所得,此简录一二。  画家王天擅长人物画,尤其擅长仕女、高士等古典题材。仕女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题材,最早出现“仕女”一词的是唐朝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
期刊
心像、心香、心象、心相、心向、心乡……这是笔者对艺术由客观到主观再到客观过程的自我描述。同一景观,每个人入眼的自然图式(心像)是不同的,产生的情景感动模式及艺术灵感(心香)也因人而异;因发现事物的生命情趣、精神意韵(心象)千差万别,从而有了用画笔揭示和描述这种美好的冲动(心相)也就顺理成章;在含道映物、问琴于弦的创作过程中,真正的艺术家都有用高超技法达到表现极致(心向)的信念与理想,每一件作品的完
期刊
劉志杰何人也?经常出入各种书画笔会,书者;又时常往来于河边旷野,钓者。他挥毫泼墨时有朋友戏言:“钓鱼界写字最好的高人,书法界钓鱼最牛的高手。”此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之名士乎?很像大隐于市的东方朔和愿者上钩的姜太公。书与钓有异曲同工之妙,培养高雅的情趣。在动静之间,他游刃有余,各得其乐,书者以文养心,钓者以心养性。  他的书作遍及三晋大地,并以垂钓游历相伴,所到之处,赐墨为宝。20世纪80年代,省城
期刊
墨云原名高润虎,先生寓其名与奇葩的书画有缘,与漫长的心路有分。他的人生真所谓充满诗情画意,在他的书画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古人云: “ 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诗人相表里焉。”他以数十年艰辛的艺术探索呈现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笔墨意趣。  他的写意花鸟画风之奔放、泼辣、率意不失严谨, 很有文人画味道,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从他的画中,观者可以感受到极富个性的笔墨意趣以及传统写意花鸟画顽强的生命力。中国
期刊